作者:绮蝶
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胜利日阅兵后,美西方关注的焦点除开二战叙事主导性外,还特别聚焦到中国亮相的新型尖端武器系统上。除了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简要提及中美二战贡献以外,多数西方领导人默不作声,个别欧洲政客甚至否认中国的二战战胜国地位。9月10日中美外长通话中,王毅外长强调两国作为二战战胜国的责任,但美国国务院新闻稿对此只字未提。美西方舆论连日来借中国阅兵再次鼓噪中国“威胁论”,强化价值观层面的二元对立叙事,推高技术与军备投资,进而加速新一阶段的军备竞赛。
面对中国阅兵所展现的在海、陆、空以及人工智能(AI)领域的突破,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的第一反应是,重建美军、重振威慑力,保持在太空、空中、海上、水下以及远程火力等方面的战略优势。他还誓言要在特朗普2.0时代部署他认为中方无法复制的美军“金穹”(Golden Dome)导弹防御系统。北约秘书长吕特的第一反应是,中国海军已是全球最大规模,核武库扩张速度“令人担忧”,并敦促盟国深化与印太国家的合作,有意继续推进北约的“印太化”趋势。紧接着,西方军工财团背后的媒体和智库也开始鼓噪中国军事“威胁论”,宣扬美国的所谓“软肋”或不足。它们传递的信息基本一致:美国及其盟友需要在武器研发与制造方面投入更多资金、采取更多行动。
▲9月3日,在九三阅兵式上,空中无人作战方队接受检阅。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4日称,中国胜利日阅兵的最大启示是,中国正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扩充其战略武库,而美国由于延误、资金不足和政治优先级不足(如美军核现代化项目“哨兵计划”)进展缓慢,“正在输掉核军备竞赛”;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9月9日发布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国在胜利日阅兵式上首次公开展示其完整的核三位一体(nuclear triad)力量,向美国及其地区盟友发出明确警告,强调中国在战略核威慑方面的成熟能力。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8日文章称,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潜艇强国,其新技术以及更大、更优秀的舰队正在逼近美国及其盟友。通过对比中美经济实力,该文提到:中国在造船、基础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和关键原材料方面已领先或即将领先,“如果美国面临重大冲突,它需要像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那样重新调整产业和劳动力。”
事实上,美国的军费预算、核弹头数量都远超中国,这些声音刻意夸大中国因素,就是为了自己增加预算、扩充军备找方便的借口。早在中国此次阅兵前,甚至特朗普再次执政前,就有很多中美军备竞赛的讨论,尤其在AI领域。
而且,美国制造业颓废、武器库存不足以及生产速度迟缓,已是公开讨论的话题。这主要源于美国长期以来对国防工业基础的投资不足,以及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乌克兰的大规模军援导致库存快速消耗。这是特朗普不愿意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原因之一,也是特朗普施压韩国帮助美国让“造船业再次伟大”的原因之一。
▲9月3日,特朗普欢迎到访美国的波兰总统时,安排4架F-16和4架F-35飞越华盛顿上空。
从本周美西方反应来看,这场阅兵的确引发了美国、北约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和危机感。他们预想到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步伐在加快,但没想到会进展如此迅速,比如“覆盖全球”的东风-61(DF-61)导弹和东风-5C(DF-5C)液体洲际弹道导弹,有“美国航母杀手”之称的鹰击-21(YJ-21)和鹰击-17(YJ-17)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以及强化海基核威慑的巨浪-3(JL-3)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此外,AJX002巨型潜艇无人机、攻击-11(GJ-11)隐身无人机、激光武器以及“机器狼”四足机器人悉数亮相,凸显中国在无人化、智能化和定向能武器领域的突破。
在中美战略对抗的过程中,中国的技术突破可能会进一步刺激美西方加大军事投资,加速军备竞赛,而加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美西方对中国战略和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误解。中国军事战略注重“积极防御”,是以“和平发展”为基石,维护中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美西方则将中国军事力量视为地区秩序的挑战者,甚至在技术领域加大封锁。而且,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大国,反而美国在这一问题上退缩不前,并在核控领域施压中国。
二是美国围堵中国、升级地缘政治对抗的需要。通过打造“奥库斯”(AUKUS)联盟、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以及纵容日本突破和平宪法、推进“军事化”道路,美国紧紧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甚至新加坡、法国和英国,拉入印太抗华联盟,增加防务和军事投资。新加坡最近订购了两艘德国制造的潜艇。菲律宾作为美国在南海的“马前卒”,也有意购买潜艇,并提出允许美国在苏比克湾建造全球最大的“武器工厂”,目标都瞄准中国。
▲2024年11月26日,美国海军“明尼苏达”号核潜艇抵达美国关岛海军基地。
三是AI技术的快速发展助推军备竞赛加速。近年来,AI技术的发展也在改变传统战争的模式,这一点从俄乌冲突就可以看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离世前对世界警示也是将AI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安全风险。面对中国在无人化、智能化战争中的突破,美国今后也会加大AI投资,用于其潜艇和无人机技术。而且,中国工业规模以及对稀土矿产的控制优势,也会刺激美国加大该领域的竞争。
四是中国武器出口的增长冲击美国军工利益。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2024年数据,中国军工出口额达1030亿美元,较2020年的505亿美元实现翻倍,在全球市场份额中跃居第三。中国低成本、高性能武器越来越有吸引力,订单主要来自沙特、巴基斯坦和非洲以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挤占美国传统市场份额。例如,翼龙-2无人机以低成本和高性能挑战美国“捕食者”无人机,赢得沙特和巴基斯坦订单。5月印巴冲突中,中国战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验证。
由此来看,当前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武器本身,而是扩展到武器研发、投资、生产、销售,以及AI、开源算法和关键矿产等领域的全方位博弈。这也是大国战略竞争的一个缩影。现在国际社会面临的局面是,随着硬实力竞争的升级,危机管控机制迟迟无法完善。尤其是AI技术军用化不仅提升武器效能,还引发核与常规战争误判风险,亟需各方通过区域或多方军控对话管控AI的应用,为军备竞赛降温,避免其失控破坏全球稳定。
高端访谈
更多访谈(下滑查看)
基金会动态
更多动态(下滑查看)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