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术年会暨孤独症康复领域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培训班上专题报告
2025年9月3-7日,中国康复医学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孤独症康复领域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培训班在郑州圆满举行。
9月6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言语听觉康复科学与 ICF 言语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昭鸣教授应邀在主旨论坛作《ICF 儿童孤独症综合干预整体解决方案》专题报告,系统阐释孤独症儿童综合干预整体解决方案的原理、内容及其临床应用,为与会同仁奉上“言之有理、操之有物、行之有效”的实操蓝本。
孤独症是一种由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所致的神经发育障碍,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感知觉与言语语言异常为重要特征,严重制约儿童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该病通常婴幼儿期起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康复训练是唯一循证途径,6 岁前为黄金干预期,3—4 岁前科学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为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0~6 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黄昭鸣教授团队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言语康复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及应用研究”(20AZD125),历时数年研发并推出《ICF 儿童孤独症综合干预整体解决方案》。2023 年 2 月,该方案通过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专家认证,率先实现孤独症“宣教—筛查—评估—干预—随访”全链条技术标准、设备配置、服务流程与质量控制的高度集成与智能化升级,成为行业规范化、精准化、规模化康复的新标杆。
方案核心关键技术——“情绪发声沟通 ICF-ESL 疗法”,在视听觉统合康复基础上,聚焦社交沟通(Speech Vocalization 言语发声+ Functional Language功能性语言)与情绪行为(Emotion & Behavior)双轮驱动,构建阶梯式康复目标与程序,显著提升了孤独症儿童社交意向、功能语言及情绪调节能力。
目前,《ICF 儿童孤独症综合干预整体解决方案》已纳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启音博士“千百十”项目重点模块。项目自 2022 年启动以来,累计完成线上培训 4 000+ 学时,覆盖 384 家项目单位;远程言语语言评估 467 例,深度帮扶 16 家单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样板”。
项目持续开放招募,欢迎全国孤独症康复机构携手共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红头文件及申请表,填写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发送至项目办公室邮箱:QYBS@cmcha.or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