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蔚来集团宣布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818亿股A类普通股,正式开启新一轮融资。随后蔚来集团宣布总额为10亿美元募资已发行定价,其中,美国存托凭证(ADR)的公开发行价为每股5.57美元,A类普通股的发售价为每股43.36港元。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中金、摩根大通、大和在内的全球知名投资机构一致认为蔚来公司经营全面向好,财务表现迈过结构性拐点,成长逻辑清晰。投资者对其Q4盈利及下半年加速回升趋势信心强劲。
据悉,此次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研发,为未来智能汽车核心技术、下一代平台及产品开发、充换电网络扩张等关键领域注入长期资金。作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蔚来始终将技术研发视为核心竞争力,此次融资不仅为现有技术攻坚提供保障,更提前储备了未来3-5年的研发弹药,确保在纯电技术赛道持续领跑,为业务长期增长筑牢技术根基。
事实上,此次融资前,蔚来业务已迎来转折点。
2019年,蔚来靠用户众筹与政府支持度过危机;2025年,8月交付31305台、二季度营收190.1亿元,蔚来的翻身仗靠的是“自己的本事”。李斌在近期内部会议上的这句话,道破了蔚来两年间的核心转变:从依赖外部支持的初创企业,成长为依靠组织能力与产品力的成熟玩家。
这种转变始于组织架构的重构。2024年底推行的CBU机制,将蔚来拆分为12个独立经营单元,每个单元独立核算营收、成本与ROI。这一变革带来显著成效:研发端,砍掉手机迭代、非核心车型等项目,集中资源攻坚900V技术与智驾芯片,单车成本优化超1万元;营销端,萤火虫品牌仅增31名销售便实现99天交付1万台,乐道团队减员40%仍保持销量增长,人效比翻倍。“以前是老板拍板,现在是每个单元为结果负责,效率完全不一样。”李斌解释道。
产品力的爆发则是“自强”的直接体现。乐道L90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营销爆款,而是组织效率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从立项到交付仅18个月,较以往缩短40%,且每一项配置(如冰箱、空悬)都来自用户调研;全新ES8的来自燃油/增程80%的置换率,证明蔚来纯电技术已能超越燃油车体验。这种“产品定义-研发-交付”的高效闭环,正是组织能力的最佳验证。
眼下,蔚来正用“自强”的姿态冲刺四季度盈利:产能规划5.6万辆/月,毛利率剑指17%,机构纷纷上调评级。对比2019年的“惊险过关”,如今的蔚来更显从容——因为支撑它的,不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经过市场验证的组织韧性与产品力。“汽车行业的竞争,本质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最底层是技术路线,中间层是产品规划,最上层是产品定义。”李斌的话,或许正是蔚来2025年最深刻的蜕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