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明 莫禹凡 梅书华)高温高湿的环境,极易诱发丹毒,近日,南京市中医院皮肤科接诊多例因“丹毒”前来就诊的患者。这究竟是什么疾病,该如何预防?近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张倩。
前不久,44岁的王女士在外出前一天,突然发现右小腿红肿,测量体温还有点发烧,但想着计划已久的旅行,不想扫兴,吃了退烧药后,第二天还是出发了。旅游期间,王女士长时间步行,导致右下肢及足背红肿加剧,局部出现水疱并伴随剧烈疼痛。在当地简单治疗后,水疱破溃渗液加重,返程后立即来到南京市中医院皮肤科就诊。
接诊的李媛媛医生针对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长期卧床风险,实施抗凝预防血栓;针对低蛋白血症加重水肿的情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补充白蛋白;同步开展抗感染、改善下肢微循环及镇痛治疗。
结合患者肥胖体质、舌胖苔白腻、脉濡及大便溏稀等表现,辨证为脾虚湿盛证。给予健脾祛湿、消肿止痛的中药方剂口服,并配合科室自制“金黄散”外敷足踝红肿处。
针对患者右小腿密集大水疱及持续渗液问题,医疗团队采用阶梯式处理方案。首先精细去疱,彻底清除无法吸收的疱皮,使用硼酸溶液湿敷控制渗出;联合红光照射促进创面修复;并多次清除坏死组织,动态观察创面变化;为避免痂下积脓风险,果断实施痂皮去除及深度清创。经过三周余的精准治疗,患者右下肢红肿范围逐步消退,破溃处形成保护性厚痂。复查显示局部循环显著改善,感染指标恢复正常,营养状态明显提升。
为何此时丹毒高发?皮肤科张倩副主任医师介绍,因高温潮湿环境易促进细菌繁殖,且因为天气炎热,皮肤暴露增加,外伤机会多,增加了皮肤破损的风险,如蚊虫叮咬抓挠后皮肤破损,细菌易入侵;此外足癣是下肢丹毒的最常见诱因,统计显示约70%的下肢丹毒患者合并足癣,足癣高发季增加了皮肤感染机会。
如何预防丹毒?首先避免皮肤破损,蚊虫叮咬后不要用力抓挠,可涂止痒药膏;光脚行走时注意安全,避免被尖锐物划伤;运动时做好防护,如穿合适的鞋袜。及时处理小伤口,如有擦伤、割伤,立即用碘伏,避免感染;其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特别是出汗后及时清洁;有足癣者保持足部干燥,可外用抗真菌药;穿透气的鞋袜,避免长时间穿湿鞋;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足部护理,防止溃疡;还要注意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避免长期站立或久坐,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如果出现皮肤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