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三峡大坝蓄水近22年,成了鱼类的天堂,如今里面最大的鱼有多大?

0
分享至

《——【·前言·】——》

二十多年下来,三峡水库悄悄成了鱼类的天堂。有人说里面的大鱼能吓死人,那到底能长多大?





鱼的世界,比人想得大得多

2003年夏天,三峡大坝开始正式蓄水,从长江大截流到库区成型,短短几年时间,水面就铺开了1000多平方公里,最深的地方有175米

这可不是普通的人工湖,这水一深,事儿就多了。

起初没人在意鱼。都盯着发电、防洪、航运。

可到了后来,水下的动静越来越大,渔民们开始注意了,水库一成型,鱼就来了。来了不走,反倒越聚越多



以前那些在长江里讨生活的小鱼,大鱼,连带着一些没人见过的种类,全聚在了一起。

研究所的人说话了,2023年调查出来的数据,一共有五百多种野生淡水鱼,足足是十几年前的三倍

鱼为什么扎堆?有几个原因——

第一,水深稳,没浪;

第二,长江十年禁渔一实施,捕鱼的人全停了,连电鱼的都不好下手;

第三,水库边上有养殖点、投放点,食物供得上。

重庆万州、湖北宜昌,几个码头边的老渔民说得明白:“以前几十斤的鱼都少,现在一网拉出来,七八十斤的青鱼、鳙鱼不稀奇。”



说到鳙鱼,就得讲2021年那一晚,忠县江段,一个老渔民打了一网,里面有条鳙鱼,拿回去一称,310斤

媒体都来了,照相、采访,这条鱼直接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江王”。

可这条310斤的,还不算最重。

据公开资料,2021年三峡库区曾有渔民打上来一条青鱼,足足400斤

这鱼抬上来,五六个人合力,抬得直喘气。鱼头像桶大,鱼鳞硬得像铁皮。

鱼为什么能长这么大?水多、没人抓、吃得好,就这三个原因。加上有些鱼本身寿命长,一蓄水,就跟躲进了“避风港”。



最明显的,就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种鱼,长得快、活得久,本就是长江系统的老主角。

到了三峡水库,没人打扰,几乎年年都有超过200斤的家伙冒头

有一次科研队打样,在库区某段,拉网收上来三条青鱼,平均身长1.8米,最重那条快300斤。

他们当时还在报告里写:“三峡库区水生态已呈现出稳定的鱼类大型化趋势。”

而最让人瞪眼的,是2020年之后,有视频流出,一群巨型鳡鱼在水面浮游,粗得像腿,有人喊那是一条船的影子,其实是鱼群。



但光有鱼大还不算,这些鱼活得还特别猛。

鳡鱼这种凶猛掠食鱼,原本在长江就少,三峡水库水一深,它倒是成了老大。连人都不敢下水,怕被误咬。

这就是现在的三峡水库,不是普通的库,是一个正在膨胀的“超级鱼塘”



水下藏着多少秘密,没人说得准

鱼变大是表象,真正的变化,是水下生态整个翻了个面。

长江以前可不是没有大鱼,问题在于太多人捞。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条中华鲟,活的,能卖到几万块,谁见着谁打,电鱼、毒鱼、网鱼,一点不手软。



但2020年,国家出台长江“十年禁捕令”,动静很大。上到干流,下到支流、湖泊,全封。

三峡库区是重点,渔政队年年巡,谁敢下网就是重罚

鱼开始多,是从这之后变快的。

科研团队在万州段调查时发现,2021年那年春天,80%的鱼龄在1至3龄之间,说明增殖放流和自然繁殖都进了正轨

水库里也不是全是家鱼,连中华鲟都偶尔被发现

虽然数量少,但2022年三峡水库曾出现过,两次大型中华鲟游动记录,一次是在秭归,一次是在巴东,都是十几年没见的场面。



有人说,白鲟灭绝了,还谈什么生态修复?这话说得太绝。

白鲟确实没了,2019年正式宣布灭绝,原因很多,但三峡不是罪魁。

真要讲,白鲟的灭绝是长江流域几十年累计的问题,三峡顶多是个加速器,但现在政策收紧,科研介入,水库生态开始走回头路,已经是可见的转变。

就拿科研数据来说,2022年三峡水库中游的鱼类,年均增重数据比2018年高了将近40%

这说明环境好了、食物多了,鱼活得舒服。

2023年,重庆水文局在某水段做声纳测绘,探测出疑似长2.6米的巨大鱼体,当时围观者都炸了。



后来虽然没有确认是不是中华鲟,但从体型看,那不是普通鱼能比的。

不仅鱼大,种类也杂。学者说,从几百种增加到五百多种,三峡水库等于,成了鱼类基因的“天然储备仓”

