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现在退休的人常悄无声息地离开,与过去热闹的退休欢送仪式大不同。
他们常不接电话、回避聚会,仿若“隐身”了。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原因呢?
曾经热闹非凡,如今冷冷清清
过去退休可是件风光事儿。80 年代的时候,九成的国企、事业单位会举办退休仪式,而且还会发 “光荣退休” 证书或像热水瓶、枕巾这类纪念品。在那个年代,单位就像一个大家庭,退休仪式不仅仅是一个程序,更是一种悲喜交织的离别欢送和对员工贡献的肯定。
车间主任会在仪式上细数退休者几十年来的工作点滴,那些在生产线上默默付出的日夜、攻克技术难题时的执着、带教新人时的耐心,都被一一提及。徒弟们会端着酒杯,真诚地表达敬意与不舍,整个场面充满了温情,让退休者在离开工作岗位时,心中充满了荣誉感和归属感。
然而现在,大多的民企、外企员工退休毫无仪式感,退休证常直接快递到家。这种变化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一方面,2025 年一季度新增退休 358 万人,同比涨 12.3%。退休人数的大幅增多,使得企业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为每一位退休员工精心筹备仪式,仪式感在规模化的浪潮中被逐渐稀释。企业需要面对大量的退休手续办理、人员更替安排等事务,精力被分散,对于仪式这种 “非必要” 环节自然会有所忽略。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更注重绩效而轻视员工忠诚度的培养。单位逐渐变成了单纯的工作场所,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多是基于工作任务的合作,缺乏过去那种长期相处形成的深厚情谊。
在这样的氛围下,退休似乎只是一个员工正常的职业终点,没有太多情感上的波澜。而且,在当前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公款欢送很容易被举报为违规行为,单位为了规避风险,也不敢轻易举办退休仪式,生怕在流程或花费上出现问题,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退休后的日子
退休后,很多人会面临归属感缺失的问题,以前常说叶落归根,但如今,农村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使得一些退休老人想回到农村养老时,面临着土地流转、房屋重建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而且,农村的人际关系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纯粹,长期离开农村后,很难再重新融入当地的生活圈子,邻里之间的陌生感让人难以找到家的感觉。
在城市里,养老院月均几千元的费用,远超平均 3400 元的退休金,这对于大多数退休人员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压力。不少老人为了节省开支,只能选择和老同事合租郊区的旧房。虽然这样能减轻一些经济负担,但合租生活也存在诸多不便。
不同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以及对房屋使用的不同需求,都可能引发矛盾。即便如此,他们依然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 “家” 的感觉,那种对稳定、温馨生活环境的渴望,常常让他们感到失落。
社交上的困扰也让退休人员倍感孤独。以前单位像小社会,计划经济时期城镇职工下班后还会和同事社交。那时,同事之间不仅仅是工作伙伴,更是生活中的朋友。下班后一起聚餐、周末一起出游、谁家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忙,这些都是常有的事。
可现在,人走茶凉成了普遍现象。退休后,曾经频繁联系的同事渐渐疏远,微信群里的消息不再参与,单位的活动也不再邀请,这种被排斥在外的感觉让人心寒。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无形中拉开了退休人员与在职同事的距离。技术岗的老人退休后,有时想回单位帮忙,分享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但他们的方案却常被嫌 “过时”。
因为当下流行 AI 智能调试等新技术,年轻一代的员工更倾向于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对于老经验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可。这种被否定的感觉,让退休老人很难再主动参与到过去的工作圈子中。
此外,同事间的攀比和对隐私的窥探也让很多退休人员选择回避。聚会时,大家常会不自觉地比较养老金的多少、子女的工作和收入等,这种无形的压力让人不舒服。还有些人会过度关心退休后的生活细节,追问私人问题,让人难以招架。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不少人便干脆主动断联,将自己封闭在小圈子里。
沉默成了最后的体面
如今 “哑巴式退休” 逐渐流行。退休者常选择低调不打扰他人,把这当作自己最后的体面。
他们一般会做三件事。把微信调成静音并退出工作群,远离每日几百条报表消息的焦虑。退休后,他们渴望摆脱工作紧张的状态,享受宁静的生活,退出工作群成了他们与过去工作彻底告别的一种方式。
在超市偶遇老同事就假装不认识,钻进特价菜堆躲开寒暄。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偶遇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尴尬。他们不想再参与那些无关紧要的闲聊,也不想被问及退休后的生活细节,只想平静地过自己的日子。
收拾家时,甚至把劳模奖状扔去给废纸箱垫底,主动尘封过往荣誉。这些奖状在过去是他们辛勤工作的见证,是荣誉的象征。但现在,他们不想再被过去的荣誉所束缚,只想放下过去,以一种全新的心态面对退休生活。
他们这种做法,并非消极逃避。他们只是清楚现实,明白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过多的社交和对过去的留恋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可能增添烦恼。所以,他们选择用低调的方式,守护自己的尊严,给自己一个安静、自在的退休生活。
沉默背后
退休人员的沉默退场,值得我们深思。当企业把效率绩效放首位,员工退休,似乎不仅是职业结束,还像经历 “身份剥离”。
在工作时,员工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上,个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往往被忽视。退休后,这种被工具化的价值感消失,很多人会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其背后,其实是老龄化社会的精神赡养与价值重建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退休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他们的精神需求也日益凸显。退休群体用沉默,表达对功利人际的失望,他们厌倦了那种只看重利益、缺乏真情实感的人际关系。
我们应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给他们更多理解和支持。社会可以建立更多适合退休人员的活动场所,组织各种兴趣小组,让他们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企业也可以定期组织退休人员回访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依然被重视。
说不定等我们退休时,情况又变了呢?大家也不妨想想,你理想中的退休该是什么样子?是能环游世界,看看不同的风景;还是能在家中养花种草,享受悠闲的时光;亦或是能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工作?
无论是什么样子,都希望那时的退休生活能充满温暖和尊严,让每一位退休人员都能安享晚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