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父母都教育我:“兄弟姐妹是血溶于水的关系,要珍惜。”
对父母的话,我长期就深信不疑。在成长的路上,也确实感受到了哥哥姐姐的帮助。
比方说,我受欺负了,哥哥站出来,欺负我的人就怂了。
到我成年的时候,还是对哥哥姐姐有一定依赖思想的,也在困难时,诉诉苦,要点钱吃饭等。
直到外婆过世五年后,父辈们的关系变化,真实做法,让我对“兄弟姐妹”不再抱有幻想。
总结一句话:老一辈的人一走,“兄弟姐妹”就毫无意义了。
01
我还小的时候,跟着母亲去舅舅家拜年。
我有五个舅舅,二舅舅早亡,我是没有见过的。除了大舅舅务农,条件不好,其他几个舅舅,做生意、开渡轮等,都算有钱人。
小舅舅总说:“努力读书呀,要是有学费困难,有了呢。”
当我考上中专之后,母亲去借钱,小舅舅换了口气:“这事情,家里人不同意......读书不能,就去东莞打工,收入也不错。”
母亲几乎是哭着回家的。原来自己的兄弟,那么虚伪。
还好,外婆动了恻隐之心,悄悄给了母亲几百块钱。
外公年轻的时候,开南货店,也是经济条件好的人吧。外公七十岁就过世了,外婆就把店铺转给人,拿着钱,慢慢过日子。
不知为什么,外婆拿钱给母亲的事情,被小舅舅知道了。小舅舅大声指责外婆:“她是外嫁女,也要分娘家财产吗?妈,你以后走不动了,就靠女儿吧......”外婆泪眼婆娑,不知道如何回应。
在外婆八十多岁的时候,母亲当着舅舅们的面,还了钱给外婆,也算是“两不欠”了。
外婆到九十岁的时候,彻底走不动了,大部分时间,卧病在床。此时,我的大舅舅、三舅舅也过世了。
小舅舅、四舅舅和我的母亲、阿姨聚一起,商量照顾的事情。
大家决定,轮着照顾外婆,一个月一个换。母亲和阿姨,算是一个“儿子”,也要轮一个月。
一开始,大家都自觉,把外婆照顾很好。
但是过了几个月,小舅舅就使套路了。比方说,外婆病了,不去买药,而是丢给下一家,让下一家买药,可以省一点点钱。
因为照顾外婆的事情,母亲和兄弟姐妹,闹得不可开交。
第一,大家都提起往事,看谁得到父母的好处多。父母偏爱谁,谁却没有多管父母,太没有良心,被大家谴责。
一些孙辈,也得到外公外婆的好处,却没有照顾一天。被大家揪出来,狠狠地骂一顿。亲戚微信群里,一整天都在骂人的声音。
第二,大家开始算照顾外婆的账目。每个月多少,都清清楚楚。但还有人质疑在造假。
第三,有人找各种理由,少照顾外婆几天,都应该,明显的占便宜、逃避思维。
02
外婆过世了——是在子女们吵架的声音中,愤愤不平地走的。
棺材,早就准备好了,只是长期没有人管理,处于半腐朽状态。也就那样吧,能够落葬就行了。
按照习俗,村里人聚拢了,帮忙落葬。
一大群人聚拢,就要吃吃喝喝,要开销。小舅舅不知什么时候,人影都找不到了。
几乎是四舅舅一个人掏钱,把落葬的事情安排妥当了。
外婆落葬当天,四舅舅和小舅舅狠狠地吵了一次,因为开销的事情。我的母亲和阿姨,看到坟墓垒起来了,第一时间就撤离——娘家的事,眼不见为净。
一晃就过了五年,外婆的坟墓,谁在扫墓,我无从得知。但是母亲和舅舅、阿姨再也没有聚会过,我是知道的。
过年的时候,母亲反复说:“什么舅舅,就不要去拜年了,都是一些势利眼。”
说实话,遇到舅舅舅妈们,我一句好话都没有听过,反而是听他们“翻旧账”,把年味变得倒胃口。这样的情况下,我也不想去拜年了。
五年里,母亲和舅舅、阿姨,形同陌路。
亲戚群也解散了。另外,我们有一个表姐妹群,二十多人在其中。但群里也是静悄悄的,过节发一个红包,都抢不完。
想起《乌合之众》里的一句话:“当他们同一群体中的一员的时候,他们的感情,思维和行为与他们单独一个人的时候迥然不同。”
外婆过世了,舅舅这一辈的人,就是普通的亲戚了,什么交情,都是“熟人之交”。如果没有交情,那就是“陌路人”。
血脉之情,到了最后,真的毫无意义了。
作为个体,每个人的生活都好,但是他们一谈到群体,就各执一词,就咬牙切齿,当然也一毛不拔。
曾经以为,兄弟姐妹长大后,会念及旧情,后来发现,只是翻旧账。
曾经想到,老一辈过世了,大家可以聚一聚,一起过节,现实就是各自安好,聚拢就吵架,何必呢?
曾经认为,自己吃亏,组织大家吃顿饭,后来发现你愿意吃亏,就有吃不完的亏,还是算了。
曾经很想,兄弟姐妹的经济和感情,是互通有无的,你成年后就看到,人人都自私自利。
曾经启迪,自己落难了,兄弟姐妹拉一把,没想到变成了“穷在闹市无人问”。
很多的兄弟姐妹的关系,在老一辈走了之后,戛然而止,结局很扎心。
03
我们读了很多的名言。如,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家和万事兴。
但是名言要落实到自己的大家庭里,很难。毕竟大家三观不同,触碰到利益点,就是烟火味。
看过很多不好的家庭,不是让大家对兄弟姐妹使坏。而是以人为镜,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会教育我们的子女。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适当帮一帮兄弟姐妹,问心无愧就好。
若兄弟姐妹好吃懒做,心怀恶念,建议你帮一下,看效果,不行的话,和他冷漠一些,你反而心狠事事顺。
亲情是相互的,不是你一个人的付出,可以改变一切,不要长期把自己的热情,在虚假的人情里,无端消耗殆尽。只能在温暖的人情里,把热情提升起来。
在很多的时候,要以小家庭为重,和大家庭保持距离。
对于未来,注重子女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把子女培养成有用的人,独立又团结。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