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讲讲自律。
00
什么是真正的自律?
关于自律的讨论,我们平时看到、听到特别多,那你觉得什么是自律?
早睡早起、按时吃饭、攒钱,这些算是自律吗?
可能有人觉得是,有人觉得不是。
想把一个问题彻底讨论清楚,我们必须要达成一定的共识,要对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那什么是自律?
我对自律的定义是:通过自我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首先,你有预期要达成的目标。没有目标,自律就无从谈起,一个无目标的自律,在我们的定义里就不算自律。
其次,通过自我管理达成目标。假设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减肥目标,基于这个目标,我通过管理自己,让自己每天运动以及在饮食上控制,从而保持一个好的身材。
根据这个定义,我认为按时吃饭、早睡早起都不算是自律。
在按时吃饭上我是没有目标的,因为我不觉得午饭晚吃一个小时就会不健康了,或者打乱了一天的节奏,我觉得晚吃一小时完全没有问题;
我也不认为我必须要每天做到早睡早起,因为我不觉得做到早睡早起,就能把每天的时间管理得更好。
当然,如果有一个具体目标需要通过早睡早起来完成,你去做那件事就算是自律,如果没有那样一个目标,就不需要特意去做这件事,或者即便做了也不算是自律,顶多算是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一个按时吃饭的习惯,一个按时睡觉的习惯,这跟自律无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你是一个通过自我管理不断达成目标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你就是一个自律的人。
很多人都觉得自律很难,因为他们觉得自律是对人性的抵抗。
如果你的自律是对人性的抵抗,那这其实是一种坏的自律,不是好的自律;
如果你的自律不是对人性的抵抗,或者大部分不是对人性的抵抗,甚至是顺应人性的,这就是好的自律。
所以这篇具体聊聊,不靠抵抗人性,我们应该靠什么做到自律?
我总结了4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
提高自己的内在要求
这是真正好自律的起点。
什么意思?
很多时候所谓的一些自律,其实是外部评价或者外部要求促使我们开始的。
比如减肥。
你说你要减肥,你想让自己的身材更好,如果这件事是你打心底里自己非常认同、非常想要的,你就更容易做下去。
反过来,如果你只是基于外界的评价,那你就很容易放弃。
再比如写作。
你如果是非常透彻地理解了写作对自己的价值,比如它对成长、对学习、对提升沟通表达、对在这个时代打造个人品牌的价值等等,你发自内心地喜欢写作、想拥抱写作,那你就更容易坚持下去,完成写作上的目标。
反过来,如果只是外在的力量让你去做这件事,你就特别容易放弃。
比如你只是因为看到好多人都靠写作赚了很多副业收入,看到粥左罗靠写作赚到了很多钱,或者是大家都说写作很重要,大家都在学写作,所以你也去学。
你没有真正内在层面的要求,只有这种外部驱动,就没办法把这种自律做下去。
我现在在保持身材、健身减肥这件事上做得特别好,因为我现在做这些不完全是靠外驱力。
以前经常是靠外驱力,比如我会觉得瘦下来大家都会夸我帅,或者是大家会觉得我是一个对自己比较有要求的人,或者这样穿衣服更好看等等。
这种外部驱动的模式,相对来说很容易放弃。
但我现在不太容易放弃,因为我在内在层面反复学习、思考、论证,真的从内在层面上认为我在做一件很好的事情。
我以前非常不健康,我是一个互联网工作者、新媒体工作者,经常会熬夜到凌晨,然后点小龙虾、烧烤、鸭脖等等,吃完辣得肚子疼,第二天起来胃也难受。
但是自从我很认真、很科学地开始减肥之后,我感受到了身体更健康、精力更旺盛,这变成了一种内在层面的驱动力。
现在即便没有人评价我的身材,我也无所谓,因为我确实在内在上提高了一种自我要求,所以这件事就更容易做下去。
我们一定要提高内在的自我要求,要有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不是人云亦云的目标,也不是外界强迫的目标。
比如你想学写作,那你要确认你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想学写作吗?如果你真的是内心里就把写作了解得非常透彻,真的认为写作对自己帮助很大,你就会比较容易坚持。如果你只是因为大家都在做,说这是时代的风口,那你很有可能做不下去。
这里还要额外讲一点,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内驱,所有的内驱都是由外部驱动转化而来的。
