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酱说:
想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一定要懂得帮他建立真正的“学习自信”。
全文3167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
编辑丨人民酱
作 者:暖爸老白 暖颐 来 源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 ID : fumuxue199 )
儿子今年11岁,读小学五年级。我发现他面对学习,越来越不自信,离厌学只差一步之遥。
让背段课文,没等开始,就说我背不下来吧,太难了对我来说。 遇到不会的题,让他先思考,他要么直接拒绝,说自己不会; 要么就是盯着作业本发呆,直到你看不下去了,给他讲题为止。
有多少次,我都跟儿子强调:
不要一开始,就先认定自己不行、不会。 你得先动脑思考,只要静下心来做,没有什么是不行的。
可儿子总是答应的好好的,下一次,还是抗拒推脱。
坦白说,如果就是摊上一个头脑不够用的孩子,我也认了,学成什么样,我都能接受。
可儿子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显得很聪明,机灵,情商也挺高。
家里有什么需要摆弄的小玩意,我和老公都没看明白呢,人家就给弄好了。
玩手机更是,不管游戏有多难,他能都很快上手,玩的有模有样。
所以,要我放弃对他学习的要求,真的很不甘心。
在我看来,他明明努努力,就能学的不错,为什么这么缺乏自信呢?
平时我也没少鼓励他,自信一点,可不管我怎么激励,他都不听。
我真是愁的不行,平时同事、亲友聊起孩子的学习,我感觉脸都发烫,实在说不出口。
生怕别人问我,你家孩子考的怎么样?
现在还是小学,他就这么厌学,等上了初中,儿子这副状态,想考高中都难!
01
为什么孩子看着很聪明,就是对学习怕苦怕难、没自信?
直到看了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视频,才终于明白——想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一定要懂得帮他建立真正的“学习自信”!
我们都知道,具备自信对学习很重要。
但真正的自信,无法通过家长的鼓励、安慰得来,而是需要孩子知道自己“懂”、“会”才能具备。
因为自信的本质,不是一个人想不想,而是他“会不会”。
很多孩子平时聪明灵活,但一面对学习就安静退缩,是因为他在心里,知道自己不会。
面对不会的事情,人的本能就是会抗拒,逃避。
表现出来,就是怯懦、不自信。
没有孩子不想学习好,考高分。
但是,如果孩子当前不会,光凭家长加油打气,要求他充满自信的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
孩子学习不自信,本质是对能力感和掌控感的缺失。
重建自信不是盲目夸“你真棒”,而是通过可量化的行动,帮他在学习过程中亲眼看到自己的进步。
想想确实也是。在真正自信的方面,儿子都是有一些显摆的。
家里谁手机或空调遥控器不知道怎么设置了,儿子会立刻冲过来,踊跃尝试。
鼓捣好后,他会不停的说:妈妈,这么简单你咋不会;你肯定没有我会。
而一问学习的事,儿子就安静了。
这种安静沉默的背后,是知道自己不会,不行。
所以,孩子学习不自信,家长要引导孩子从最简单的学习任务做起,帮他一点点积累“我会、我行”的感觉。
以下是简单又有效的三个方法,孩子有同样问题的家长们可以试试。
02
1、设置“1分钟可达”的小目标,帮孩子积累掌控感
面对家长的催促,鼓励,期待,孩子无动于衷,往往是因为目标太高了。
即使在家长看来很简单,但对于缺乏学习自信心的孩子而言,还是很难。
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些小的目标,帮他积累成就感。
不要督促孩子:从现在开始努力,下此考到95分。
这就属于巨大压力的目标,因为高分的背后,意味着很多的努力和练习。
而是每天给孩子设定一个“1分钟可达”的小目标。
目标必须小到孩子觉得“这也太简单了”,从而消除启动的阻力。
比如:
今天只背3个新单词吧; 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 今天弄懂这道错题就行。
不要觉得这么小的行动,能帮孩子提升多少自信?
