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在《静心赋》中写道:
“静心者,能安于内而不为外扰。处喧嚣而守其宁静,临纷扰而持其淡泊。”
一个人心里若总是乱糟糟的,啥都想抓,啥都要想管,往往啥都抓不牢,啥也管不好。
不如及时静下来,看清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适合的是什么,这样以后才能走得更远。
你想想,是不是自己着急去做决定的时候,特别容易出错?
因为心一慌,心一急,心一躁,心一烦,脑子就乱了。
反而心静了,想事情反而更清楚,慢慢地认知也更高。
静能生慧,急中常错
为啥人心一静,智慧就容易出来?
我们可以想想,是不是自己一急,思维就窄了,然后只盯着眼前那一点得失、是非、恩怨,看不到全局?
甚至,自己的情绪也极其容易被带跑偏。
到头来,非但容易乱中出错,还把自己的思维彻底搞乱,把事搞错。
真正处事镇静,众莫能扰的人,即便遇到再复杂的事,也能冷静下来,抽丝剥茧,找到问题关键和重点。
然后,内心平静,安静独处,反而能把藏在水底下的答案,让其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
哲学家帕斯卡说过:“人类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人不能安静地独自坐在房间里。”
或许在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只有行动才有价值,于是总是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往前冲。
但其实静下心来思考,往往更关键的,恰恰是先静下来,休息好,找对路,做对事。
最终,才能更有逻辑,更有方向地走好接下来的路。
停下来,静下来,慢下来,不是让自己什么都不做,而是先让心稳下来。
心稳了,判断就不会偏,才能滋生智慧,去做好事,积累经验,收获美好。
心静则明,洞察本质
人心只有如湖面一般平静,才能清晰映出月亮的影子。
人心也一样,当你浮躁的时候,看什么其实都是扭曲的。
但内心一静,事物的本质就浮现了。
歌德曾说:“只有平静的水面,才能映照出完整的天空。”
你心里风平浪静的时候,其实更容易,也更为真实地看清世界原本的样子。
否则,很容易陷入一种只是在自己的情绪里打转的环境当中。
静心,是洞察的起点。
你不被情绪带偏,才能接近真实。
说到底,人心静了,凡事才能靠近其中最为可贵,最为真实的地方。
然后,自己也更清楚地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该怎么做。
如此,凡事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的想法,以及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进行。
最终,积累的经验也好,教训也罢,也是你自己的。
而后,心静则明,洞察本质,收获成功。
定而后动,知行合一
一个人的心静,不是为了静而静。
所谓的心静价值,是能让自己在静下来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行动。
没有静的动,是盲动;没有动的静,是死静。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
但很多人没真正懂,他其实并不是只说“我在想”,而是说——“因为我能够冷静地思考,所以我真正地活着”。
你看,能思考,能静定,能稳住自己的人,人这一生当中,才不至于活成傀儡。
最后,在静定之后的判断、选择,往往更持久、更有力。
你想得清楚,才能做得坚决。
甚至可以说,心越静,认知则越清晰。
最后,认知一高了,事情就顺了。
然后在嘈杂的世界里,依然听得见自己的声音,修一颗清醒的心。
这或许就是认知的真正高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