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ony
去年9月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 2024)上,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新药依沃西单抗(AK112)在一项III期试验(HARMONi-2)中正面挑战了被誉为“药王”的K药(帕博利珠单抗)。结果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由5.82个月显著延长至11.14个月,风险比(HR)为0.51。换句话说,相比K药,依沃西单抗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9%,这一优秀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
国产抗癌新药正面打败药王!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达11.14个月丨WCLC 2024
一年之后,在今年9月举办的WCLC 2025大会上,依沃西单抗发布了首个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数据(HARMONi研究)。然而,这次公布的数据中总生存期(OS)的结果以及中西方人群疗效差异却引发了更深层的争议。接下来,我们从这些数据出发,一起来看看这款国产双抗目前的“全球成绩单”如何。
1
首个全球III期数据公布:依沃西单抗通过了“OS大考”吗?
为了帮助大家快速了解依沃西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的布局,先简单介绍它已经开展的四项III期临床研究:
以上试验覆盖了NSCLC不同亚型和治疗线数(部分),此次WCLC公布的HARMONi研究即为列表中的第二项
这项全球版的HARMONi研究在EGFR突变NSCLC患者中进行,所有患者均为一线靶向治疗耐药后进入二线治疗,对比依沃西单抗+化疗 vs. 单纯化疗。研究的共同主要终点包括PFS和OS。
PFS表现如何?今年5月研究公布的首次分析结果显示:依沃西单抗+化疗相比化疗,可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8%,达到了主要终点PFS的显著阳性。当时研究者还强调了中西方人群间疗效的“高度一致性”,被视为中国本土临床数据走向全球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在此次WCLC的详细报告中,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分层分析发现中西方患者的PFS效果出现了一定差异。总体来看,依沃西单抗组相比化疗组的PFS风险比降低幅度维持在约43%左右,但拆分区域数据:中国患者的PFS风险降低约45%,而欧美患者约为33%。两者相差12%的下降幅度,使得先前所宣称的“疗效一致性”受到质疑。有业内观点指出,这一差距并不意味着药物无效,但可能会影响美国FDA对其跨人群疗效可推广性的信心。
HARMONi研究 PFS 分析
蓝色实线:依沃西+化疗(主要分析组);灰色实线:安慰剂+化疗(主要分析组)
蓝色虚线:依沃西+化疗(长期随访组);灰色虚线:安慰剂+化疗(长期随访组)
OS指患者从治疗开始到死亡的总生存时间,是衡量治疗是否真正延长寿命的“金标准”。但更大的挑战和争议就在于此。
今年5月的首次分析数据显示:依沃西单抗组相较化疗组,死亡风险降低了21%,中位OS为16.8个月(化疗组为14.0个月)。虽然OS曲线呈现出积极延长的趋势,但其P值为0.057,以微弱之差未能达到研究预设的统计学意义标准(0.0448),这表明截至当时的随访,依沃西单抗虽然让患者多活了近3个月,但尚不能完全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无法宣称“显著延长寿命”。
HARMONi 研究OS分析(欧美数据尚未成熟)
蓝色实线:依沃西单抗+化疗;灰色实线:安慰剂+化疗
不过在本次WCLC大会上,更新后的数据带来了一丝转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西方患者数据更加成熟,死亡风险降低幅度从21%提升至22%(北美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达30%,总体欧美患者下降16%,亚洲患者下降24%),P值也变为0.0332(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仅仅0.01左右的P值差异就使结果从“不显著”变为“显著”,可见统计学有时颇具戏剧性。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次OS数据更新并非预先规划的主要分析,因此尽管数字上有改善,但其统计学效力仍不足以下定论。
对此,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在朋友圈分享了他在技术层面的见解:"伊沃西单抗相比化疗,减少复发风险48%(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只有2.4个月的差距;总生存呢?作者有点扭扭捏捏,说是有利的趋势,能减少死亡21%(但统计学没有意义,处在边缘状态的0.057)。这个试验有点意思,中国和全球并不同步,欧美的数据随访时间比较短,只有9.2个月,相比亚洲的33个月差远了。所以作者就别出心裁,来一个西方的长期随访结果是稳健的,虽然OS都是16.8个月,但减少死亡风险从21%提高到22%,居然就有统计学意义了(0.0322),1点之差啊!这统计学也有点拿人开玩笑吧?但,事先设定的统计学是不可冒犯的,数字更是残酷的,不能随心所欲取自己喜欢的。”
HARMONi 研究OS分析(西方人群更长随访时间数据)
蓝色实线:依沃西单抗+化疗;灰色实线:安慰剂+化疗
中西方人群间OS结果的差异同样引人关注。亚组分析显示: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亚洲人群的中位OS为16.7个月,北美人群的中位OS尚未达到(随访时超过一半患者仍存活),而化疗对照组的中位OS约为14.0个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患者与北美患者的基线和治疗背景也存在差别:研究中约14%的中国患者此前仅接受过早期一代EGFR靶向药,而欧美患者几乎清一色使用过三代靶向药,这种一线治疗差异可能影响不同人群对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的反应。此外,截至此次OS分析时,中国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7个月,而欧美患者只有13.7个月,西方数据显然还不够成熟。
面对上述挑战,康方生物在PD-1/VEGF双抗领域的探索精神值得肯定。目前看到的长期随访获益趋势和亚洲人群的阳性结果,表明依沃西单抗确实具有临床价值。但是,要想在全球范围获得认可,这个“OS大考”显然还需要继续观察更多数据。
2
PFS数据亮眼,为何OS才是抗癌药的关键?
