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间谍和内鬼,大家伙总觉得这些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现实是内鬼真的有可能存在我们身边。
因为一些西方国家总是能提前掌握中国的各项动态,说他们有预知能力是不可能的,明明就是有不停的有人在泄密!每天间谍被抓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泄密?难道国内真的有内鬼存在?
现在技术这么发达,信息泄露的途径早就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谍战片里的交换情报,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情报局”。
9月9日,上海的迪奥公司因为没有依法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而被查处,这家公司的做法相当出格,它在没有获得用户单独同意的情况下,就把大量的用户数据偷偷传给了境外的总部。
更严重的是它甚至没有向用户充分说明,这些数据到了境外会被如何处理,这些被传输的数据里,包含了姓名、性别、手机号、电子邮箱等极为详尽的个人信息,而且连最基本的加密或去标识化处理都没有做。
这种“裸奔”的数据传输将用户的隐私安全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有些用户后来收到短信,被告知自己的信息可能已经泄露,才恍然大悟,而且一些境外情报机构组织了大规模的网络攻击,目标直指我们关键部门和科研机构,试图窃取关键的核心数据。
这些攻击行为的IP地址有时可以被追踪,一旦确认来源,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外交摩擦甚至制裁,内鬼渗透的手段更是花样百出,已经悄然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你可能不会想到,扫个共享单车、参与一次学术期刊的约稿,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情报搜集的陷阱。
除了看不见的网络空间,境外情报机构早已构建起一张覆盖全球的监听网络,无时无刻不在捕捉着有价值的信息,卫星通信和无线电信号是它们重点监控的对象,海量的数据流经它们布下的天罗地网。
在海洋领域也有一些国家的监听,这些装置外观上常常伪装成普通的海洋浮标,极具迷惑性,但它的内部却装载了各种先进的传感器,他们能够自动收集周边的水文数据,更可怕的是它们还能记录来往船只的声纹信息。
就连水下潜艇的活动迹象也可能被它们捕捉并传送出去,对我们的国防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技术和设备是死的,但是人心是最不可控的,内部人员故意泄密的危害性往往比外部数据泄露要大得多,境外势力也懂得这个道理,他们策反的目标范围极广,从掌握核心技术的军工专家,到普通的职员、政府官员,甚至是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策反对象。
金钱利诱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手段,2011年军工专家张建革就为了金钱,将我国尖端武器的机密出卖给了境外势力,直接导致我们辛苦建立的研发优势受到严重损害。
除了金钱交易,他们还专门为策反的人“做局”,某位官员就是被境外情报部门通过组织文化考察、进行古董交易等方式一步步拉下水的,其中还夹杂着情感上的诱惑。
一名在境外交流的学生就被情报人员盯上,对方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花了很长时间与他培养感情,建立信任,当这名学生彻底放下戒心后,对方才暴露出了真实目的,向他索要我国新型航空发动机的试验数据。
更令人警惕的是,有些人并不是被动上钩,而是主动投靠,曾有案例显示有人主动通过网络联系境外势力,出卖自己掌握的秘密文件和信息,这种背叛行为令人发指。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安全环境,我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国家早已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制措施,法律的利剑首当其冲,早在2014年,《反间谍法》就已出台,它清晰地界定了间谍行为,将人员收买、网络攻击、布设海洋装置等形形色色的手段都包含在其中。
这部法律不仅明确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还赋予了国家安全机关没收涉案设备、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力,到了2023年,修订后的《反间谍法》更是与时俱进,新增了多项条款,极大地提高了打击效率和震慑效果。
除了法律的严惩,全民的参与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安全部门多次提醒公民,一旦发现任何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情况,或是遭遇境外的策反、威胁、拉拢,都应立即举报,这些可疑情况包括渗透破坏、窃取国家秘密等多种行为。
为了鼓励民众的参与,国家还设立了举报奖励机制,不仅如此,网友们也在各大平台上积极讨论相关案例,分享防范经验,让国家安全意识真正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技术反制层面,我们同样毫不手软,国家鼓励沿海渔民在作业时,一旦打捞到可疑的异常海洋探测器,就立即上缴并给予奖励,这一举措极大地压缩了境外势力在我国近海的活动空间,我们不仅强硬抵制各类情报窃取行为,还积极与其他国家展开联合打击,共同应对威胁。
法律的完善、雷霆的行动以及全民的参与,共同构成了我们反制间谍活动的立体化策略,在这种高压态势下,间谍被查处的频率越来越高,他们搜集情报的难度也随之大增,事实证明,将科技手段、法律武器和群众力量三者紧密结合,在抵御情报渗透的斗争中效果显著。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不能放松警惕,保护中国的利益就是在保护国家安全,只有国家安全,我们每个人才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