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数字化公益前沿:理论与实践》
崔洪雷 袁彦鹏 著
当捐步成为日常,公益的温度该如何守护?
打开微信运动捐出今日步数,在直播间下单助农水果,轻点屏幕完成月度捐赠……数字化公益已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但当技术让爱心传递变得 “动动手指就可轻松实现”,似乎这件事也面临新的追问:路径简单、效率提升的背后,如何守住公益本真的温度?
《数字化公益前沿:理论与实践》的出版无疑带来关于数字时代善意的思考。这本书最动人的特质,在于它始终站在 “技术与人性” 的交叉点上思考。书中的案例交织成两个平行世界 —— 一边是寻人系统的数据波动,一边是失散家庭重聚的哽咽拥抱;一边是捐赠平台的亿万次点击,一边是病房里重燃的生的希望。作者没有陷入技术崇拜的误区,而是直面核心矛盾:
当微信捐步成为一种时尚,我们是否会失去对苦难的敬畏?
当区块链让捐赠可追溯,如何守护人与人最真实的情感共鸣?
这种对平衡的探索,正是数字时代最珍贵的公益智慧。
既搭建扎实的知识框架,又装满鲜活的实践经验。在理论层面,作者整合了技术接受模型、行为经济学、生态系统理论等多学科视角,清晰梳理了从 “街头募捐箱” 到 “云端捐赠码” 的演进逻辑,让读者看懂数字化如何重塑公益的底层架构。而在实践层面,书中既有对人工智能寻人、区块链捐赠等技术应用的深度解析,也收录了公益组织数字化转型的真实案例,为公益慈善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可落地的行动指南。
更难得的是,书中敏锐地捕捉到当下公益领域的结构性难题。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公益事业正从传统济困扶弱向 “社会财富微循环” 升级,但资源分配的精准性与普惠性、公众参与意愿与渠道匮乏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作者通过科学分析,提出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协同的创新路径,为突破困境提供了全新视角。
对于公益从业者,它是数字化转型的 “操作手册”,从技术适配到风险应对应有尽有;对于研究者,它构建了多维度分析框架,打开了跨学科研究的新窗口;对于普通公众,它则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指尖传递爱心时,更清晰地看见公益的本质与力量。
当数字浪潮席卷而来,公益不该在效率与温度间“二选一”。数字公益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用代码替代温情,而是让技术成为善意的放大器。在数据与情感的共振中,公益正走向更高效、更温暖的未来。
作者简介
崔洪雷:日本关西大学会计学博士,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讲师,浙江省一流课程主讲教师,长期致力于大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管理、信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袁彦鹏: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浙江万里学院讲师,鄞州区宁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从事社会治理、公益慈善、社会创业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省、市哲学社会科学等课题20余项;参与实施益立方公益学院、鄞州益立方社会组织研究院、余姚乐善公益学院等载体制度设计。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数字化变革中的公益挑战
第二节回应路径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贡献与关注重点
第二章数字化公益的理论视角
第一节技术驱动的公益基础理论
第二节公益参与的行为机制理论
第三节公益生态的系统理论
第四节数字时代的伦理理论
第三章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
第一节智能技术集群
第二节可信连接技术集群
第三节感知计算技术集群
第四节大数据计算技术集群
第四章数字化公益的挑战与应对
第一节数字技术赋能公益的逻辑必然性
第二节数字技术落地的三重矛盾
第三节数字化转型的韧性应对框架
第四节技术应用的场景化实践和应对
第五章数字驱动的募捐转型与创新
第一节技术迭代与公益募捐的形态演进
第二节数字化募捐的运作机制与效能影响因素
第三节数字技术赋能筹款的优势及挑战
第六章数字社会创业中的技术赋能与社会创新
第一节从社会创业到数字社会创业
第二节数字社会创业下的双元价值平衡及挑战
第三节数字社会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参考文献
《数字化公益前沿:理论与实践》
崔洪雷 袁彦鹏 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
ISBN:978-7-5223-4106-4
定价:58.00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投稿热线|010-88190772
在线咨询电话|010-8819164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