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喝的酒,还算酒驾吗?”
不少人认为
晚上喝完酒
只要睡一觉起来
酒精就已经代谢完了
开车也没问题
其实
这是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
睡醒≠酒醒!
近日
就有一位驾驶人“自投罗网”
因“隔夜酒”被查出酒驾
最终依法受到处罚
案例警示
8月12日上午11时许,驾驶员赵某驾车到台山交管大队赤溪中队窗口办理交通违法。刚进入中队大门,民警便注意到赵某面色潮红;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民警察觉到他说话时还散发着浓烈酒气,随即对其是否存在酒后驾驶行为进行询问。
面对民警的询问,赵某承认了自己酒后驾驶机动车前来交警中队的事实。民警使用呼气式酒精检测仪对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65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
经调查,赵某前一日曾饮酒,因次日上午急于办理违法业务,心存侥幸直接驾车前往,未料刚到窗口就被识破。目前,赵某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已被依法处以罚款2000元、驾驶证记12分并暂扣6个月的行政处罚。
许多驾驶人以为
睡一觉、休息会儿
酒劲儿就过去了
但往往忽略了体内酒精浓度还很高的事实
从而发生因“隔夜酒”导致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什么是“隔夜酒”驾车
“隔夜酒”驾车就是驾驶员前天夜里喝酒,第二天体内酒精没代谢干净就开车,此时开车也可能属于酒驾,甚至会出现醉驾。隔夜酒消除的时间与个人体质以及喝了多少酒都有关系。
关于“隔夜酒”的误区
1
“隔了一夜,酒早就醒了!”
酒后驾驶的认定不以时间为界限,而是以血液酒精浓度专业测试结果为标准。只要体内酒精含量超标,不论距离饮酒的时间过去多久,此时驾驶机动车仍属于酒驾(醉驾)。
2
“人醒了,酒就醒了”
酒精在人体内代谢需要时间,每个人的体质也会影响酒精代谢速度,因而会出现“隔夜酒”“隔餐酒”导致的酒驾或醉驾。
3
“多喝水就能稀释酒精”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肝脏代谢,短时间大量饮水无法改变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因此短时间内喝水无法影响检测结果。
如何避免“隔夜酒”驾车?
1.饮酒后至少间隔 24 小时再驾车,给身体充足时间完全分解酒精,避免残留酒精影响驾驶判断力与反应力。
2.出发前可使用便携酒精检测仪精准检测,确认血液酒精含量低于 20mg/100ml,再驾驶车辆。
3.优先选择代驾服务或公共交通,既规避酒驾风险,又实现绿色出行,切勿以身试法,侥幸驾车。
请各位司机牢记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隔夜酒劲藏隐患
若不确定酒精是否完全消解
请勿驾车出行
切勿存在侥幸心理
安全出行才稳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