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共有上千人获得将帅军衔。同时,中央也为战争年代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者颁发了勋章: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分别对应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想要获得三枚一级勋章是很不容易的,57位开国上将只有47位获得“三一勋章”,177位开国中将只有59人获得“三一勋章”。开国少将就更少,1360位中只有16人,占比也才一成出头。
而在获得“三一勋章”的少将里,有一人的授衔经历变动甚多,当初西南军区为他上报的是中将军衔。1955年3月评衔小组制定的拟授名单,他也位列190位开国中将之内。
但临头了,在贺老总的建议下,副军级的杨秀山比正军级的他更有代表性,最终杨成了中将,他被授少将。
这种事情如果换做别人或许会有意见,但一向低调的他毫无怨言,继续尽心工作。他的努力大家都看得到,1959年组织便让他出任昆明军区第二政委。
由于第一政委主要负责地方工作,军区大小事务实际是他在操持,就这样,他成为首个管理大军区的开国少将,时间比1968年的新疆军区龙少将、1969年的广州军区丁少将都要早。
综上所述,他其实有很多殊荣在身,只是由于太低调,知名度却不高。相比之下,他的一位少将儿子反倒被很多人熟悉,许多网络上的重要政治、军史问题都能看到其身影。
这位开国少将的名字叫金如柏,1909年出生于江西永丰。在他9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全靠母亲一个人拉扯大。
1926年农民运动开始后,他放弃了稳定的小学教员工作,选择回乡开展革命运动,很快成为了当地农协负责人。
反动派发动政变后,形势急转直下,金如柏被地主吊起来拷打,并要求他家里一天之内交出180大洋赎金,否则将送到县城进一步处理。
母亲刘瑞英听说消息后,心中万分焦急,立即卖地、借债凑够了钱,才救回金如柏一命。
这种白色恐怖并未吓倒金如柏,1930年朱毛红军攻克永丰县城,他毅然选择投身其中,正式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当时他做这个决定其实也很艰难,因为红军必然是要转移的,如果他跟着走,那母亲怎么办?
思索良久,他最终还是忍痛加入红军,他说:我很早离开自己的家庭,17岁闹农会,家里因我倾家荡产。要革命,不能顾家。
而金如柏一走,家中情况果然往最坏的方向发展,母亲被地主打瞎眼睛、赶出村子,最终死在异乡,这件事,成了金如柏一生的痛。
或许那个年代就是有太多无奈,要想大家,就只能舍小家。不知家中变故的金如柏,在革命道路上特别积极,到1933年末已成为团政委。
可惜的是,当时“左”倾思想占据领导核心,1934年1月,金如柏被错误认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职务被撤销。仅仅过去一个月,他又被诬为“政治动摇分子”,调到湘赣军区红军学校担任文书。
即便遭遇不公,金如柏也没有动摇过信念,只是他的军事生涯就发生了改变。原本他是红一的干部,被调到湘赣军区就转入红六军团。
后红六前去与红二军团会师合编为红二方面军,金如柏最高担任过二方面军的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此后一直跟随贺老总战斗,历任358旅政治部主任、晋绥野战军独3旅、西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等职。
1952年,金如柏被定为正军级干部,这个级别可中将可少将,最开始西南军区为他上报的就是中将。1955年3月中央军委确定的190位中将名单里,金如柏也在其中。
但毛主席看后认为,各级将官都太多了,应适当减少。于是,总政、总干及各大单位首长从3月8日至5月初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175人的名单。
1955年5月6日,贺老总主持的中央军委会议上将175人名单宣布,事情尘埃落定。其实正常来讲,同在西南军区,正军级的金如柏比副军级的杨秀山在级别上更合适。
但授衔需要征求各大单位的意见,西南军区司令员贺老总认为,杨秀山是红二军团为数不多的老人了,为革命还受过多次伤,身上有21块弹片未取出、被定为二等乙级残疾。所以在贺老总的建议下,最终是杨秀山获授中将军衔。
对于这些,金如柏没有在意,仍是兢兢业业工作。他的政治水平极为突出,因此中央1959年将他调到昆明军区担任第二政委,当时第一政委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兼任,所以实质上阎红彦重心在地方,军区工作主要由金如柏负责。
在大多数上将、中将还年富力强的时间节点,金如柏一个少将成了大军区实际领导者,可见组织对他能力的认可。
后来金如柏还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解放军第二炮兵顾问、炮兵政委等职。
1984年,金如柏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前他仍在叮嘱孩子,做人不能忘本,要踏踏实实干活。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着实令人敬佩。而他的后人也一直谨遵教诲,出了几位杰出人才。
金如柏与爱人郑织文共有六个孩子,其中三个儿子叫:一明、一南、一伟;三个女儿叫一平、一涛、一宏。
金一南1972年参加解放军,1987年进入国防大学图书馆开始了他的工作生涯,从一名普通馆员开始,逐步成长为情报室主任、国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
他是著名的军事专家,国家安全战略问题专家,相信喜欢军史的人对他肯定很熟悉。
金一明曾任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金一伟并未沿着父兄的军旅之路前进,在文化部工作多年。
一家能够出三位少将,也是相当传奇。更有意思的是,儿子的名气比父亲还高,虎父无犬子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