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 闲时花开
01
老家河南。
从刚会走路端着搪瓷碗在村口大槐树下的饭场里蹭饭开始,我就被故乡的各种面食包围:
汤面、捞面、烩面、蒸面、浆面条、杂面条、芝麻叶面、大刀面、油泼面、热干面……
以至于我上大学前,以为全世界都在吃河南面——这当然是孤陋寡闻,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念念不忘的家乡饭。
我小时候最爱吃的,当属我妈妈做的芝麻叶素面条。
芝麻叶是我妈妈自己去地里摘回来新鲜的,焯水晒干后存放起来,吃的时候再用温水泡开;
面条是我妈妈自己手擀的劲道的细细的裹着一层面粉的柳叶面;
胡葱花是我妈妈用热油裹着花椒和八角炸的,油是家里的花生榨的花生油,花椒是家门口的老花椒树结出来的新花椒。
胡葱花炸的金灿灿喷喷香后,趁油锅滚热把泡好的芝麻叶炒到松软。
黏糊劲道的手擀面,墨绿舒展的芝麻叶,焦黄喷香的胡葱花,在地锅里热气腾腾地做好,出锅前再撒一点绿莹莹的韭菜和红灿灿的辣椒,我一顿至少能干两瓷碗。
所以你看:
中国人对食物的情感,不仅有锅气、火候、水分、食材、调料烹饪出的色香味俱全的期待,还有对母爱、乡愁、记忆、情感、小时候和烟火气的思念。
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有传承。
我们爱吃的妈妈牌的饭,会在自己当了爸妈后做给小孩吃,舌尖上的味道就这样在无声告白和传承改良中代代绵延。
明白了这一点,再去看这些天老罗和西贝的对峙,以及由此引发的中文互联网上关于“预制菜”的争端,你就能一眼看出问题的根本——
02
一个说,我特么不反对预制菜,但你特么不能打着“名厨现做”的旗号,给我上冷冻多年的预制菜,另一个说我们符合国家中央厨房的标准,不是预制菜;
一个说你特么用冻了两年的西蓝花去喂刚出生一年的小朋友,顺手从冰柜里拿出来一根羊腿都该过周岁生日了,你还给我说是新鲜食材,另一个说我们的冷冻食材没过保质期,也没有吃坏顾客肚子;
一个说你特么是预制菜就表明预制菜,你不能拿10块钱的预制菜卖给我100块,还号称高端食材,你这就是坑蒙拐骗欺骗消费者,另一个说连锁餐饮要想保证口味稳定、食品安全、出餐效率,不可能给你现杀现宰;
一个说我特么不做饭,到你这里来花这么多钱,点这么大一桌子菜,就是想舒舒服服地吃几口冒着热气、锅气和烟火气的家常菜或漂亮饭,结果你给老子端上一盘又一盘没有灵魂的AI菜,另一个说我们只负责提供饭菜,并不额外提供溢价情感;
一个说你特么刚开始创业时,门店没有这么多这么大时,也曾有过特色菜好吃、烟火气十足的旧时光,现在被资本裹挟被利润蒙心,丢尽初心和匠心,一头钻到钱眼里,真的“又贵又难吃又昧良心”,另一个说你诋毁我们品牌,给我们造成了重大损失,我们要采取法律手段告你……
看懂没?
一个要预制菜的知情权,另一个谈预制菜的标准线;
一个要饭菜的好口感,另一个说饭菜冰冻得很新鲜;
一个要饭菜入口的烟火气,另一个宣扬工业化餐饮的大趋势;
一个说货真价实朴素情感,另一个说不行咱就法院见……
看似说的是一件事,其实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老罗和追随者抨击的是消费欺诈,西贝和老贾捍卫的是餐饮工业化。
围观看热闹的网友们展露的则是对“科技与狠活儿侵蚀到饭桌上”的普遍焦虑:
经济下行了,钱不让我挣了,好不容易请朋友吃顿饭,你特么给我整的还全是冰冻的食材!
在老百姓朴素且直接的信仰里,你别给我扯这标准那规则,只有把水灵灵鲜活活的食材,放到红彤彤刺啦啦的油锅里现炒,才不叫预制菜。
其他的,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偷工减料。
老罗和网友错在高估了“预制菜”的标准,而西贝和老贾错在低估了形势和人心。
没有火气和锅气、失去灵魂和温度的工业化餐饮,不管是不是预制菜,本质上都是流水线上千篇一律、没有人情味的工业品。
它最终摧毁的并不是某个企业,而是对美食寄托了乡愁和深情的中国人的食之信仰。
老罗和西贝的战斗,或者说广大网友和预制菜的斗争,说到底是一场日益工业化的餐饮供给,和“什么都不景气了,能不能让我有知情权地好好吃顿饭”的民众民心之间的碰撞。
03
跳出二元对立看:
所有争议和争斗,都是好事。
它会在剧烈碰撞后,加快行业标准的细化和净化,让消费者在公开透明中,拥有更多知情权和选择权。
比如,今后各大餐厅在菜单上明确标识“预制”“非预制”;在价格上将“预制菜”和“现炒菜”进行区分;公开透明中让喜欢工业化的人在高效中吃到预制菜,让喜欢烟火气的人在慢火中吃到现做饭……
餐饮业当然要发展,但任何企业良性发展,都不能靠坑蒙拐骗。
未来的餐饮也好,各行各业也好,真正能活下来且走得远的人,一定不是只玩表面功夫花架子,而是有真材实料、有个性灵魂的人。
而我,作为一个吃了不少地方的餐食后,依然最喜欢吃面食的中年人,如果不是出差赶路,已很少在外吃饭。
一是老了后,味觉开始变得敏感,能精准吃出外面餐食里各种过量猛料,进而觉得它们有违自己的养生之道,对肠道也不友好,所以更多时候是自己在家随便做一餐。
简单的食材,简单的烹饪,吃的都是食物本身的味道。
二是我逐渐悟出了一个真相——食色,性也。
不管是吃饭,还是恋爱,想要烈火烹油的情感,都不能隔空瘙痒或假手于人,而是要像丸子奔赴油锅里、面条滚进肉汤里那样,自己体验,自己创造。
我不能完全复制出记忆中妈妈的味道,但我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味道,芬芳我的小孩。
央视那句广告怎么说来着?
回家吃饭,让爱回家。
未来的时代,属于能做出家的味道的餐饮,属于能好好吃饭的人。
周一安好。
感谢你看到最后。
娜姐福利
点击领取
嗓子又干又痒
30年老树化橘红片
清新嗓子,止咳化痰又润燥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和作者AI制作,特此说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