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些年来,教育方面出现了两个新词,即“佛系”和“躺平”。这两个词语,意思有接近之处,都是指失去了主观能动性,被动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管学生学不学,也不追求评职称。
处于这种状态的老师,没有内驱力,没有上进心,教育教学质量自然就不会高。可是,这种老师又没有违反规定,学生学不好,学生不做作业,无法把责任归在他们头上,所以学校领导也是无可奈何。
因此,如何改变老师的这种状态,让躺平教师站起来,让佛系老师积极起来,成为当下教育方面一个重要课题,许多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在进行研究。今天看到《中国教师报》一篇文章就谈了这个问题。
《中国教师报》上这篇文章题为《如何让躺平教师“站”起来》,作者叫罗树庚,是一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属于教育方面的专家了。可是,我看了他这篇文章,认为他的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
作者先说了一个比喻:整排篱笆被大风刮倒,在竹篱笆的一头楔入一根粗木桩,然后找几根带树杈的木棍把中间倒伏的竹篱笆支撑起来后楔入木桩,后面的篱笆不要用手去扶,就被带着自己竖起来了。
作者认为,激活教职工的发展情态与扶倒伏的竹篱笆道理是一样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扶起一头、撑起中间、带起后边。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明白了,这其实树立典型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可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榜样示范作用有用,对于成年人来说,作用可就有限甚至一点也没有了。成人世界,不仅是现实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换句话说,成年人容易看透真相而绝望。
来看看落实到具体方法上作者有什么高招。如上图所示,作者说:
给这些教师创造机会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职称评审,让他们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尝到成长、成功的喜悦。或者挖掘这类教师的闪光点,通过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宣传报道,让他们成为航标灯。
这些方法有用吗?没有用,因为评职称有名额限制,多数人要等到猴年马月,对于躺平的老师来说,如果有耐心,他就不会躺平了,正是因为看到评职称的希望太渺茫,所以才会索性放弃。
而评职称其实是教师发展中的一个核心动力,因为其他一切评优评先都是为了评职称,既然放弃了评职称,其他什么优秀、先进也都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至于老师的闪光点,其实不需要挖掘,如果老师主观能动性强,自己就表现出来了,如果躺平了,有闪光点也不会闪光。
除了上面提供的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办法外,作者还讲到了从“精神”“情怀”“使命”方面着手,如上图所示。这些话,说起来动听,但实际上是空洞的,对于躺平的老师来说,是起不到作用的。
试想,如果一个老师能够被激发出教育家精神,如果能够被激发出教育情怀,如果能够被激发出使命感,这样的老师,还会变得“佛系”“躺平”那?不会的。之所以躺平,就是因为失去了这一切。
应该认识到,对于绝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一个饭碗,就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如果另有一份相对来说更好的工作,跳槽、转行,那是不会迟疑的。所以工资低的时候,好多人不愿意当老师。
反对这篇文章观点的,大有人在。《中国教师报》账号后台能够把上面这些留言放出来,也算是大格局,值得点赞。不过,光放出这些留言还不行,还要深刻反思,认真研究怎样让躺平教师站起来。
上面这些留言中,有两个值得注意,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说,很多时候老师躺平是领导造成的。确实是这样。学校领导处事不公,因利益或关系而“特殊照顾”某位老师,其他老师就躺平了。
还一个人说,教师躺平大部分原因在家长。现实中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这就是“不敢管”的问题。现在的家长,动不动就投诉老师,学生不仅打不得骂不得,而且批评不得,只要出事,教师全责。
所以,教师躺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导致教师躺平的因素很多,光从学校、老师身上入手,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职称晋升问题、学校管理问题,以及家校合作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