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记得山间的风、林间的雨、还有那些温暖质朴的家常味道?
现代人的生活被各种琐事填满,忙碌之余,总渴望寻得一片宁静与诗意。而食物,恰恰成为了我们连接自然、回归本真的最好媒介。
张西昌老师的《山家风味》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带你逃离喧嚣,感受山野闲趣与生活美学的作品。
上款(to签)·点击图片可购买
张西昌先生是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主任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
因此他的这本书,不光是记录美食,更是关于生活方式的哲学思考。书中记录了秦岭山区的各种家常食材和烹饪方法,从山野菜到农家小炒,从腌制食品到面点制作,每一道菜品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智慧。
书中没有高档餐厅的精致摆盘,也没有复杂难懂的烹饪技巧,有的只是质朴真实的山家味道。张西昌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每一种食材的来历、每一道菜的制作过程,让读者仿佛能够闻到山间的清香,感受到炊烟袅袅的温暖。
上款(to签)·点击图片可购买
作为非遗研究专家,张西昌并不局限于记录食物本身,而是深入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他从食物出发,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这里摘录一段书中的文字——
在我看来,关中人所擅长的油泼面,更能将香椿素发挥到极致。面最好是手擀面,手揉杖擀,能使面粉在水的调和下更加柔韧和筋道,这样也更能与香椿丁脆爽的口感形成对比。而且与香椿相配,面条不宜太宽,以韭叶面为最好,这是农人们保证口感的经验总结。
关中人做面,其味多在臊子,但是香椿面却不必,经过略微焯水的香椿丁,覆盖在温热的面条上,再撒上适量食盐和辣椒粉,油煎后以铁勺泼洒,油落烟出,一股浓烈的香椿味便扑鼻而来,令人味蕾顿张。油泼面,这种工艺极简,但味觉和口感相得益彰的大众美食,其中富含着令人兴奋却难以言表的民间智慧。
几年前的春天,我到泾阳访友,见餐馆里有香椿面,自然作为了首选,老板告诉我,渭北所生的田头香椿,绝不会辜负味蕾对于春天的体验。果不其然,那一碗香椿面是我尝到的最为难忘的香椿美食了,这种简朴泼辣的烹调手艺,也成为我经年不忘的味觉记忆和期待。
《山家风味》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的生活态度。书中文字流畅优美,充满诗意,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不知不觉放慢脚步,重新思考生活的本质与价值。
周日活动
2025年9月14日(本周日)下午14点30分,我们特别邀请张西昌教授做客慢书房,为我们分享《山家风味》这本书,届时我们将和张西昌教授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山家风味背后的故事与智慧。
嘉宾介绍:张西昌,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主任、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民艺研究者、食文化写作者。
上款(to签)·点击图片可购买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系列活动,
直接扫书店外联大总管 鹿茸哥
备注: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