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缘教育:质感从何而来?解读物体的“三大面”
很多人画厚涂时,总觉得 “画面少了点真实感”—— 画金属像塑料,画布料像纸板,明明颜色涂对了,却没有物体该有的触感。其实,质感的核心秘密藏在 “三大面” 里:任何物体的质感,都是通过亮部、灰面、暗部(含反光)的细节差异来体现的。就像同样是球体,金属球的亮部锐利、暗部有强反光,而毛绒球的亮部柔和、暗部无清晰反光,正是 “三大面” 的不同表现,让物体有了截然不同的质感。
先搞懂:“三大面” 是质感的 “基础框架”
“三大面” 是物体受光后最基本的光影分区,是塑造质感的前提 —— 没有清晰的三大面,再精细的纹理也会显得扁平。具体来说:
1.亮部:物体直接受光的区域,是质感 “最直观的展示区”。比如阳光照射下的苹果,顶部直接被阳光照到的区域就是亮部,亮部的明暗程度、边缘清晰度,直接决定苹果表皮是光滑还是粗糙;
2.灰面:亮部与暗部之间的过渡区域,是质感 “最细腻的衔接区”。灰面的宽窄、过渡的柔和度,影响物体的体积感与质感层次,比如陶瓷杯的灰面窄且过渡锐利,显光滑;木质杯的灰面宽且过渡柔和,显粗糙;
3.暗部(含反光):物体背光的区域,反光是暗部中受环境光影响而变亮的部分,是质感 “最关键的区分区”。比如金属勺子的暗部会有强烈的环境反光,而布艺勺子的暗部几乎没有反光,这正是两者质感差异的核心。
三大面就像 “质感的骨架”,所有纹理、细节都要依附在这个骨架上,才能让物体 “既立体又有触感”。
再拆解:不同材质的 “三大面” 差异,决定质感不同
同样的三大面,因 “光滑度、对比度、纹理细节” 的不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质感。下面以三种常见材质为例,看它们的三大面如何差异化表现:
1. 光滑材质(如金属、陶瓷):高对比 + 强反光,显 “镜面感”
光滑材质的核心是 “亮部锐利、暗部反光强、灰面窄”,三大面对比强烈,像 “小镜子” 一样能反射周围环境。
亮部:面积小但亮度高,边缘清晰锐利(如金属项链的亮部,像一条细而亮的线,边缘没有虚化),甚至会出现 “高光点”(如陶瓷杯口的高光,小而亮,像一颗小白点);
灰面:非常窄,过渡极快,几乎是从亮部直接过渡到暗部,没有明显的柔和衔接(如金属罐的灰面,只有一条细窄的灰色带,分不清亮部与暗部的具体分界);
暗部:暗部整体较深,但会有 “强反光”(如金属罐的暗部,会反射旁边的桌面颜色,形成一条明亮的反光带,反光边缘清晰,与暗部其他区域对比强烈)。
这种高对比、强反光的三大面,让光滑材质自带 “冷硬、精致” 的触感,一眼就能看出 “能反光、摸起来滑溜溜”。
2. 粗糙材质(如布料、木质):低对比 + 弱反光,显 “颗粒感”
粗糙材质的核心是 “亮部柔和、暗部反光弱、灰面宽”,三大面对比平缓,像 “磨砂纸” 一样难以清晰反射环境。
亮部:面积大但亮度低,边缘模糊虚化(如毛绒玩具的亮部,没有清晰的边界,像一片淡淡的亮色块,边缘逐渐融入灰面),没有明显高光点;
灰面:非常宽,过渡柔和缓慢(如木质桌子的灰面,占桌子表面积的一半,从亮部到暗部的灰色逐渐加深,没有明显的断层);
暗部:暗部整体较浅,反光弱且模糊(如布料衣服的暗部,只有淡淡的环境反光,反光区域边缘虚化,与暗部其他区域融合,没有强烈对比)。
这种低对比、弱反光的三大面,让粗糙材质自带 “温暖、柔软” 的触感,看起来 “摸起来会有颗粒感或柔软感”。
3. 半光滑材质(如塑料、皮革):中对比 + 中反光,显 “介于两者之间的质感”
半光滑材质的三大面表现介于光滑与粗糙之间,对比中等,反光适中,没有极端的锐利或柔和。
亮部:面积中等,亮度适中,边缘有轻微虚化(如塑料玩具的亮部,是一块中等大小的亮色块,边缘不像金属那样锐利,也不像布料那样模糊);
灰面:宽度中等,过渡柔和度适中(如皮革包包的灰面,占包包表面积的 1/3,从亮部到暗部的过渡比金属慢,比布料快);
暗部:暗部深度中等,反光中等且边缘稍模糊(如塑料杯子的暗部,有环境反光但不如金属强烈,反光边缘有轻微虚化,与暗部融合度比布料高)。
这种中等对比、中等反光的三大面,让半光滑材质既有 “一定的光泽感”,又不会像金属那样冷硬,适合表现日常常见的物体。
最后提醒:塑造质感,别忽略 “纹理细节” 的加持
三大面是质感的 “骨架”,而纹理细节是质感的 “血肉”—— 在清晰的三大面基础上,添加贴合材质的纹理,质感会更真实。比如画木质桌子,在灰面区域加淡淡的木纹线条(顺着木材纹理方向);画布料衣服,在暗部区域加轻微的布料褶皱线条(顺着褶皱走向);画金属饰品,在亮部边缘加细小的划痕(模拟金属磨损的质感)。
但要注意:纹理细节不能覆盖三大面的光影逻辑,比如木质桌子的木纹,亮部区域的木纹要浅,暗部区域的木纹要深,灰面区域的木纹深浅适中,这样纹理才会 “依附在三大面上”,让桌子既有木纹质感,又不失体积感。
质感的本质,是 “三大面的光影差异 + 贴合材质的纹理细节”。画任何物体前,先想清楚 “它的三大面该如何表现”—— 是高对比还是低对比?是强反光还是弱反光?再在此基础上添加纹理,就能让物体 “活” 起来,既有立体的体积,又有能触摸到的真实质感。记住:搞懂三大面,你就掌握了塑造质感的 “万能钥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