1分钟可达目标,听起来过于简单,但神经科学证明,行动确实能改变孩子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证实:积累的小成功,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形成“我能做到”的正向循环。
做好这一步,孩子的成功引擎已经被启动了。
2、点亮孩子的优势,帮他看见被自己忽略的能量
孩子缺乏自信,往往跟家长日常的关注点有关。
教育孩子时,一直强调:
你数学差就多做题,多练习; 你记忆力不好就重复背,别找借口。
都是在强化短板,加固孩子“自己不行”的认知。
真正帮孩子积累自信,我们要把目光集中在他的隐形优势上,从而强化他的内在能量。
比如,语文虽然成绩一般,但可以告诉孩子他具备优势的“具体证据”:
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的大脑肯定会学好语文的,上次些云彩的比喻句,老师还给你画了波浪线,妈妈现在都写不出来。
课后复习,虽然做过的题又错了,但可以肯定:
你特别擅长用荧光笔,重点划的非常准。
每天这样强调一次优势,孩子会把注意力,从对自身缺陷的扫描模式,切换到优势发现模式。
自信,也在一点点发现“我行”的过程中,慢慢建立。
我发现,用这种简单但具体的方法,比过去那种虚空的表扬,好用太多了。
以前,为了帮儿子建立自信,我经常对他说:你真棒,你就是最好的。
但其实儿子反而会更加焦虑,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好,也清楚自己不行。
现在,我用描述优势的方式来鼓励他,儿子反而在我的引导下,真正知道了自己的能量所在。
面对学习时,即使还有很多不足,他也没那么容易气馁了。因为他知道,我有“行”的地方。
3、重建孩子对错误的认知,把错误转化为赢
之前,儿子的逃避退缩,让我非常气愤,头疼。
因为他明明尝试一下,努力一点,就能学会。可他就是抗拒,只想退缩。
这是因为,不自信的孩子,非常恐惧犯错。
但真正的自信不是“我不怕输”,而是“我知道如何把输变成赢”。
如果我们能重建他们对错误的认知,就能将错误转化为赢。
过去,儿子一畏难,不敢尝试难题,我就会训斥他:
这么简单都不会?你动动脑子啊? 真是被你气死了,你先试试再说放弃啊!
这些指责和要求的话,让儿子的心里负担更重,宁可挨骂也要往后缩。
现在,我引导他重建对错误的认知,遇到难题,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自己遇到了一个挑战。
“这题确实很狡猾,出题人就是给你设了陷阱,咱俩一起看看能不能把它揪出来!”
考试错的多,也不用空洞的安慰:下次努力就行。
而是引导孩子把错误看成伙伴:
每一道错的题,其实都在帮你,告诉你哪里没学透。 咱们一起看看,看看这次帮你找到了多少缺漏?
通过这样的方式,儿子渐渐改变了对错误和挑战的认知。
他发现,自己会做的题,越来越多。
当孩子通过可触摸的进步,亲身见证自己从“做不到”到“能搞定”,内心的力量也会扎根生长。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孩子改变思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只要怀有充足的耐心,采用科学的方法,陪伴孩子投入其中,总能有所收获。
渐渐的,儿子的基础扎实了,能力也在稳步提升。信心,自然就来了。
当孩子觉得自己能胜任,能行的时候,内心就会充满表现欲,想要不自觉地展现给你看。
这种主动和积极的动力,就是孩子学习时应该有的状态。
通过两个月的努力,我用上面的方法,不断帮孩子建立自信,体验能力感和掌控感。
其实学习和做事一样,投入其中,循序渐进,难度就会逐渐降低,整个人也会进入到一种充满成就感的良性循环当中。
很多孩子正是因为不断的逃避、畏难,所以始终没有进入属于自己的正循环,缺乏自信和动力。
这个世界上,哪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学、没自信的孩子!
*来源: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 fumuxue199),擅长处理青春期阶段孩子厌学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请关注我。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也许你会喜欢
【社交】
【方法】
【真实】
【羡慕】
添加教育助理个人微信号( yanzhijiasuo )为好友,备注您孩子的年龄或自己的身份,我们将把您加入到相应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福利。
欢迎关注人民家庭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