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王大爷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咽喉异物感,尤其在吞咽唾液时感觉明显,似有“卡喉”感。期间偶有咳嗽、咽部隐痛,并咳出少量白色黏痰。起初,王大爷认为是年龄增长导致的咽喉功能退化或慢性咽炎发作,未予重视。近日,王大爷症状却明显加重,咽喉异物感由间歇性发展为持续存在,吞咽时隐痛频率增加,甚至影响正常进食。随后王大爷来到了西安市红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整形修复科就诊。
接诊医生孟岩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后,为明确诊断安排了纤维喉镜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喉镜所见,初步诊断为“会厌囊肿”。随后,王大爷被收治入院,在完成术前相关检查评估后,通过手术将囊肿切除,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的问题。
检查结果
提到喉咙问题,大家常想到咽炎、扁桃体炎,却少有人知道“会厌囊肿”。它像喉咙深处的 “小水泡”,大多是良性的,但了解它很有必要。
先搞懂:会厌和会厌囊肿是什么?
会厌:喉咙里像“小树叶” 的软骨,是 “安全门”—— 呼吸时打开让空气进气管,吃饭喝水时关上,防止食物呛进气管。
会厌囊肿:会厌黏膜下的“小水泡”,因为黏膜分泌的黏液排不出去,积多了就形成了。小的像米粒,大的像黄豆,大多是良性的,长得慢,很多人体检时才偶然发现。
为什么会长会厌囊肿?
主要和黏液排不出去有关,常见原因有 3 类:
天生的:胚胎发育时,会厌的黏液管没长好,堵了,慢慢形成囊肿,儿童或成年后可能发现。
后天作的:成年人更常见,比如慢性咽炎、鼻窦炎反复刺激;长期抽烟喝酒、吃太烫太快的东西,损伤黏膜;喉咙长良性肿瘤或受伤留疤,也可能堵了黏液管。
年龄大了:中老年人黏膜退化,黏液排得慢,更容易积住。
有什么症状?多数人没感觉
没症状:囊肿小的时候,几乎没人有感觉,全靠体检发现。
有症状(囊肿大或位置特殊时)
喉咙不舒服:总觉得有东西卡着,咽不下去咳不出来;偶尔轻微咽痛,吞咽时有点烧烧的;囊肿大了可能吞东西不顺畅。
危险情况(少见):囊肿超过 2 厘米,或长在特殊位置,可能堵喉咙,导致呼吸困难;万一破了,可能突发喉咙堵、喘不上气,得立刻去医院。
其他:少数人会声音哑,囊肿感染了会发烧、喉咙剧痛。
怎么确诊?喉镜一查就知道
因为会厌在喉咙深处,肉眼看不见,靠喉镜检查(电子或纤维喉镜)确诊—— 医生把带摄像头的细管从鼻子或嘴巴伸进去,能直接看到囊肿的位置、大小,还能和癌症、其他喉咙病区分开。
如果囊肿大或看着不正常,可能再做 CT、MRI,或取一点组织查病理,排除恶性。
怎么治?不是都要做手术
小囊肿、没症状:不用治,每 6-12 个月查一次喉镜,看有没有变大。期间别抽烟喝酒,少吃辣、烫、硬的,有咽炎、鼻窦炎就赶紧治。
要手术的情况:囊肿超 1 厘米且喉咙不舒服;长得快;反复感染发烧;有堵喉咙的风险。
手术是微创:全麻后,医生用工具把囊肿切掉,10-30 分钟就好,不用缝针,恢复快。
术后注意:1-2 天喝温凉的粥、牛奶;用盐水或漱口液漱口;1 周内别大声说话、剧烈咳嗽;1 个月、3 个月复查喉镜,看有没有复发(复发率低,5%-10%)。
会癌变吗?几乎不会,但要警惕特殊情况
绝大多数是良性,癌变概率不到 1%,不用瞎担心。
出现这些情况要小心:囊肿突然变大;表面不光滑、变硬、出血或有溃疡;莫名声音哑、咳血、体重下降;术后病理提示不好。
怎么预防?4 件事做好
1. 少抽烟喝酒,别熬夜,少吃辣、炸、烫的,吃饭慢一点。
2. 有咽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赶紧治,别让炎症刺激喉咙。
3.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查口腔,别让口腔感染传到喉咙。
4. 中老年人、常抽烟喝酒的,每年查一次喉镜,早发现早处理。
总结
会厌囊肿就是喉咙里的“小水泡”,大多不用怕。没症状的小囊肿定期查就行;有不舒服或囊肿大,微创切除就能好。记住:了解它、做好预防,喉咙就能健健康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