今年8月,美国FDA发布了《肿瘤临床试验中总生存期评估》指导原则(草案),在全球肿瘤药研发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这份文件明确提出:在可行情况下,应将OS作为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即使OS不作为主要终点,药企也必须在试验中收集并提交OS数据,用于支持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终评估。
如果这一新规通过,意味着抗癌药物的审批逻辑将发生重大转变——加速批准通道虽仍存在,但门槛将显著提高,过去广为采用的替代终点(如PFS、客观缓解率ORR)的作用权重将被大幅压缩。而这个变化直指的也是替代终点的固有缺陷:肿瘤缩小≠生命延长。
新规之下,以依沃西单抗为代表的PD-1/VEGF双抗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焦点。这类药物通过同时阻断免疫抑制信号(PD-1)和肿瘤血管生成(VEGF),理论上可协同提升抗肿瘤效果,然而,其临床数据呈现一个尴尬的悖论:PFS数据耀眼,OS却难“撞线”。
正如上文所述,依沃西单抗在HARMONi研究的OS未达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根据WCLC上公布的长期随访OS获益趋势和优异PFS数据,这可能会有点让FDA是否予以放行感到为难;此外,在HARMONi-2头对头对比中击败了K药,PFS和ORR等指标表现出色,但在关键的OS终点上,初步分析未达统计学显著性。
我们期待未来能看到依沃西单抗更优秀的临床数据,但当前结果也折射出PD-1/VEGF双抗的一个集体困境:PFS的显著优势尚未转化为OS的明确胜利。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罗氏TIGIT抗体Tiragolumab联合PD-L1抗体Atezolizumab的最终OS数据同样折戟——HR=0.87(p=0.22),未达终点。更早之前,默沙东的K药联合仑伐替尼(LEAP-007研究)、K药联合CTLA-4(KEYNOTE-598)均因OS未改善而失败。简而言之,在最终能否延长患者生命面前,再亮眼的中期数据都只能算“虚荣”。
当然,对于中国创新药企和患者来说,这种行业低潮中也孕育着机遇。目前PD-1/VEGF双抗仍然处在被质疑的阶段,更高的临床验证门槛也将让投入和研发更加谨慎,相较之下,我国的企业也处在不断试验的阶段,但在技术和临床层面更具优势。而一旦产生出有效的数据,不仅跨国药企会尝试收购,对于PD-1/VEGF双抗来说,它更重要的意义是给肿瘤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图片来源:摄图网
3
依沃西单抗想成为新“药王”,还面临哪些挑战?
说起免疫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如PD-1和VEGF),已探索多年,是目前临床证实可以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的少数联合用药之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PD-1+抗VEGF”的组合都一模一样。VEGF家族是一个庞大且分工细致的信号网络,抑制该通路上不同的节点,其产生的效果可能截然不同。如果把阻断VEGF通路比作封堵一条高速公路,那么炸掉主干道和封闭一条次要匝道的影响肯定天差地别。
VEGF-A是血管生成最典型且最有效的调节因子。依沃西单抗就是融合了抗PD-1和抗VEGF-A两个功能臂,相当于一剂同时打击肿瘤免疫抑制和血管生成的“组合拳”。其作用机制可以类比为“K药+贝伐珠单抗”。正因如此,业界一直有一个疑问:在HARMONi-2试验中依沃西单抗能战胜K药,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这种“二打一”(两种作用机制对抗一种)的组合优势?如果对照组换成“K药+抗血管生成药物”,结果会不会有变化?这一点目前尚无直接对比数据,需要更多研究去回答。
在今年WCLC大会上,美国专家Ramalingam作为讨论嘉宾也对依沃西单抗的最新结果提出了尖锐的见解。他指出:从HARMONi研究观察到的PFS获益来看,大致相当于以往在NSCLC中单用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所能达到的效果,这提示PD-1抑制的那部分贡献并不明显。另外,对于EGFR突变NSCLC患者,过去经验是一线免疫治疗响应率偏低;按理说PD-1和VEGF双重机制能有所放大作用,但从目前数据看依沃西单抗在这一亚型并未展现出显著优势。
吴一龙教授在其朋友圈中也引用了Ramalingam的评论指出:"依沃西单抗可能在其他类型的肺癌有效,但在EGFR突变的肺癌,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吴教授也再次强调了自己一贯的临床观点:"我一直就认为,如果是EGFR突变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要选择PD-L1高表达的。"
总的来说,依沃西单抗作为目前走在最前列的PD-1/VEGF双抗新药,为肺癌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重要挑战。我们期待随着更多OS详细数据的公布,包括更长随访以及患者后续治疗情况等信息逐步披露,能将上述疑问一一解开。
不管怎样,“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要想成为下一个抗癌“药王”,就必须经受住严格的数据考验、承担起延长患者生命的重任。同时也期待临床研究中“OS为王”的理念不断深化,聚焦药物给患者带来的真实生存价值。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帮助更多患者突破治疗失败或耐药的困境,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与癌共舞公众号及网站及APP上发表的文章及讨论仅代表作者或发帖人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与癌共舞公众号文章经医学编辑和版主审核,具有明显谬误和不良引导的文章将禁止发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