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主题大会上,长城战略咨询重磅发布2025科创未来之星企业,揭示中国科创未来之星企业发展的新现象与新趋势。2025年共有80家科创未来之星企业,分布于全国13个省、19个城市。其中北京、江苏各有21家,并列全国第一。在江苏这21家企业中,有11家来自苏州、7家来自南京、2家来自无锡、1家来自常州。
记者获悉,科创未来之星企业聚焦国家战略布局的关键方向,通过前沿技术探索或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0-1”的突破、破解“卡脖子”难题,切入前瞻性新赛道及未来产业。这80家企业共分布于AI与机器人、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10大领域,其中超半数企业分布于AI与机器人、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领域这三大领域。
具身智能、植介入器械、商业卫星、新药研发服务平台、芯片、大模型、小核酸药物、脑机接口、影像诊断……科创未来之星企业在35个赛道积极创新探索,其中具身智能赛道企业数量超过10家,新药研发服务平台、植介入器械、芯片和商业卫星赛道的企业数量在4家及以上。在柔性脑机接口、积木式大模型推理算力芯片、电子皮肤触觉感知系统、DEL活细胞筛选技术、可控核聚变等未来产业方向有着全新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未来之星企业创始团队能级高,普遍具有“技术专家+企业家”复合背景。
创业团队中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员参与的企业共41家,29位为教授,占比超五成。有连续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参与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6家和25家,占比均超三成。有海归人员参与的企业共32家,占比40%。
“技术专家”型创始团队主要来自高校院所、大企业科研部门。其中,队来自清华大学的企业数量最多,为8家;来自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院所的企业各有5家。“企业家”型创始团队多为连续创业者和大企业高管,曾在百度、京东、中芯国际、长江存储、恒瑞医药等国内龙头企业,以及AMD、索尼、克虏伯、强生等国际行业巨头任职。
2025科创未来之星企业展现出强劲的资本吸引力。80家企业均获融资,累计融资额超百亿元,企均融资额1.5亿元,最高单企融资达16亿元。它们还吸引到400余家投资机构的投资。
不过,前沿技术的突破与商业化应用落地充满不确定性,科技创业道阻且长,从“技术”到“产品”到“产业化”,每一步都亟须来自国家、社会、资本市场的关注,需要政策、资本、科技和产业资源的支持。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 是钟寅
(主办方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