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乡村教育田野里的“燃灯人”。
陈玉侠,怀远县双桥集镇中心学校语文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沃土,以慈母心肠守护学生成长,以开拓精神引领乡村教改,以坚定信仰守望教育高地,成为无数农家学子梦想征途上的引路灯塔。
学生心中的“陈妈妈”
陶行知曾倡导“爱满天下”,陈玉侠则将它化为日复一日的生命实践。
1993年,从怀远师范毕业后,陈玉侠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孩子王”。从教之初,她就以校为家,与学生同吃同住。为了让住校生吃上一口热乎饭菜,她自购食材亲自下厨。陈玉侠的生活用品则是学生的“公共财产”,深夜的集体宿舍里也总有她为学生掖被的身影。
后来,面对因寄养而紧闭心门的学生小露,陈玉侠从同学处探知心结,并默默记下其生日。2014年4月4日,一场精心策划的班级生日会上,烛光摇曳,小露积蓄多年的委屈与冰封的心防瞬间决堤。从此,孤僻女孩开始拥抱阳光。
当发现学生小宇沉迷网游,学业荒废,她征得其在外打工的父母同意,将其接至家中同吃同住。在严的管教与爱的呵护下,这位网瘾少年重拾学习信心,2022年以优异成绩敲开怀远一中的大门。
2024年,学生小凯突遭家庭变故,濒临辍学。陈玉侠四处奔走落实低保,联系爱心人士每月资助300元,自己每月再默默添上200元生活费。“安心读书,费用老师想办法解决。”这朴素誓言点燃小凯希望。2025年中考,小凯顺利考入怀远三中。陈玉侠又千方百计联系蚌埠爱心机构,为其争取到直至大学毕业的全程资助。据不完全统计,陈玉侠资助学生的善款已达10万余元。
教育创新的“排头兵”
课堂上,陈玉侠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知识,时而妙语连珠,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时而巧妙设问,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但仅有爱,不足以照亮乡村教育的未来之路。”陈玉侠深谙此理,乡村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源头活水与智慧之光的双重滋养。
在繁重的教学管理之余,陈玉侠会“偷”时间扎根课堂一线。2004年,陈玉侠从安徽省教育学院脱产学习归来,深知自己的不足,便借来一万元,购置了电脑、打印机等,一头扎进了教育科研的海洋。正是靠着探究精神,她主持完成了2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出版2部专著,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陈玉侠的研究绝非空中楼阁,而是直击乡村教育痛点,提出的策略如精准滴灌。
陈玉侠坚信“要玩就尽情玩个痛快,要学便专注学个踏实”,从不让学生陷入盲目刷题泥沼,更不占用宝贵娱乐时光。她所带的2024届中考生,不仅课外研学、社会实践、文体活动样样不落。
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她主动和年轻教师“结对子”,上示范课,听汇报课,一节节指导,一节节磨课,将自己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青年教师彭成俊初登讲台茫然无措,陈玉侠手把手指导如何高效备课、与学生有效沟通、机智灵活处理突发状况等。
刘春阳是陈玉侠带的第一届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刘春阳毕业后返乡从教。而陈玉侠带过的学生,有20余名返乡踏上了教育之路,为乡村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与生生不息的希望力量。
近年来,陈玉侠先后获得安徽省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蚌埠市优秀班主任、怀远县名师等荣誉。陈玉侠,扎根于乡村教育沃土的“燃灯人”,以无私大爱为芯,以扎实学识为油、以坚定信念为光,用扎根乡村教育的坚守与奉献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写下了温暖、坚实、动人的乡村诗篇。(谢勋章 孙本召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