我们刚刚说你要靠提高内在要求,不要靠外部,现在又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内驱,所有的内驱都是外部驱动转化而来,听起来好像有点矛盾。
其实不矛盾。
我们要学会主动找一些外驱力,然后把它转化成内驱力。
有的人没有完成转化这一步,他就是一直靠外驱力,没有刻意转化成内驱力,这种外驱力时间长了会给你带来痛苦,可能就会失效。
我在很多事情上其实是把外驱力慢慢转化成了内驱力,完成了转化之后,我就更愿意做这件事,而不是很痛苦地去做。
如果你没有完成这个转化,一直靠着外驱力,哪怕你一直在做,你也是在痛苦中前行,你在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是痛苦,这就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状态。
就好像有的人确实一直在很努力地上班工作,但他每天都上班如上坟,虽然很努力,也做出了成绩,但他始终没有把这件事转化成内在认可的事情,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真正的接纳和认可,这也不是一个好的状态,因为他每天都不开心,没有幸福感。
这是第一点,要提高内在的自我要求,但是又不能完全靠内驱,要把很多外驱力主动转化成内驱力。
02
科学的认知+更好的实践
假设你跟一个同事都在减肥,你失败了,但他成功了,你可能会觉得他自律,你不自律。其实还真不一定,也许是他有更科学的认知和更科学的实践,而你只是在蛮干。
也许在要求自己去做这件事上,你比他还自律,但是你的认知不对、实践不对,所以你很快放弃了,而他达成了目标。
也就是说,我们在很多事情上之所以会放弃,并不是不想要求自己,而是我们的做法错了。
很多人减肥失败,并不是对自己要求不高,可能他要求很高,但是他的认知和实践都是错误的。
我们前面说,自律是通过自我管理达成预期目标。在达成预期目标的过程中,你要去学习更科学的认知,把认知打通。
如果认知不打通,认知不透彻,一定指导不了正确的实践,那你的实践也不会正确,最终一定达不成目标,哪怕你的自我驱动力非常强也不行,最终你就是大家眼里不自律的人。
在通过自我管理达成预期目标这条路上,我们需要对这件事进行学习研究,让自己掌握更科学的认知,然后去指导更科学的实践。
举个例子。
很多人减肥失败,就是因为认知错误。比如他不吃碳水,要通过节食、挨饿、不吃晚饭来减肥,这都是错误的认知导致了错误的实践。
很简单,因为你不可能一辈子都不吃晚饭,不吃碳水,不吃肉。
你早晚会重新吃主食、吃烧烤、吃晚饭,那就意味着你之前节食的那段时间其实没有意义,因为即便你那段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减肥减成功了,你还是会胖回来。而且你这样做也很容易放弃,你受得了两天,受得了一星期、一个月、一年吗?
包括在运动上也是,你要减肥,要求自己每天跑步一个小时,再每天做一个小时力量训练,这一般人谁受得了?
对大多数平时不跑步的人来说,突然让自己每天跑步一个小时,能坚持三五天就不错了,很可能跑一天就不跑了。
如果你不是科学的实践,就会很容易坚持不下去,很容易放弃。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在2019年的时候,第一次特别努力地减肥,当时使用的就是错误的认知加错误的实践。
从阶段结果来说,我当时确实很牛逼,14天减肥成功了,可是一个多月之后就反弹了。
我当时认为要减肥就得转换饮食方式,那段时间天天点健康餐,就是一盘子生菜、西兰花、西红柿、鱼片等等。
天天吃吃到恶心,也得逼着自己吃,一边嚼得咔嚓响,一边告诉自己再坚持几天就瘦下来了。
这就是错误的认知,因为你不可能天天这样吃。
我当时运动也特别疯狂。
早上起来围着北京的三环骑一圈,第二天再骑一圈,然后觉得强度还不够大,明天再绕着四环骑一圈。
一骑就是大几十公里,累得跟狗似的,骑完回到家真的虚脱了,啥也干不了的那种感觉。
当时就是靠那种方式,晒得乌漆抹黑的,每天饿得也崩溃,最后14天减肥成功了,但是很快一两个月之后就反弹了。
这就是错误的认知+错误的实践减肥的一个反面案例。
但是现在我再减肥就不一样了。
首先,我绝对每天不让自己挨饿,我每天都会吃得饱饱的;其次,我每天都会吃主食;最后,我每天都吃晚饭,甚至还吃夜宵。
核心的区别就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科学的方法,每天计算热量。
我会做一个表,写出我主要的饮食构成,早饭不超过250大卡,午饭晚饭每餐不超过500大卡。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吃什么,有一个列表;不可以吃什么,也有一个列表;尽量不吃、偶尔少吃一点没关系的,也有一个列表。按照我自己爱吃的东西,去挨个搜索他们的热量,然后做出这样一个列表。
