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曾说:“执于一事,便困于一念;放下一念,方能得自在。”
人最怕的就是认死理,把自己困在认知局限里,最后还把自己给捆住了。
但是,不管对于什么关系,只要自己一松开手,世界反而宽敞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有时破局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得到,而在自己真的敢不要。
如此,啥也不执着,自然能让自己过得更好。
放下对名位的执念,才能看清真局
很多人就是太容易困在局里走不出来,最终也毁灭了自己的人生。
何为困局?其实所有的困局,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执念。
比如说,自己若是太在乎那个位置和名分,那么自然也就很难平心静气对待。
到头来,对名位的执念越深,反倒自己搭进去的代价越多。
甚至隐隐约约觉得自己走错路了,也不愿放弃。
因为心里头还有一个声音,就是总觉得放弃了,就什么都没了。
其实不然。
就像战国时,赵武灵王可谓是雄心勃勃,大刀阔斧推行“胡服骑射”,让赵国强大一时。
可他后来早早就把王位传给儿子,但是自己又舍不得放权,号称“主父”。
结果呢?
在两个儿子争夺王位的漩涡里,自己越陷越深,最后竟被围困在沙丘宫中活活饿死。
可以说,赵武灵王就是什么关系、什么权力都想要,都舍不得放,到头来却最终死在了自己布的局里。
古人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舍掉虚名,丢掉名利局,反而能换来实相。
因为自己已经放下了不属于自己的位置,反而能走出困局,看清真正该走的路。
放下执念,当你放下了自己和名利的关系,它就奈何不了你。
断开消耗的关系,才能轻装前行
有些关系,就像湿透的棉袄,穿着冷,脱下来还觉得凉。
但是自己也总不能一直穿着它过冬吧,就像一段消耗彼此的关系,及时放下。
如此,自己才能轻装前行。
东晋时,诗人陶渊明在彭泽县当县令。
上面来了一个督邮视察,手下提醒他要“当束带见之”,把自己装扮得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去迎接。
陶渊明因此长叹一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当天就解印辞官,回家种地去了。
陶渊明就算不要那点俸禄,也不伺候那看不惯的上下级关系。
当然,他这种选择看似失去了保障,但实际上却赢得了内心的自在和流传千古的田园诗篇。
莎士比亚说:“适时的舍弃,好过盲目的坚持。”
要知道,我们身边的人,不是所有关系都值得维系。
尤其是及时断开消耗你的关系,才能把精力留给对的人、对的事。
走出别人的期待,才能活出自己的局
我们常常容易活在别人的期望里,比如父母、伴侣、朋友的看法,以至于慢慢成了无形的枷锁。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别人的期待是别人的事,你的生活才是你自己的。
走出别人的期待,对于任何关系,但凡我们不配合,敢于不纠缠,不搭理。
那么,局就解开了。
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不再为别人的看法而活,才能真正布局属于自己的的人生。
说到底,人生就像解一团乱麻。
你越是使劲拉扯,结就打得越死。
你静下来,找到那个你宁愿不要的线头,轻轻一抽,局就开了。
最后,所有关系,你不要了,局就解了。
这不是冷漠,而是清醒。
从此,我们的人生就此云淡风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