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些天,吐鲁番八风谷民宿创始人金虹遇上了一件闹心事。
晚上9点,民宿店长打来求助电话:某预订客人抵达民宿停车场后,表示先去附近逛逛;而后表示,要求取消民宿订单。
按照携程的退改政策,店长委婉拒绝。
客人亮出了记者证,自称是做网络媒体工作的。
吐鲁番八风谷民宿
金虹第一反应并没有觉得是多大的事:交易合法合规,平台规则清清楚楚。
她安抚店长和管家,叮嘱做好取证工作,比如客人订房、抵达和要求退改的时间等。
客人当晚就发了视频「投诉」,很快,这件事带着「大标题」发布在北方某地的官媒账号上,视频文案上升到了对新疆旅游的批判。
吐鲁番八风谷民宿
评论区也有路人观点中立:按照事发时间来判断,民宿完全有理由不退款。不过类似评论很快被删除了。当地政府网信办也找到了金虹,希望了解真相。
短短几天,这个话题累积了百万流量,金虹在流量漩涡中坚持最初的态度:店长没有错,民宿没有错。
「我要他给我们道歉,付出应有的代价。」金虹说,不退让,是因为事关旅宿从业者的尊严底线。
吐鲁番八风谷民宿
同一个暑假,在西安经营多年酒店的菲姐终于兑现了过去玩笑式的承诺:总有一天我要拍视频,把这些奇葩客人曝光。
视频号「菲姐酒店圈」开始更新,第一条吐槽的内容是:因为酒店不能刷医保而给了差评的客人。
「什么破酒店,大家都别住,结账不能刷医保。」这是客人发布在OTA上的原话,让人哭笑不得。
菲姐酒店圈
,赞1.3万
菲姐视频号的内容,点燃了很多同行的吐槽激情:
有客人嫌弃兵马俑没在市区,给了酒店差评;
有民宿客人入住当晚,胡桃木茶台整个断裂?
还有客人,清早7点站在前台表示要入住,被告知房间还没退房和打扫(正常退房时间是12-14点)。客人当场发作,反问酒店「难不成要我一直等?」
民宿酒店行业,因为OTA的点评订房机制,从业者始终处于一个被单向打分的位置。菲姐的视频吐槽内容,引发出很多同行的感叹:支持双向点评。
「也曾经强硬过,但经不住业主等各方压力,只能算了算了、客人说得都对。」
「民宿、酒店如果能通过自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起码在舆论上挽回一点平等。」
龙盈文旅创始人张先生隔三差五会在朋友圈发小作文。
周末民宿还剩一间,有客人先在美团上订了一间,民宿还没来得及关房,紧接着这位客人又在携程上预订了同样一间。正当民宿还在犯难的时候,客人倒是先打电话来了,意思是,同一个民宿,为什么价格不一样?
客服对平台机制的解释并没有让客人满意,他提出了新的要求:
2间客房按最低的价格支付;
民宿涉嫌欺诈,差价退给他,向他道歉,否则他要投诉;
如果民宿不能按照原单接待,除了退换已付房费,还要赔付3倍违约金。
龙盈文旅创始人张先生的朋友圈分享
第三方转过来的促销订单,价格很便宜,但考虑到长期合作也就接了。
结果,客人的阵势是:13个人、2条狗、1只鸟。
客人要求民宿给配相应的毛巾、浴巾、牙套、水杯,以及再加洗护、被子和枕头。
当民宿告知这些价值都已经远超房费时,办理入住的女士直接骂「什么破民宿」。
骂完还不忘再要40瓶矿泉水。
客人预订周六会议室,谈妥了需要民宿提供的物品,最后却表示不在该民宿住宿和吃饭。
理由是,民宿介绍不是说了吗,会议室免费使用。
解释条款,「免费」的前提是在民宿消费。
理论到后来,客人愿意消费:一瓶水。
龙盈文旅创始人张先生的朋友圈分享
张先生笑说,遇到这类客人,管家们都挺无奈的,只能向自己求助。
「我一般都说:交给我吧,今天闲得无聊,正好找个人聊聊天。」
情绪稳定的张先生经常以一种田野调查的视角,去面对这些语出惊人的个案。
「通过和这些人交流,你会深切知道人的下限究竟有多深?他们怎么会有如此的想法?有时候,不仅仅是想薅一点羊毛,他们认为就是理所当然。」
「而且,很多人对于‘服务’这个词的理解也不一样。」
之所以写这些朋友圈小作文,张先生表示:是分享也是一种提醒,希望让更多的同行了解现状,少踩雷,多避坑。
两个月的暑假里,客流量大,奇葩故事也层出不穷,「很多时候,同行之间当段子分享一下也就化解、释怀了。」
但也有些奇葩的人和事,很伤人心。
「没关系,这又不是我们自己家。」亲子民宿主人小鹿听到这句话时,整个人都崩溃了。
住店客人的幼童,用彩笔在墙面床品上肆意涂画,难以修复,只能报损——这在主人看来,也都可以忍,因为一开始就做好了亲子民宿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心里预设。
不能忍的,是客人的不教育、不约束,试图掩盖被破坏的墙面被褥,以及被揭穿后的那句「这又不是我们自己家。」
民宿主的热情是一种单向示好和付出:他们热情介绍本地好吃的小馆子,手绘徒步路线图,甚至邀请投缘的客人共饮一杯。
有的时候,热情介绍换来的是冷漠的「哦」,以及全程盯着手机屏幕;
发了一长串贴心攻略,对方已读不回,到了之后却抱怨「怎么没人告诉我」。
这种「我把你当远方来客,你把我当客服」的错位沟通,会让善意的热情一脚踏空,难以维系。
「是不是所有民宿主最终都会变得冷漠?」
平台规则的碾压、取证的困难性、社会舆论的压力、顾客至上的市场规则的威胁,都让民宿呈现弱势状态。
这种弱势并非经济困难,而是在权力结构、博弈能力和心理层面上的不对等。
因为这些不对等,很多民宿主在抱怨过后,学着自我开解:算了算了。
他们不愿意曝光或是被报道:「万一被客人看到了,本来已经处理好的事情又要发酵。算了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民宿是情怀,但说到底还是一门生意。和客人争论、撕扯,即使赢了道理,也可能输掉更多——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情绪成本,并冒着得到一条差评的风险。
差评会导致未来订单流失——所以,认怂、给点折扣或退款,从生意角度来说,是成本最低的止损方式。
曾在某个民宿大堂遇到一位情绪高涨、噪音扰民的客人,民宿管家和店长见怪不怪,甚至并无劝阻,任由其在大堂声嘶力竭,也任由其他客人纷纷侧目
——可以理解民宿经营者试图对奇葩和冒犯保持缄默,但我们,真的乐见这种忍气吞声吗?
身在服务业的你,遇到过哪些奇葩故事?欢迎留言分享——
文中图片来源:摄影师大米、王宁,部分由民宿品牌方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