鱼多了,掠食关系也复杂

鳡鱼吃鲢鱼,鲢鱼抢草鱼的食物,生态链一乱,容易崩盘。

所以三峡的管理不是放任,是强监管。



每年都有渔政、环保、科研三个系统做联合巡查,尤其是繁殖季,几乎24小时监控重点水段。

可以说,现在的三峡库区,是鱼的天堂,也是监控下的实验场

谁都知道,搞不好,变成“鱼灾”只是时间问题。



珍稀鱼类的命运与背后的博弈

有一种鱼,长得像剑,嘴巴尖得像利刃,一冲起来能撞破网,叫白鲟。

早在上世纪,长江里还能偶尔捞到白鲟。

体长超过3米,重达300公斤,是长江最古老的鱼种之一,几乎和恐龙一个年代。



可惜,到了2003年,最后一次白鲟出现在人眼里,之后就彻底没影了。

有人说白鲟被三峡拦住了,迁徙路线断了,活路就没了,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白鲟的消失是长江上百年无序捕捞、航运、水污染的总账单,不是三峡一坝的问题

真正的矛盾是:为了人修了坝,给鱼就断了道

三峡大坝一建,中华鲟、白鲟、胭脂鱼这类洄游性鱼类的繁殖路径,就被卡住了,以前它们能逆水上溯几百公里,找到老巢,现在上不去,繁殖地没了。



那是不是一刀切?倒也没有。

为了让鱼还能“翻山越岭”,三峡搞了“鱼道”、“鱼梯”、“增殖放流”,但这都是补丁。

鱼道建得复杂,设计者喊着模仿自然水流,可鱼不傻,很多根本不愿意走鱼道,或者走进去出不来,最后耗死

增殖放流更常见,每年国家在三峡组织几次,放的都是草鱼、鲢鱼、鲤鱼这些繁殖能力强、适应性高的种类。

2022年就放了近一亿尾鱼苗进库区

可惜,这些放流鱼多是家养,野性不足,活不久,被大鱼吃了不少

但放还是得放,哪怕成活率低,也得维持生态表面稳定。



科研机构也开始尝试“基因选育”,希望弄出更耐环境的品种,来撑起这片水域的底层链条。

有科研人员悄悄说过:“如果没有三峡这些年的高强度生态修复,很多鱼种可能现在已经灭绝了”,这话没夸张。

2021年,万州某段水域首次监测到,红尾副沙鳅这种十几年未见的本地鱼,说明环境正在变回原样。

但也不是都好,鳡鱼、黑鱼这些肉食性强的家伙,数量越长越猛

它们抢食、捕杀、压制,逼得一些中型鱼类几乎绝迹,这些鱼不怕人,不怕光,甚至在浮桥边上抢食喂鸭的饲料。



这种水下的“食物战”,外人看不到。

科研人员能看出来,生态链正在重新洗牌,一些鱼慢慢退出,另一些爬上去成为主角。

这不是电视剧,是真实的生态演变。

谁也说不准,二十年后三峡水库里最常见的鱼,会不会就剩下两三种?



生态博弈中的未来趋势与结语

生态,从来都不是安稳的局。

三峡蓄水至今22年,水下已经完成了一次从“自由江流”,到“稳定水域”的大迁移。

鱼变大,种类多,生态链逐渐闭环,这听着像是好事,但好事背后,全是人工管控下的平衡。



每年数千万尾放流,每季水质监测、底栖生物取样、声呐扫描、无人机巡视,全套“操作系统”在运行,鱼才活得下去

而这套系统,一旦松懈,就是灾难。

2023年夏天,湖北秭归段有一次水温突升,十几种鱼类在三天内大面积死亡,估计总量超过十吨

事故虽小,但敲响了警钟。

生态不是靠修复“复原”的,是靠“长期维持”的。



现在三峡库区里的大鱼是多了,但多的背后,是几十个科研组、几千名基层渔政人员、几万份数据堆出来的结果。

未来是什么样?没有人能拍胸口保证。水变了、鱼变了、人也得变。

渔民早没法再靠捕鱼生活,大多改做旅游、做护渔员、帮科研队巡查。

他们有的说:“鱼是越大了,可是我们碰不得了,看着也难受。”

这句话不怪,三峡水库成了国家级的“生态展厅”,鱼在里面生活,人只能远观



可话说回来,假如没有三峡这些年的严控,也许早就不是“鱼的天堂”,而是“鱼的坟场”了。

大坝拦住了水,也留下了一片水下王国,鱼在里面疯长,人在外面观望,这就是今天的三峡真实生态。

没人能说清,那些在深水区潜伏的大鱼,到底还有多大。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市一刻也等不了了!一架专机飞抵中国,这次派的高官,很有讲究