在这个基础上,你完全可以吃饱,可以吃得很幸福,因为也有很多很好吃但是热量很低的食物。你如果每天这样吃,慢慢瘦下来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你每天都在创造热量缺口。
如果你一定要解馋,只要控制量就可以,不要让自己暴饮暴食。
有时候我也会去楼下买一把烤串,但是我就买五六串,不会买很多,这样即便那一天吃了,也不会热量超标,因为我整体上每天都在控制。
比如我一天消耗1500大卡,早上摄入200大卡,中午摄入400大卡,晚上摄入400大卡,加起来一共摄入1000大卡,这样还有500大卡的热量差,吃一点烤串也没关系。
另外,吃烤串的时候也尽量不吃高热量的那些食物,比如烤面筋、淀粉肠这种一定不要吃。
这里主要是以减肥为例,来说明要用科学的方法+更好的实践来完成目标。
其他事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坚持不了写作,很可能也是因为你用的写作方法和认知是错的,你的实践可能也是错的,那你必然坚不下去。
这是第二点,你在做的那件事上一定要去学习研究,让自己有更科学的认知,然后指导自己更科学的实践。
03
保持心理能量,防止精神破产
梁宁老师说过一句话:战争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
我们每次定一个目标,都是一场自我成长的战争,往往就是你在失去斗志、精神上失去能量的时候会放弃。
那应该怎么保持心理能量?
有很多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多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
比如我会不断地给自己在那件事上找榜样,不断地确认我的目标,确认我想要的东西,然后不断地去复盘。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保持心理能量。
如果你不刻意去做这件事,你的心理能量可能很快就被消耗完了。
心理能量是一个逐渐消耗的过程,你刚确定一个目标的时候心理能量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不刻意维系、刻意保持,你的能量就会持续被消耗,可能10天之后就只剩20%左右,再过一个星期就该放弃了。
比如你想做直播,刚开始你想到的是直播做好了会有哪些美好的结果:可能是很多人来看你的直播,你可以靠直播卖出很多东西,靠直播涨粉、增加影响力等等。那时候你在这件事上的心理能量是非常高的。
但如果你不刻意去维系,你在这件事上的能量每天都在消耗,总有一天会消耗完,到那时候你可能就放弃了。
什么叫刻意去维系保持心理能量?
还是以减肥为例。
你想要减肥成功,除了刚定下这个目标非常有能量的时候,平时也要多去看你理想中的身材,多关注一些身材很好的健身博主,刻意要求自己经常去翻一翻他们的短视频,让自己每天吸收一下这些能量。
以及你要不断地照着镜子提醒自己,现在是这个样子,希望再坚持10天或者再坚持一个月,身材能更好一点,那时候会更自信,穿衣服更好看;甚至要拿出减肥成功之后想穿的衣服,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你想要的。
总之,你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你最初的能量和热情,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一旦你的心理能量跌下去了,你的斗志就会掉下去,就会倾向于放弃,如果能通过各种方式维系着你的心理能量,就更容易把这件事持续做下去。
我现在打开抖音,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健身的视频,因为我平时会刻意要求自己多刷一点这样的视频。
每天工作完,我就可以打开手机刷一刷这些短视频,这样今天我就维持了自己想要保持健身、控制饮食的心理能量。
它会时刻提醒我,再坚持两个月我也能有这样的身材。
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如果你想一直坚持写作,就得在写作这件事上找一些方法,让自己保持这个心理能量,一定要刻意做,如果只是自然而然地做,结果就是消耗、然后放弃。
这是第三点,刻意保持心理能量。
04
增强自律的认知和小技巧
一共有4个点:
01要事自律,小事不必自律,甚至刻意不自律
我就是典型的这种人,我只在重要的事情上自律,比如我在做课程上非常自律,每年出的课程质量都非常高,高到可以直接出书,可以让学员听了这门课就想让我赶紧出下一门课。
我在写公众号文章上也非常自律,只要写就一定要写好;我在达成公司的业务目标、营收目标上也非常自律。
但是另一方面,我在小事上就没那么自律,甚至刻意不自律。
