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有不少从科技企业转型而来,随着他们在电车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不过尚未占到足够的优势,他们已将在科技行业的玩法带入了汽车市场,那就是在汽车本身赚钱之外,还要通过汽车周边赚大钱。
这些做法在手机行业最为明显,早期国产手机都说要做国民手机,让消费者买得起便宜的手机,呼吁国内消费者支持他们,国内消费者也用钱包支持了他们,如今国产手机在国内手机市场已占有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最高峰甚至超过九成,外资手机如今就剩下苹果还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
随着国产手机占据优势,国产手机开始将各种赚钱手段玩出花,手机芯片用多年前的老旧芯片升级下,或是直接改名之后重新上市,而搭载这些老旧芯片的手机售价却接近2000元,这样的手段赚钱更是爽到无人有。
在高端手机上如今也开始玩起了偷工减料的把戏,诸如降低屏幕的素质、双喇叭变成单喇叭、用更便宜的Z轴马达,乃至转子马达等等,而高端手机售价却不断上涨,甚至价格已超过苹果,最高价已接近2万,让消费者感叹以前没钱买国产手机,现在没钱买国产手机了。
除了手机本身的价格猛涨之外,国产手机还在手机周边玩心思,手机壳、耳机、充电器等的价格也在猛涨,而消费者却没太多的选择,毕竟手机企业也说了手机配件最好用原厂配件,这有利于确保手机使用安全。
这一切如今在汽车行业已悄然发生,国产电车的价格在猛涨,售价已超过电车始祖特斯拉,已开始让消费者感受到快买不起国产车了,如果未来国产电车占据市场份额优势,导致消费者已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这些国产电车的价格会更贵吧?
除了国产电车价格在猛涨之外,国产电车们也开始玩了汽车周边,数万元的发动机盖、数百元的纸巾盒等等,当他们占据市场优势之后,只怕会有更多种类、价格更贵的汽车周边,让消费者不断掏钱。
除了硬件方面之外,互联网服务、智驾等等很可能也将成为国产电车的另一个赚钱手段,事实上互联网服务已经开始搞起来了,对电池锁电、一些远程服务收费、软件升级需要收费等等,这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这些电车,未来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收费。
这样的做法与传统燃油车存在很大的区别,传统燃油车买回来,除了日常维修保养费用之外,基本不会有其他费用,显然这些电车企业就是想将车主捆绑在他们身上,源源不断为他们贡献利润,以后买车不仅要考虑车本身的价钱,还要考虑日常的诸多软硬件服务持续不断的收费。
电车企业的这种做法让车主们不寒而栗,谁能想到曾经汽车仅是一次性投入的使用工具,竟然可能会变成勒紧在车主钱包上的绳子,被车企不断压榨,钱包会在不知不觉间被挤压缩水,这样的电车真的是消费者需要的么?面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消费者该买传统燃油车,还是这种所谓的拥有诸多高科技的电车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