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
五、偷税疑云,首富的“税务筹划”术
2007 年深秋的杭州,西湖边的梧桐叶刚被第一场霜打透,杭州市地方税务局稽查一局的办公室里却弥漫着比寒意更甚的紧张。
一份标注 “特急” 的卷宗摆在局长办公桌上,封面贴着红色标签 ——“宗庆后税案”。
卷宗里那叠厚厚的银行流水单,正无声地撕开这位 “民族企业家” 光鲜外衣下的秘密。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那个自称 “税务研究爱好者” 的举报人寄来的实名举报信。
2007年11月,杭州地税稽查局正式对此立案。
根据达能与宗庆后的银行账户往来凭证,自1996年达能与娃哈哈合资开始至2006年,达能方面以“服务费”、境外子公司“奖励股”股利及股权回购名义,向宗庆后支付薪酬共计7100万美元。
按照宗庆后的要求,这些资金分别被打进了宗庆后、其妻施幼珍、其女宗馥莉,以及娃哈哈集团原党委书记杜建英等4人在香港设立的银行账户。
据悉,税务系统也调查了宗庆后的另一项巨额收入来源,即通过个人持股从合资企业获得的分红。
1996年,达娃双方最初的合资框架为,达能与金加投资占合资公司51%股份,中方49%。
从1999年起,娃哈哈实行以职工持股为主的国企改制,宗庆后获得娃哈哈集团29.4%的股份。
以合资公司10年可分配利润60.34亿元计,从1999年到2006年的可分配利润约56亿余元。保守估计,娃哈哈集团至少可从中分到21.84亿元。
据宗庆后税案举报人透露,娃哈哈集团过去数年也进行了分红。宗庆后曾要求合资公司兑现2006年股东红利,以股权比例计,宗庆后可获利6亿元以上。
据了解,宗庆后在税务部门启动调查后,于2007年10月补交税款2亿多元,使应交而未交的税款只余数百万元。
在与达能发生合资纠纷后,宗庆后曾在一封公开信中自称“最廉价的CEO”。信中所言,其本人收入包括3000欧元的月薪、10万欧元的年度补贴,外加合资公司年利润1%的奖金。如果按此估算,宗庆后十年间总收入约7000万元人民币。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他的个人收入所得远远不止这些,并且长年未完全报税。”一位参与宗庆后税案调查的税务稽查人员说。
杭州地税部门接受宗庆后补税的做法,引起了业内较大争议。
一位参与调查的税务稽查人员告诉财新记者,2006年,国税总局曾以一年为限,针对企业管理者、法定代表人进行了督办申报;2007年又全面动员纳税申报。宗庆后作为企业主要管理者,拖欠税款长达十年,直到国税总局行文督办之后、地税立案之前,才迅速补交高达2亿多元的税款,令人费解。
宗庆后的家族企业也不止娃哈哈一个集团系列,在娃哈哈集团之外,还有宏盛饮料集团、杭州宗诚集团、浙江真宗集团、杭州三和食品集团等等,分别由宗庆后之女宗馥莉、宗庆后弟弟宗泽后、宗庆后本人、宗庆后弟弟宗端后作为实控人。
此前因为“背刺今麦郎”事件曝出的娃哈哈庞大的代工工厂大部分是“宏胜系”公司。
而给代工厂下单的公司也是“宏胜系”公司,比如和今麦郎签订代工合作的主体是:杭州宏诚,而这是一家由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100%持股的公司。
而根据自媒体食品内参披露的今麦郎代工娃哈哈的合同则显示,其含税代加工费每瓶仅为0.178元。去掉成本,按照娃哈哈瓶装水的终端售价计算的话,其中的利润是极其可观的。而这一利润也是进入不在娃哈哈体系内的“宏胜系”。
所以说宗庆后的“税务筹划”手段多样,当年跟达能之争,最主要争议就在于宗老板在跟达能合资的公司之外搞了很多体外公司,弄了很多利润在外头了。
他把娃哈哈的业务拆成“明”“暗”两条线,明线是杭州娃哈哈集团,负责生产和销售,照章纳税;暗线是体外公司,控制原材料采购、品牌授权、海外销售,利润留在低税率地区。
更隐蔽的是“关联交易”。相关公司向娃哈哈供应瓶盖,价格比市场价高;海外的销售公司负责娃哈哈海外销售,利润率也相当高。
这些交易的唯一目的,就是把利润从国内公司转移到家族控制的离岸实体。
六、宗馥莉接班,大刀阔斧的折腾,动了谁的蛋糕?
