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 年 7 月 18 日,周作人递给鲁迅一封绝交信,全文如下:“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 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 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
自此,曾经亲密无间、并肩作战的周氏兄弟,彻底分道扬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桩令人唏嘘的公案。关于他们决裂的原因,坊间传闻无数,有人说因钱,有人说因思想分歧,还有诸多捕风捉影的桃色猜测。但事实上,兄弟失和,核心导火索正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做的一件事 —— 向周作人哭诉鲁迅 “行为不端”,编造其 “偷看洗澡” 的谣言。
周氏兄弟,本是同根生,早年情谊深厚。鲁迅长周作人四岁,父亲早逝后,身为长子的鲁迅扛起家庭重担,对弟弟们关怀备至。留学日本期间,鲁迅不仅资助周作人完成学业,还支持其文学创作,二人一同翻译域外文学,共同为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创办《语丝》周刊,在文学之路上携手前行。1919 年,鲁迅斥巨资买下北京八道湾 11 号的大宅院,三兄弟携家眷、老母一同迁入,彼时的他们,约定 “誓死不离”,一心营造一个大家庭的温馨与繁荣,将这里打造成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八道湾时期,家庭结构以鲁迅为精神领袖,实际财政大权却落在了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手中。羽太信子出身贫寒,在日本时曾做过下女,嫁给周作人后随其来到中国。起初,她与鲁迅相处尚算融洽,鲁迅对这个弟媳也颇为照顾。但随着时间推移,诸多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从经济角度看,周氏兄弟当时收入颇丰。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月薪 300 银元,加上稿费收入,本可支撑优渥生活;周作人在北大任教,薪资也相当可观。兄弟二人的月收入加起来可达六七百银元,放在当时绝对是高收入家庭。然而,羽太信子当家后,家庭开支却如流水一般。她雇佣六七个仆佣,子女就医专选收费昂贵的日本西医,每餐饭菜稍不合心意便要求撤换重制。更有甚者,她还频繁接济日本娘家亲属,全然不顾家庭实际收支状况。鲁迅曾在 1921 年致友人信中无奈透露,自己 “每月薪水全交弟媳,仍不足用”,有时甚至要步行上班节省车资,只为补贴家用。如此挥霍无度,怎能不让鲁迅心生不满?但念及兄弟情分,鲁迅一直隐忍未发。
文化观念上,中日文化的差异在家庭内部也逐渐凸显。鲁迅秉持传统大家长观念,一心维系四世同堂的传统生活模式,期望家族和谐、延续;而周作人受羽太信子影响,逐渐倾向于以小家庭为核心的现代生活圈。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鲁迅主张接受新式教育,让孩子开阔视野、与时俱进;羽太信子却坚持日式家庭教育,对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嗤之以鼻,甚至一度阻挠周作人长子周丰一报考北大。在这样的文化冲突下,家庭氛围日益紧张,兄弟之间虽未正面冲突,但矛盾的种子已悄然种下。
真正打破这微妙平衡的,是羽太信子编造的 “偷看洗澡” 谣言。据近年发现的周氏亲友往来信件记载,羽太信子多次向周作人哭诉,称鲁迅 “行为不端”,偷看她洗澡。生性单纯、耳根子软的周作人,在妻子反复 “哭诉” 下,竟信以为真。他未曾想过,自己与兄长多年的情谊,竟被这样毫无根据的谣言轻易动摇。在极度愤怒与失望之下,他写下了那封绝交信,亲手斩断了与鲁迅的兄弟情。
1923 年 7 月 14 日,鲁迅在日记中隐晦写道 “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暗示其已察觉到家族共同体的破裂。四天后,周作人便递上绝交信,将鲁迅彻底拒之门外。1924 年 6 月 11 日,鲁迅前往八道湾老宅取书及什器,周作人及其妻羽太信子突然冲出,对鲁迅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周作人还打电话招来朋友张凤举、徐耀辰,让羽太信子向他们数落鲁迅的 “罪状”,言语多为秽语,周作人还不时在旁帮衬补充。鲁迅满心委屈与愤怒,随手拿起一个陶瓦枕向周作人掷去,随后黯然离去。此后,兄弟二人彻底决裂,再无往来。
好友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暗示,羽太信子的歇斯底里症与偏执性格是矛盾激化的关键。她利用周作人 “耳根软” 的弱点,长期灌输负面言论,最终导致周作人对兄长产生根本性误解。鲁迅的三弟周建人也说过,两位兄长的失和,“不是表现在政见的不同,观点的分歧,而是起源于家庭间的纠纷”。
兄弟决裂后,鲁迅精神上遭受沉重打击,迁居砖塔胡同,创作风格也发生转变,那些曾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小说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犀利批判现实的杂文,如《伤逝》《孤独者》等作品,字里行间满是对家庭关系的幻灭感。周作人则转向 “闭户读书”,最终在抗战期间,在羽太信子及其他因素影响下,半推半就地沦为文化汉奸,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鲁迅与周作人,这对曾经的文学双子星,因家庭琐事、因羽太信子的恶意造谣,从亲兄弟变成了陌生人,实在令人惋惜。倘若没有这场变故,以二人的才华与影响力,或许能为中国文学留下更多。可历史就是这样,没有如果。这场兄弟失和,终究成为后人不断探寻、感慨的一段沉痛过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