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医,我们始终要明确“阴平阳秘”才是人体应有的常态。
唯有掌握了何为“正常”,才能准确判断疾病是否真正痊愈——这不仅适用于癌症,也同样适用于像马尾综合征这类西医诊断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
许多患者术后仍长期受困于二便障碍、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异常,正因为缺乏一个清晰的康复标准,往往陷入盲目治疗或过度依赖检查的困境。
在我看来,马尾综合征的恢复亦应遵循以下六项健康准则:
其一,通宵安睡是关键。
马尾属督脉与膀胱经所过,若损伤后阳气不固,夜间常会出现溺频急醒、下肢抽搐或麻痹痛醒等“阳不入阴”之症。
我曾治一患者,术后每晚起夜五六次,服药后能一觉至天明,这不仅代表膀胱气化功能恢复,更是阳气得以归位的明证。
其二,胃口自然旺盛。
脾胃为后天之本,尤见于马尾损伤后长期卧床者。若患者终日厌食纳呆,则气血化生无源,经络难以濡养。
有一案例令人印象深刻:一位马尾损伤后伴随便秘腹胀的患者,经药后突然嗜食红烧肉,随后大便得通,肌力亦渐复——胃气复苏,正是经气重新流转之兆。
其三,汗液与饮水比例协调。
不少患者因肾阳亏虚出现下半身无汗而上半身盗汗的“阴阳离决”之象。
我曾接诊一位常年下肢冰凉却头汗如雨的患者,通过温肾通督之法,使其恢复下肢微汗能力,此乃阳气下达、阴阳重新交通的表现。
其四,二便自控如常。
这是马尾综合征的核心症结。须知小便失控非独责之膀胱,实为肾阳不固;大便困难亦非单纯肠燥,乃小肠化热无力所致。
我重视“治痿独取阳明”,尤重调理胃肠。曾以温阳化气之法治疗一例尿潴留患者,使其从导尿依赖恢复到可自觉排尿,此时触其足心已转温——此即小肠热力恢复之铁证。
其五,体力符合昼夜节律。
晨起当即神清气爽、行动自如,方为阳气充沛之态。许多患者晨起后仍倦怠萎靡,午后下肢浮肿加重,此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通过升阳益胃结合通络活血治疗,可见患者逐渐恢复晨间自主行走能力,午后腿肿减轻——此时阳气已能依时升降,循环得复。
其六,体感温度分布正常。
即“头面清凉,手足温暖”。马尾病患者多见下半身冰凉麻木,而上身燥热失眠,此系阳气壅遏于上不能下达。通过针灸与药物引导阳气下行,使患者足心渐热、会阴部恢复知觉,同时头面燥热减轻——正是阳气贯通、阴阳重新交接之征。
我曾治一位术后二便失禁三年之余的患者,其双下肢肌力仅Ⅱ级,触之如冰。
依上述六标准逐一调治,先使其安眠整夜,继之胃口大开,随后足心转温,小便渐生胀意,终可扶杖行走百步。
至第六月时,患者清晨阳举自生,足趾可见微汗——至此方断为真正临床痊愈。
须知中医治病非仅盯住“神经损伤”之病名,而要着眼人体气化之常。
马尾虽为西医概念,然其康复之道,仍不外乎阴阳平衡、气血周流。
医者若能以此六纲为尺,则患者不必终日奔波于医院复查,自身便可体察康复进程;医家亦能明确停药之时机,免生过度治疗之弊。
吾辈当恪守古训而参合现代,使中西医各得其宜,方为苍生之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