康熙晚年,因未明确储君,导致多位皇子结党营私,史称“九子夺嫡”。
没想到,相似的剧情,竟然在娃哈哈身上重演。
宗庆后虽提前布局,很早就培养女儿宗馥莉接班(2004年入基层,2007年执掌宏胜集团)。
2024年宗老板去世后,宗馥莉顺其自然的接了班。
但是权力交接过程并不顺利,2024年7月,一封关于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宗馥莉的辞职信在网络上疯传,内容显示,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及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部分股东就宗馥莉自宗庆后董事长离世后对娃哈哈集团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致使其无法继续履行对娃哈哈集团及其持股公司的管理职责。
当时,宗庆后胞弟宗泽后在在朋友圈中写道,“她(宗馥莉)最大的问题是:接班娃哈哈不应该考虑如何做大规模,如何赚钱,如何大刀阔斧改变现状。她首先要考虑是如何做好事做慈善?让所有人都认可你,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也可以发现很多人才,自然而然让大多数人认可你的接班。她却反其道而行之,火力四开,锋芒毕露,应了古语:刚易折。
不过在社会广泛关注之下,5天后,娃哈哈集团发表声明,称宗馥莉正式接任娃哈哈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总经理,并接手父亲持有的29.4%股权。
宗馥莉回归后,和雍正一样,上来就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折腾,一场“去娃哈哈化”的行动正式登场。
她要求大量娃哈哈员工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旗下公司,拒绝转签的员工面临年终奖和干股分红的大幅削减,有的被减半,有的甚至降至原来的两三折。
2025年7月的最新动作显示,是宗馥莉名下多家娃哈哈公司更名为“宏胜”相关名称,包括贵阳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成都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等。与此同时,宏胜旗下新设立了多家销售公司,逐步摆脱对娃哈哈集团销售渠道的依赖。
在此期间,因为娃哈哈纯净水“背刺”代工厂今麦郎一事,娃哈哈还被媒体挖出超市中卖的娃哈哈纯净水,不少均为宗馥莉从2003年起就实际控制的“宏胜系”代工。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娃哈哈已经关停18家工厂,其中宗继昌、宗婕莉担任董事的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宗继昌担任董事的南京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天津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大理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双城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均赫然在列。
众多娃哈哈工厂的一线员工也成为了改革的“买单者”。
比如成立已经17年的衢州娃哈哈启力饮料公司,也于今年3月11日注销,工商资料显示注销原因是“股东会决议解散”。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衢州娃哈哈的说法,“衢州工厂有3条生产线,其中2条为纯净水生产线,另1条为饮料生产线,该厂员工在100多人左右,工厂效益其实不错。”
与此同时,娃哈哈集团官宣正在天津、怀化、郑州、南京、成都、贵阳等地布局18条高速水线。而这18条高速水线所属11家项目公司,不少都是“宏胜系”公司:如成都宏胜恒枫、广州恒枫饮料、贵阳宏胜恒枫。
此消彼长背后,娃哈哈“接班人”宗馥莉的布局已经显山露水:一场向“宏胜系”战略转移的戏码正在上演。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宏胜饮料集团与娃哈哈毫无股权关系。
穿透股权结构显示,宏胜饮料集团原本是由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的恒枫贸易(BVI)持股98%和浙江恒枫投资持股2%,此后变更为恒枫贸易(BVI)100%持股,以上公司均由宗馥莉实际控制。
宗馥莉此前在宏胜饮料担任董事长一职,但去年7月,宗馥莉职位变更为执行董事。
而娃哈哈集团目前的股权结构是:杭州上城区国资委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6%,宗馥莉从宗庆后处继承了29.4%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此外,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宗馥莉为什么要大刀阔斧的去娃哈哈,因为她不认宗庆后的其他孩子,更不认杜建英,据媒体报道,在娃哈哈内部大会上,宗馥莉和杜建英是从不会同框的。
所以才要将资产和利益全部挪到自己控制的宏胜系里面。
这女人确实够狠!
