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威尔逊蹲在自家院子里,指尖捻起一把刚收割的大豆,金灿灿的豆子从指缝滑进麻袋,可他脸上半点笑容都没有。“往年这时候,院子里早停满拉货的卡车,司机师傅递根烟就喊‘又发中国的货咯’,今年倒好,豆子堆得比人高,连个询价的电话都没响过。
这场让全美 50 万豆农寝食难安的 “订单寒冬”,其实早有苗头。当初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拍胸脯吆喝,话说得比唱得还好听:“美国农民是世界最棒的!中国得把咱们的大豆进口翻四倍,我保证,下单就给最快最好的服务!”
可如今,中国这个每年买走美国四分之一大豆的 “老客户”,却连一单都没下。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急得直跺脚,最近公开说形势 “极其严峻”:“往年这时候,至少 8% 到 9% 的大豆都定好发中国了,现在?数字是零,一个订单都没有!”
九月到次年一月,对美国豆农来说,本该是 “一年中最有盼头的日子”—— 这几个月的出口量,几乎决定了一整年的收入。可今年,这份盼头变成了 “愁上头”。
约翰给我算了笔账:去年种一亩大豆能赚 200 美元,今年呢?大豆价格跌了 40%,化肥、农药的钱涨了不少,连银行贷款的利息都在往上走,算下来一亩地要亏 150 美元。“种得越多亏得越多,家里那间小加工厂,以前天天轰隆隆转,现在大门都锁了,镇上给加工厂送包装的老王,最近也改去加油站打工了。”
这不是约翰一家的遭遇。从美国南部的密西西比州到北部的明尼苏达州,只要是种大豆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堆得像小山的豆子,和豆农们紧锁的眉头。农业本来是美国的 “压舱石”,一年能贡献 9.5 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光大豆出口就撑起 23 万个工作岗位。现在倒好,订单一断,从豆农到物流、包装厂,整条产业链都像被按下了 “暂停键”,大家都在熬日子。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不是每年要进口好多大豆吗?为啥不买美国的?其实答案很简单,就像咱们平时去菜市场 —— 同样新鲜的青菜,一家卖 3 块一斤,另一家卖 2 块还能送上门,你选哪家?
自从特朗普政府给中国商品加关税,美国大豆也跟着 “水涨船高”,叠加关税后,价格比巴西大豆贵了不少。今年七月,中国买的大豆里,超七成是从巴西来的;三月更夸张,巴西单月就给中国运了 1570 万吨大豆,直接打破纪录。而且这些年,中国还帮巴西修了不少铁路、港口,以前巴西大豆运到中国要一个多月,现在快了近 10 天,又快又便宜,换谁不选?
更重要的是,咱们国内现在不缺大豆原料。超市里的食用油没断过货,肉蛋奶价格也稳当当的,这都是因为国内豆粕库存足够多,压榨厂也没闲着。说白了,咱们不搞 “意气用事”,买东西只看 “划算不划算”“靠谱不靠谱”,这也是对老百姓的生活负责。美国大豆协会有位负责人叫弗吉尼亚・休斯顿,最近也坦言:“我们现在没啥价格优势,而且全世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了。”
其实不止大豆,美国在能源上也尝到了 “冷清” 的滋味。之前《日经亚洲》报道说,中国从美国买的能源,量差不多快到 “清零” 了,是五年里最少的。反倒是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咱们买得越来越多,今年前八个月,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就比去年多了 12%。
很多人觉得这是 “偶然”,其实背后是中国推进供应链多元化的 “战略决心”。。这些年,中国一直在努力摆脱对单一国家的资源依赖—— 不管是大豆(关系到咱们吃的油、肉),还是能源(关系到开车加油、家里用电),都是关乎民生和经济稳定的 “命脉”。把这些 “鸡蛋” 的来源搞多点,既不怕被人 “卡脖子”,还能拿到更实惠的价格,这不是 “针对谁”,是对 14 亿人的生活负责。
对特朗普和共和党来说,现在最头疼的还不是订单没了,是农民们的心思变了。要知道,美国农民一直是共和党最铁杆的支持者,当初不少人就是信了特朗普 “能让大豆卖得更好” 的话,才把票投给他的。
可现在呢?约翰说:“当初他拍着胸脯保证,我还跟邻居说‘跟着他准没错’,结果现在连孙子的冰淇淋都快买不起了,下次投票,我得好好想想了。” 像约翰这样的农民不少,要是这日子一直熬下去,2026 年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很可能丢了农民群体的支持;特朗普接下来的任期,也可能沦为 “跛脚鸭—— 毕竟对老百姓来说,能让日子过舒坦,比啥漂亮话都管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