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精益:让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制造业升级的赛道上,精益生产已从方法论升华为生存智慧。本文揭示中国化极致精益生产方式的实践路径——以七个零目标为引领,通过自働化与准时化双轮驱动,构建七大系统的协同改善体系。正如精益咨询的核心理念: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实现零缺陷的终点,而在于持续缩短与完美距离的改善过程。
极致精益生产方式:节流降本的利器
作者:3A精益管理顾问董事长 刘承元博士
我们倡导的精益生产方式,是在丰田TPS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化改造后的优秀成果,符合中国企业精益管理实际。它追求零化目标,坚持两项原则,落地四个战略方向上的八大改善策略。
精益生产追求零化目标,即七个零目标,分别是零缺陷、零库存、零浪费、零故障、零切换、零停滞、零事故。那么我们要问,世界上这些零化目标真的能实现吗,丰田是不是已经实现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这些零化目标是一种理想的高境界,是无法真正实现的,丰田也只是走在追求零化目标的路上。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不能真正实现,又何必孜孜追求?这是因为,只要朝着这个理想的高境界持续追求、快速进步的话,企业竞争力水平就会不断提升,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优秀企业,特别是优秀制造型企业,无不借助于精益管理思想、思维、方法和行动来推动企业发展进步,丰田是这样,华为也不例外。因此可以说,企业走精益管理之路,说到底是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通过精益改善行动,朝着理想的目标不断修炼意识、思维和能力的过程。企业领导有必要从自己开始转变观念,影响和带领全体员工一起,信奉精益生产,实践精益生产,把企业带向更美好的未来。
为了达成七个零目标,需要朝着两个原则进行改善,一个是自働化原则,它可以倒逼员工寻找那些傻瓜都不犯错的好机制、好方法,提质提效;另一个是准时化,它可以倒逼团队在可靠性和快反方面做出改善,消除停滞,节流降本。
然后,在遵循两大原则基础上,企业需要落地四个战略方向上的八大改善策略。八大改善策略的价值在于,它为各个部门和管理系统的改善创新指明了方向。
企业要追求极致精益生产方式,还需要建设精益管理化现场管理、零故障设备保全、零缺陷质量改善、PMC计划管理、供应链优化、物流精准配送和高效柔性制造等七大关键系统。
一是,精益管理化现场管理系统建设。遵循“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思想,以效率为导向,通过员工改善行动,塑造高效整洁的现场,温馨明快的工厂,为高效生产创造条件。
二是,精益管理化设备管理系统建设。倡导“我的设备,我做主”的自主意识,以零故障和设备效率提升为目标,聚焦设备稼动率和可靠性提升,进行管理和改善,追求零故障。
三是,精益管理化质量管理系统建设。重视源头改善,以自働化为原则,贯彻“不接受、不生产和不流出不良品”的三不原则,不断研究傻瓜都不犯错的防呆防错机制和方法,追求零缺陷。
![]()
四是,精益管理化PMC管理系统建设。导入精益PMC管理,做好生产日程计划和各项资源调度工作,缩短周期,减少停滞,加快流转,持续提升订单快捷交付能力水平,追求订单交付零延迟。
五是,精益管理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供应链建设是指从接收订单到产品交付整个链条上信息流、实物流和商流的管理和改善。着眼于双赢的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六是,精准物流配送系统建设。精准配送,是物流部门,按需要的数量,在需要的时间,把需要的零部件配送到需要的工位上,让创造价值的一线员工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增值的作业。
七是,高效柔性制造系统建设。一方面,通过销售、计划和调度,力争让订单和产能走向均衡,实现均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消除换模、换线等浪费,提高生产柔性和快反能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两个中心,一是以客户为中心,二是以生产和现场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的意思是说,要在质量、交付和服务等方面追求客户满意。以生产和现场为中心的意思是说,企业内的所有部门都要以“服务生产、现场”作为工作重点,设法让生产或现场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工作”。
极致精益生产方式是愿景、是目标,是一个持续追求和改善的过程。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