对于宗馥莉的折腾,杜建英表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风暴眼》对话了两位娃哈哈老员工。其中一位透露,杜建英认为娃哈哈已被宗馥莉“折腾”得濒临困境,对此“实在有些看不下去”。
该员工同时提及,杜建英已表露接手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所持娃哈哈集团 46%股份的意向。
企业内部更是暗流汹涌,今年娃哈哈被曝委托今麦郎代工的消息,便被指与双方的分歧相关。
娃哈哈关闭了10多家分厂的生产线导致产能不足,而这些生产线的主要归属方正是杜建英。这场家族内斗不仅影响了公司运营,也让外界对娃哈哈的未来充满疑虑。对于这一事件,娃哈哈相关工作人员对《风暴眼》表示不回应。
《风暴眼》披露,有娃哈哈老员工说:杜建英和宗庆后应该是领了结婚证的,具体时间不清楚,但肯定是两人生完孩子以后才领的证,领证原因可能和上家谱有关。
在宗老去世后,家族的矛盾逐渐摆在台前了。
去年宗馥莉提交辞职信,据说杜建英本来是建议从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但最后因为各方面的压力,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计划被搁浅。
七、遗产战争,巨额资产背后的家族撕裂
如今,一场遗产争夺战正式将家族的暗流涌动摆上了台面。
据观察者网、环球时报等媒体报道,宗馥莉因资产纠纷在香港被起诉,原告是其他几位家族成员。
原告方主张他们作为宗庆后的子女,应享有平等的继承权或信托受益权,要求“拿回信托资金”。
据报道,宗庆后生前设立了家族信托,作为其庞大资产(包括娃哈哈集团相关股权)的重要安排方式,旨在进行资产隔离、财富传承和税务规划。
宗馥莉被普遍认为是该信托的主要受益人及/或受托人/保护人角色。
但原告方指出,宗庆后曾指示下属通过香港汇丰银行设立信托,汇丰账户2024年初余额约18亿美元,文件显示,截至去年5月,已有110万美元被转出该账户。
原告方要求冻结该汇丰账户,要求宗馥莉执行父亲遗嘱,支付数百万美元资产利息,并赔偿资金转移造成的损失。
宗馥莉的律师团队认为:宗庆后2020年签署的遗嘱副本中明确写道:“本人所有境外资产均由独女宗馥莉继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张任何权利。”
其律师当庭否认收到过父亲相关指示,并质疑部分资金兑换的来源:“她不知道该些人民币应从什么地方兑换”。考虑到原告同时在杭州法院提起平行诉讼,香港法官谨慎表示需避免裁决冲突,宣布延后两月判决。
耐人寻味的是,宗庆后遗嘱的见证人包括娃哈哈集团副总裁潘家杰、财务总监方强等核心高管,但无任何家族成员在场。
娃哈哈及宗馥莉方面目前仍未公开回应。娃哈哈相关工作人员则回复称,家族内部事务,与公司的运营及业务并无关联。
实际上,宗馥莉在香港被三名“同父异母弟妹”起诉的18亿美元信托纠纷,只是娃哈哈家族遗产争夺战的冰山一角。
除了信托外,宗庆后曾持有娃哈哈29.4%的股权,如今这部分股权已经由宗馥莉承。
但在娃哈哈的根据地杭州,三位原告已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确权诉讼(案号(2025)浙01民初123号),要求分割娃哈哈集团29.4%股权,按当前市值计算价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由此计算,这场横跨香港与杭州的遗产争夺战,涉及总额高达人民币350亿元。
作为娃哈哈昔日“灵魂人物”,宗庆后除了取得过诸多社会荣誉,还拥有庞大的个人财富,如今成为了子女反目的源头。
八、双面人生的终局,富豪的人性与法律的尴尬
杭州清泰街160号,娃哈哈集团总部大堂的宗庆后铜像前,最近多了些不寻常的访客。
他们是相关律师团队,来拍摄“证据”——铜像底座刻着“民族企业家”五个字,而他们要证明的,是这个称号背后的复杂面。
其实,真正的企业家,很难完全成为道德模范。
毕竟做生意要平衡各方利益,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游走,难免会有灰色地带。宗庆后在富豪圈子里,或许还算“讲究”——至少他把大部分资产留给了主要继承人,没像有些富豪那样,让子女为了遗产闹得不可开交。
但富豪的人性,终究逃不过最原始的欲望。
就像宗庆后,赚了几百亿,还是执着于家族传承,对子女的安排和资产的转移,都体现了他对财富和权力的掌控欲。
宗庆后的遗产案,还戳中了一个更尴尬的问题:法律。