高市一刻也等不了了!一架专机飞抵中国,这次派的高官,很有讲究

寻墨阁
2025-11-12 21:14:07
美媒预测24位全明星:世界队8人星光闪耀 美国队16人含诸多变数

美媒预测24位全明星:世界队8人星光闪耀 美国队16人含诸多变数

罗说NBA
2025-11-13 18:19:11
快报,快报  菲律宾正式宣布

快报,快报 菲律宾正式宣布

南权先生
2025-11-12 09:15:03
江苏对河南: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还是一个冬瓜胜过一筐茄子

江苏对河南: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还是一个冬瓜胜过一筐茄子

体育快递小哥哥
2025-11-13 18:32:31
什么是文明?看挪威富裕后如何对待自己的国民​

什么是文明?看挪威富裕后如何对待自己的国民​

深度报
2025-11-07 22:57:08
马云全面高调杀回来了

马云全面高调杀回来了

华尔街见闻官方
2025-11-12 21:19:17
挑衅!沈伯洋现身德国,叫嚷“来抓我啊”,大陆再出手,杀鸡儆猴

挑衅!沈伯洋现身德国,叫嚷“来抓我啊”,大陆再出手,杀鸡儆猴

南宫一二
2025-11-13 17:06:50
曾医生日常容颜,没有美颜的样子才是真实的

曾医生日常容颜,没有美颜的样子才是真实的

诗意世界
2025-11-12 20:52:54
王星军与关牧村离婚34年,一个与高官收获幸福,一个单身定居美国

王星军与关牧村离婚34年,一个与高官收获幸福,一个单身定居美国

白面书誏
2025-11-12 15:59:17
被辛芷蕾反击后,“一言不发”的郝蕾,终于不再顾忌所谓的体面

被辛芷蕾反击后,“一言不发”的郝蕾,终于不再顾忌所谓的体面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1-11 21:06:46
爆大冷输越南!国足俊才颜面尽失,裁判多次留情,邵佳一仰天长叹

爆大冷输越南!国足俊才颜面尽失,裁判多次留情,邵佳一仰天长叹

话体坛
2025-11-12 22:13:16
我师专毕业分在县教育局,同桌分在乡下初中,退休时却是天壤之别

我师专毕业分在县教育局,同桌分在乡下初中,退休时却是天壤之别

辉哥说动漫
2025-11-13 09:43:07
朝鲜战争中,美军原本已接近击败中国,却碰上了志愿军决死的师长

朝鲜战争中,美军原本已接近击败中国,却碰上了志愿军决死的师长

知鉴明史
2025-11-09 17:15:03
日本摄影大赛一等奖作品疑是 AI 生成,作者承认没自己拍

日本摄影大赛一等奖作品疑是 AI 生成,作者承认没自己拍

IT之家
2025-11-12 22:16:08
二手房“抛售”愈演愈烈,业内人士:我们正在创造一个人类奇迹!

二手房“抛售”愈演愈烈,业内人士:我们正在创造一个人类奇迹!

猫叔东山再起
2025-11-13 13:00:03
被无数人吐槽的10个“蠢设计”,得知正确用法:哑巴不许当设计师

被无数人吐槽的10个“蠢设计”,得知正确用法:哑巴不许当设计师

Home范
2025-11-11 13:57:32
19岁男孩喝百草枯苦熬18天,逼外出打工母亲回家,母亲:你放心去

19岁男孩喝百草枯苦熬18天,逼外出打工母亲回家,母亲:你放心去

林子说事
2025-11-12 10:40:27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书粉、演员粉、路人都沉默了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书粉、演员粉、路人都沉默了

八卦三缺一
2025-11-13 15:34:32
彩票店老板谈“中奖1200万被骗光”:确有中奖但是否被骗不知,曾买新房|求真

彩票店老板谈“中奖1200万被骗光”:确有中奖但是否被骗不知,曾买新房|求真

红星新闻
2025-11-13 13:25:34
俄罗斯以每桶近20美元的全年最高折扣价出售石油,俄能源经济承压

俄罗斯以每桶近20美元的全年最高折扣价出售石油,俄能源经济承压

山河路口
2025-11-12 18:26:24
2025-11-13 19:11:00
蜉蝣说 incentive-icons
蜉蝣说
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
8762文章数 4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谋划70余年 四川省内的重大水利工程要来了

头条要闻

谋划70余年 四川省内的重大水利工程要来了

体育要闻

保罗,看看你对马刺干的好事!

娱乐要闻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科技要闻

深夜重磅!GPT-5.1发布,奥特曼大谈情商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本地
艺术
教育
房产

旅游要闻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从风景到场景 “驾游安徽”焕新出发热力足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艺术要闻

黄君璧:仿古山水册

教育要闻

《2026秋招补录岗位表.xlsx》

房产要闻

8200元/㎡!海口宝龙城,彻底杀疯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