因为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自控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如果你在很多小事上要求自己必须做到自律,那你在重要的事情上就很难做到自律,越重要的事情可能越耗费你的精力。
自控力本身就是对抗人性的弱点,去做你不那么想做的事情。比如你想熬夜,但是你要求自己不能熬夜,这就需要对抗你的人性弱点,需要消耗你的自控力。
我们平时做很多事情,如果都要求自己自律的话,就相当于你时时刻刻都在使用自控力,但自控力份额是有限的,你把它花在了平时的各种小事上,当你遇到重要的事情时就不够用了。
所以,我都会刻意地不在小事上花费我宝贵的自控力。
我平时想刷抖音的时候,就刷一会;晚上想熬夜的时候,就熬一会;不想早起的时候,就不早起,我在很多这种小事上都不会在意。
有时候晚上直播结束了,我就会刷会抖音,因为直播消耗很大,我想让自己快乐一下,很多时候我们的快乐就等于自控力的短暂释放。
02持续性自律+间歇性放松
不仅要间歇性放纵,而且要刻意地间歇性放松。
所有的自律,都是为了完成一个长周期的目标,你只要保持持续性就好了,不一定是时时刻刻、每一天都自律。
比如减肥,不一定要每天必须跑5公里或者每周必须去3次,没必要逼自己那么紧。
既然是一个长期的事、持续的事,只要你能保证长期做到、持续做到就可以了,不必要求自己每天都那么痛苦。
间歇性放纵有时候是刻意的,因为交替进行才能更长久地走下去,如果你每天都那么痛苦,都那么绷着,最终肯定会放弃,反而不如交替进行。自律这么苦的事,天天绷着没人受得了。
间歇性放纵就是为了短期的快乐,有了短期快乐才能长期坚持下去。
03主动吸收正能量,刻意远离负能量
什么是主动吸收正能量?
你定期看我的直播,就是在主动吸收正能量,因为我直播间的氛围就是爱学习、正能量、有激情。
那什么是刻意远离负能量?
我高中的时候有个关系特别好的哥们,有一段时间他也来北京了,但是后来我和他慢慢疏远了,因为他变成了一个爱抱怨、充满负能量的人。
包括有时候我也会管理我老婆的社交,如果她身边出现了那种充满负能量的人,我也会提醒她远离。
这都是在刻意远离负能量。
如果你的一些同事动不动就喜欢传递负能量,你也应该跟他走得远一点,不要天天跟他一起吃饭、一起下班。
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恶的存在、不好的存在,但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美好的存在,我们可以看不好的东西,通过反思来让自己成长;也可以通过直接看好的东西,通过追求美好来让自己成长。
如果你整个人是比较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状态,那你想在某件事上做到自律就会更容易;反过来说,如果你整个人是比较消极、负能量的状态,你的心理能量就不足以支持你在某件事上做到自律。
04主动训练意志力+刻意远离诱惑
什么是主动训练意志力?
比如健身。
有的人健身,是想到要健身就直接每天去跑步机上跑一个小时,这种模式里不包含对意志力的主动训练,只是完成了一个形式上的、手段性的事。
也有的人健身的时候,会给自己定一些相对难一点的小目标,每次都提醒自己一定要完成这个小目标。
后者,就是一个刻意训练、主动训练意志力的行为模式。
假设这一次我给自己的目标是消耗400大卡,结果我完成了,那我的意志力就会上升一点点,下一次我要在同样的时长下消耗450大卡,给自己增加了一点强度,如果我又完成了,那就又增加了一点意志力。
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不停地训练它、锻炼它,它就会越来越强大。
我平时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以前骑公路自行车的时候,我的车上有一个码表,我会刻意地要求自己始终不低于32km/h的配速,一旦要掉下来,我就要再努力蹬一下。
这就叫刻意训练自己的意志力。
你每一次挣扎一下,你的意志力就会提升一点。
在健身房里,你可能会看到两种人,同样的臂围,肌肉看起来一样大,但是可能一个人卧推是50公斤,另一个人30公斤都费劲。
虽然是同样的肌肉大小,但是前者更强壮,这就是刻意练习练出来的。
我们的意志力也一样,通过刻意训练可以提升好几倍。
这是主动训练意志力。
什么是刻意远离诱惑?
就是我们不去抵抗诱惑,而是直接远离。
举个例子。
我在家里买了很多零食,我让自己不去吃,这叫抵抗诱惑;刻意远离诱惑就是,我不让零食出现在家里,我要求自己不买。
再比如,我不是要求自己在写作或者看书的时候不玩手机,而是直接把手机放到卧室里,我在书房里看书。要求自己不玩就是抵抗诱惑,不带在身边就是隔离诱惑。
远离诱惑肯定比抵抗诱惑更容易做到。
或者你最近在减肥,刚好朋友约你去吃火锅、吃烧烤,你想要求自己少吃,这太难了;但是如果你不去,就直接隔离了诱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