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村的张老四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却有个响当当的外号——“鸡毛张”。这名头不是白来的,只因他家祖传三代都做鸡毛掸子。
张老四的手艺是村里一绝。别人家的鸡毛掸子用不上半年就秃噜皮,他做的能用三年五载。选的都是上好的公鸡颈毛,用细麻绳一道道缠紧,柄是山里的老竹根,磨得溜光水滑。可这年头,谁还用鸡毛掸子?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吸尘器,张老四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老四啊,改行吧。”村长劝他,“镇上塑料厂招工,一个月三千呢!”
张老四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抽旱烟,眼睛望着院里晾晒的一排排鸡毛。阳光底下,那些红的、金的、黑的鸡毛闪着光,像是活了过来。
“祖传的手艺,不能断在我手里。”他最后吐出这么一句。
那天晚上,张老四做了个怪梦。梦见满院的鸡毛都飞了起来,在空中打着旋儿,最后聚成个大大的“福”字。醒来后,他盯着房梁发了半天呆,忽然一拍大腿:“有了!”
他翻出老伴陪嫁的红绸布,比划着裁成方块。又挑出最鲜亮的金红色鸡毛,一根根修剪整齐。穿针引线,熬了三个通宵,终于做出个稀奇玩意儿——鸡毛福字挂件。
“这能卖出去?”老伴怀疑地看着那个毛茸茸的“福”字。
张老四心里也没底,但还是硬着头皮拿到镇上的集市。出乎意料,这新奇玩意儿很快引起了围观。
“哟,这福字咋做的?毛茸茸的真喜庆!”
“老板,多少钱一个?”
一天下来,竟然卖了二十多个。张老四攥着挣来的三百块钱,手都在发抖。
这以后,张老四开了窍。福字、寿字、年年有余……各种吉祥话他都用鸡毛拼出来。后来又开始做鸡毛画,山水花鸟,栩栩如生。最绝的是他用不同颜色的鸡毛拼成的雄鸡报晓图,远近闻名,有人专程从城里来买。
生意好了,张老四想起了村里的贫困户。他挨家挨户地收鸡毛,价格比市场上高。又招了五个贫困户跟他学手艺,包教包会。
“鸡毛张发财了!”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四里八乡。
县里领导听说了,专门来考察,当即拍板要帮张老四注册商标,还把他的手艺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有电商平台找上门来,要帮他在网上开店。
张老四一辈子没碰过电脑,看着年轻人帮他打理网店,眼睛瞪得老大:“这玩意儿真能卖出货?”
岂止是卖出货?第一个月,网店就卖出去一千多件鸡毛工艺品。最远的一单寄到了美国,是个华裔老太太,收到货后特意打越洋电话来,说这鸡毛福字让她想起了小时候老家的年味。
如今张老四的“鸡毛工艺厂”已经解决了村里三十多人的就业问题。车间里,大家有说有笑地忙着,鸡毛在指尖飞舞,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记者来采访,问张老四有什么感想。他搓着长满老茧的手,憨厚地笑笑:“我就是个做鸡毛掸子的,没想到鸡毛真能飞上天。”
窗外,一辆快递车正在装货,箱子上印着飞鸟标志。那些装满鸡毛工艺品的箱子,即将飞往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
阳光照在院子里,晾晒的鸡毛闪着金光,一阵风吹过,几根鸡毛真的飘了起来,在空中打着旋儿,越飞越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