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芯片制裁升级?我国轻松应对,中方反制直击要害了
美国再次出台半导体管制举措。近日,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的消息显示,美国商务部拟取消台积电、海力士、三星在中国大陆晶圆厂使用美国产设备的豁免资格。倘若这一举措得以执行,将会把这三家行业巨头推向“停产悬崖”。有专家直言,此决定极有可能引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地震”。
此前,外界曾担忧中方会因美方此举而陷入“困境”,然而事实证明,中方早已有了轻松应对之策。日前,北约公布的一份材料清单引发了广泛关注。在这份清单里,有12种对国防工业至关重要的原材料,其中7种近乎完全由我国掌控,这些原材料涵盖了稀土、镓、锗、石墨、钨、钛、铝等工业的关键基础材料。
显然,在这场全新的博弈之中,手握关键筹码的中方,具备着充足的底气,只要我们反击,那么就将直击对方缺少稀土的要害。
1.芯片制裁升级?我国轻松应对
关于美方此次取消相关豁免资格一事,外媒将其称作“对全球产业链的精准打击”,这一评价耐人寻味。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两周前刚刚达成的中美“伦敦协议”中,美方还郑重承诺“不新增出口限制”。然而,协议刚刚敲定,美方就立刻改变态度。由此可见,美方口中所谓的“技术公平竞争”,不过是其用以打压对手的一块遮羞布罢了。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然摆脱了“被动地位”。从公开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北约最新报告所涉及的12种关键战略材料中,有7种掌握在我国手中。其中,至关重要的镓、锗、石墨,是制造高性能雷达、夜视系统、导弹制导芯片等的基础原料。并且在这3种材料的全球份额中,我国分别占据了98%、60%、70%以上。
不仅如此,在全球贸易领域,我国主导着55%的铝出口许可,同时在钨、钛的出口许可方面也占据着关键地位。其中,钨被誉为“重金属之王”,是制造穿甲弹、潜艇以及超音速飞机的核心原料;而稀土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现代通信、雷达、制导系统等先进装备,几乎都依赖稀土才能正常运转。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材料很难被轻易替换。倘若出现断供情况,美国的F35战机、航母用钢、电磁炮电池、隐形舰体涂层、精确制导等方面,几乎都会受到影响。
据Govini美国智库预警,“中方实施管制,将波及美国上千套武器系统、超2万个零部件生产线”。所谓“没牌可打”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在原材料这一关键命脉领域,我们实际上掌握着对西方的“规则制定权”。
2.手握资源,自主创新实现弯道突破
美方接连不断地发起打压行动,其本质源于深层次的焦虑。一方面,美方担忧中方对相关资源实施断供;另一方面,更惧怕我国在底层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曾几何时,高端技术领域被美国长期垄断,在光刻机、封测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关键环节,对我国采取了严格的封锁措施。然而,如今攻守态势已发生急剧转变。我国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步伐愈发坚定,道路也越走越宽广。
美方对此有所忌惮。他们察觉到,我国不仅未因“卡脖子”困境而限制自身发展,反而在正面较量中积极探索并拿出了有效的替代方案。例如,28纳米以下的芯片制造工艺正加速实现国产化;自主封装技术已达到与日韩相当的水平;甚至高端设备的零部件也在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芯片领域的博弈仅仅是表象,技术内核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如今,在军工、通信、交通等重要领域,我国依靠自身科研力量筑牢了发展根基;在大众市场领域,也正见证着国产科研力量的全面崛起。
3.底气之源:技术突破铸就最强反制
这场“芯片博弈”,从表面来看是贸易冲突,但其背后实则暗流涌动着“技术之争”。美国为了阻碍我国的崛起,不断地制造重重障碍,不仅撕毁协议,还破坏合作。
然而,令人钦佩的是,每经历一轮围堵,我国反而能在技术与市场层面实现新的突破。我国早已摆脱了当年“求技术、换技术”的追随角色。如今,倘若有谁妄图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卡住我们的脖子,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反手“扼住其关键命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