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裔在美国企业界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可不少见,尤其是硅谷那块儿,印度背景的CEO和高层到处都是。像谷歌的桑达尔·皮查伊、微软的萨蒂亚·纳德拉,这些人稳坐宝座,带公司市值蹭蹭上涨。
可最近几年,情况有点变味儿了。
不少印度裔高管突然间就下台了,或者公司大裁员时他们首当其冲。这不是巧合,得挖挖根儿。经济大环境变了,H1B签证争议闹得沸沸扬扬,加上公司内部管理问题暴露,印度裔领导者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2024年,美国企业界印度裔CEO离职的案例确实多起来。根据一些报道,像拉克斯曼·纳拉辛汉从星巴克下台就是典型。纳拉辛汉是印度裔,2023年3月接手星巴克CEO,结果干了17个月就走了。原因很简单,公司业绩滑坡。
星巴克那时候全球销售下降3%,股价跌了20%,工会罢工闹得鸡飞狗跳,投资者天天施压。纳拉辛汉上任后推的那些数字化转型和菜单调整,没起到预期效果,反而让核心顾客流失。投资者们不干了,直接找董事会换人。
不止星巴克,推特的前CEO帕拉格·阿格拉瓦尔也早早尝到苦头。
2022年10月,埃隆·马斯克收购推特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阿格拉瓦尔炒了鱿鱼。阿格拉瓦尔是印度裔,之前在推特干得还行,但马斯克觉得他团队夸大数据,用户活跃度没跟上。解雇后,阿格拉瓦尔拿了近2亿美元的遣散费,可公司运营照常转,甚至更活跃了。
马斯克后来还公开嘲讽阿格拉瓦尔,说他啥也没干就走了。虽说这是2022年的旧闻,但它开了头,2024年类似事件接二连三,让人觉得印度裔高管的位置不稳了。
波音公司也牵扯进来,波音大裁员,全球砍了1.7万人,其中印度工程技术中心在班加罗尔裁了180人。这些员工大多是印度本地人,但公司高层有印度裔背景的不少。波音的麻烦是老问题,737 MAX飞机质量事故后,监管罚款堆积,生产延误。
2024年8月,新CEO凯利·奥特伯格上任,就启动重组,重点砍掉非核心岗位。印度中心负责外包工程,文档问题多,导致项目超支。这波裁员虽没明说针对印度裔,但媒体报道显示,印度员工占比高,受冲击最大。公司想瘦身保质量,印度裔管理者也没少挨刀。
微软裁了上千员工,包括一些印度裔高管。像Azure云服务的扩展项目超支,引发诉讼。谷歌那边,广告算法团队由印度裔副总裁主导,但隐私问题被欧盟罚款。虽说整体印度裔CEO还是主流,2025年数据甚至显示11家大公司由印度裔领头,市值超6.5万亿,但局部挑战明显。
H1B签证辩论是导火索,美国人觉得印度移民抢饭碗,社交媒体上到处是抱怨,说印度CEO偏向招聘印度员工,破坏公司文化。
为啥会出现这种局面?经济因素是头一条。
2024年全球经济压力大,美国通胀高企,企业成本控制成紧箍咒。
印度裔高管多从工程背景上来,擅长技术,但管理大公司时,短期业绩压力大。像纳拉辛汉在星巴克,面对工会和投资者双重夹击,决策慢半拍。报道说,他的工作时间不长,早早下班,这在高压美企文化里不讨好。
印度企业文化强调层级和关系网,到了美国,就容易形成小圈子。社交帖子爆料,有美国律师指责某印度CEO赶走创始人,换上印度团队,导致生产力掉队。H1B签证让公司招聘印度工程师便宜,但本地员工觉得不公。
一篇经济时报报道说,美国人抱怨印度CEO外包工作回印度,冻结本土晋升,裁员15%。这不是孤例,波音印度中心裁员后,本土工厂效率倒是上去了。
印度裔领导下,一些公司短期利润导向强,忽略长期安全。波音737 MAX危机,本就源于设计疏漏,外包给印度团队时,验证不严。星巴克销售下滑,部分因菜单创新失败,没抓牢传统顾客。推特用户数据争议,也暴露管理短板。这些案例累积,让董事会警惕。
不过话说回来,不是所有印度裔都栽跟头。皮查伊和纳德拉稳如泰山,公司市值创新高。他们的成功在于平衡风险和创新,风险承受力是平均5倍。印度裔的优势还在,工程人才强,全球视野广。
但西方企业要的是结果,不是背景。H1B改革若推进,招聘模式得变,企业多样性压力增大。
未来咋样?2025年,印度裔高管还会多,但信任度得重建。否则,更多像纳拉辛汉的结局等着。
参考资料
印度裔CEO在美国不再吃香? 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