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又传来一则耐人寻味的消息。
郑州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郑州市人社局党组成员杨彬,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南阳市纪委监委的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乍一看,这不过是又一起纪检干部被查的新闻。但细细咂摸其中的味道,还是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要知道,就在今年年初的2月12日,郑州市人社局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时,杨彬还代表驻局纪检监察组,对全年案件查办情况进行通报,甚至还分析了案发特点、提出了要求,强调要把责任压实到基层。那时候的她,站在讲台上,是“监督者”、“通报者”;而短短几个月后,她却成了“被监督”、“被通报”的对象。角色的反转之快,足以让人唏嘘。
公开信息显示,杨彬是中共党员,2003年参加工作。
按照常理推算,一个人一般大学毕业或进入社会大约20岁左右,那她的出生年份大概率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
也就是说,她现在可能40岁出头,正值仕途的上升期。
遗憾的是,她的个人简历公开得并不完整,究竟曾在哪些部门历练过,也没有披露。能确认的只是,她最终进入郑州市纪委监委,担任驻市人社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并兼任人社局党组成员。
这份职务看似并不显眼,却分量很重。人社局涉及就业、社保、人才、编制等大大小小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而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的位置,既是监督员,也相当于把关人,本应当铁面无私、廉洁自律。
目前官方的通报很简短,只是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并没有具体细节。她到底是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还是经济问题等?我们不得而知。
更让人唏嘘的是,今年年初的廉政建设会议上,她还在用一本正经的语气,提醒别人要守规矩、守底线。可转过身来,自己却没能做到。警示教育片才刚看过,自己就成了警示教育片的主角。
杨彬的落马,释放出的信号其实很明确:监督者同样需要被监督。纪委监委不是“保险箱”,纪检干部不是“免死金牌”。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无论是谁,都会被查。
如果监督队伍不干净,那监督别人就缺乏底气,也容易导致外界的不信任。对于反腐这件大事来说,纪检系统的自我净化尤为关键。
而且这次还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杨彬是被南阳市纪委监委查的,而不是郑州市纪委监委。跨地查办,往往说明案件可能复杂,需要异地来保证调查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一个本该守住纪律、监督别人的人,却没能把自己约束住,可悲可叹。它让人看到,反腐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对普通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提醒:不要总以为某些岗位高高在上、牢不可破。无论是谁,只要在权力面前失了守,就会跌落下去。对干部队伍来说,这更是一记警钟:守住底线并不是口头说说,而是要时时处处自律,否则随时可能前功尽弃。
从通报案件到被通报,从教育别人到被教育,杨彬的经历,堪称“警示教育的现场版”。
法律面前没有特权,纪检干部也不例外。
或许,未来不久,我们会看到更多调查细节。但即便没有更多信息,这件事本身已经足够说明问题:监督别人容易,监督自己更难。谁能守住心中的那道防线,谁才是真正经得起考验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