《民法典》明确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继承权。这原本是为了保护“非婚生子女”的权益,却在现实中变成了某种“工具”——只要能证明血缘,哪怕是婚外所生的孩子,也能分走巨额家产。
有人说这会“助长不正之风”,可换个角度想孩子有什么错?凭什么因为父母的关系,就该被剥夺继承权?法律能做的,或许只是守住“血缘平等”的底线,至于道德评判,从来不该由法条来承担。
宗庆后的复杂人生,其实是中国很多富豪的缩影。
他们一边享受着“爱国企业家”“慈善家”的光环,一边把资产和家人往海外挪;一边说“钱够用就好”,一边用离岸公司藏着巨额财富;一边标榜“家庭和睦”,一边在外面生儿育女。
这场遗产战争,说到底就是桩普通的家庭纠纷。
按法律判就好,没必要上升到“民族品牌崩塌”的高度。
毕竟娃哈哈的AD钙奶好喝,不因为宗庆后有几个孩子就变味;农夫山泉有点甜,也不因为老板儿子的国籍就失了口感。
只是那些曾经为了“国籍”网暴钟睒睒的人,该有点反思。
我们追捧“民族品牌”,到底是因为它真的“本土”,还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个情感寄托?
当这个寄托被证明是精心包装的形象时,最该脸红的,或许不是企业家,而是那些轻易相信“完美人设”的我们。
按道理来讲,一个企业家他其实是哪个国籍在我看来一点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是给市场空间提供非常好的商业产品,只要满足了市场需求,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至于他在哪个地方办企业,是不是一个离岸公司,在我看来都不重要。
但是这个企业的真实情况,但是却有必要让公众知道,你这个家族是由离岸公司控制的,在国内成立的合资企业,然后你们的家族这些人在美国都有绿卡,然后或者都有美国国籍,明明是美国的国籍,明明拿着美国的绿卡,然后又把自己渲染成一个民族企业家、为国争光,这个就不妥当了。
现在娃娃的遗产争夺战只是一个开始,它的商业构架,其实很难做清晰的财产划分,因为你上游中游和下游都是密密麻麻自己的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在宗庆后在世的时候,几个子女之间的利益是可以摆平的。
但是一旦要是宗庆后不在了,这几个人分家之后,那么之间过去合作的关系就可以变成了一个赤裸裸的竞争关系,而这种家族之间的竞争关系有的时候也是无比惨烈。
你也生产纯净水,我也生产纯净水,你也生产八宝粥,我也生产八宝粥,凭什么这个利益怎么划分怎么区隔,如果没有一个像宗庆后这样的一个掌门人在,那就得靠股权,但是现实中实际上你没有办法通过股权划分来清晰的把产业链中不同的位置进行区隔。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别看娃哈哈这家企业做得这么大,但它仍然不是一家现代企业,它仍然是一家传统的家族企业,而这种传统的家族企业在面临权力传递的过程中间,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实话讲,局长对宗庆后家族内部的这些子女之间的权力斗争,利益斗争没有太大的兴趣。
但作为一个时刻关注中国商业社会的博主,我有兴趣把这东西写出来,让公众知道其实宗庆后不是只有一个孩子,他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局长更关心的是这家企业会不会在权力的更替过程中间分崩离析,还是顺利的过渡成一家现代企业,从而为整个市场中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香港法庭将在两个月后宣判,杭州的诉讼也在同步推进。
无论结果如何,宗庆后精心构建的“民族英雄”形象,已经出现裂痕。
而娃哈哈这个品牌,能不能从这场豪门恩怨里走出来,就得看它能不能摆脱“家族企业”的枷锁,真正成为一家靠产品说话的公司。
毕竟,消费者喝的是水,不是老板的人设。
参考文章:
财新:娃哈哈非典型商战_杂志频道_财新网;宗庆后税案风波_杂志频道_财新网;达能迟来的胜诉_杂志频道_财新网;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涉嫌偷漏个税_公司频道_财新网;凤凰网财经,“影子夫人”不满宗馥莉“折腾”娃哈哈,老员工曝内幕;野马财经,娃哈哈“豪门争产案”打响!“饮料帝国”巨额遗产从何而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