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政坛近期被一场震撼全国的腐败风暴席卷。9月,防洪工程回扣丑闻持续发酵,牵涉面之广、金额之大、权力链条之复杂,令全球聚焦。根据菲律宾《每日询问者》(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等多家主流媒体和官方权威披露,涉及案件的高层官员包括总统表弟、众议院议长马丁·罗穆亚尔德斯,以及参议院多名重量级人物。菲律宾舆论沸腾,社会信任危机陡然加剧。
权威数据揭示腐败冰山一角
亚洲开发银行9月初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菲律宾政府公共工程领域的腐败率在东盟国家中名列前茅。仅在过去12个月内,涉及公共工程项目的贪腐立案数量同比上涨28.6%,涉案金额累计突破2500亿比索。菲律宾反贪局(Ombudsman)公布的数字更为惊人,约60%的防洪专项资金在项目开工前就被挪用或侵吞。
![]()
根据菲律宾众议院预算监督网络(BUDGET WATCH)本月初的独立调查,2022-2024年间,全国防洪工程虚假和劣质项目总金额已超过1.35万亿比索。数以千计的投诉通过“SumbongsaPangulo”匿名举报平台涌入,仅上线三天举报量即超过1100件,涉及各级政府部门和承包商。
“幽灵项目”背后的权力网络
防洪项目腐败案爆发后,参众两院纷纷启动高规格联动调查。参议院蓝丝带委员会近期三次公开听证,防洪承包商莎拉·迪萨亚夫妇以证人身份,揭开了官商勾结、层层盘剥的黑幕。根据证词,承包商在中标后,通常需向公共工程与公路部官员上缴10%至25%的“预付佣金”,否则会遭遇合同终止或人为阻挠。
在调查过程中,迪萨亚夫妇指认多名政要,包括众议院议长罗穆亚尔德斯、前拨款委员会主席扎尔迪·科等。Centreways公司负责人也承认,2022年曾向时任参议院议长埃斯库德罗的竞选活动捐赠3000万比索。该公司在防洪工程中的合同总额高达1000亿比索,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舆情调查公司Social Weather Stations(SWS)最新民调显示,超过72%的菲律宾民众认为,国会高层涉嫌利益输送已成“公开的秘密”,政府反腐措施“远远不够”。多家国际媒体评论称,菲律宾当前的腐败危机,已演变为一场涉及立法、行政和社会各阶层的系统性失信风暴。
![]()
参众两院权力剧变,政坛地震引发连锁效应
丑闻爆发后,参议院蓝丝带委员会主席罗丹特·马科莱塔迅速表态,将为实名证人提供国家保护。参议院议长埃斯库德罗因防洪合同争议被罢免,77岁的少数党领袖维森特·“蒂托”·索托继任议长。多方评论认为,这一人事变动不仅反映政坛内斗,更象征着马科斯总统阵营对参议院话语权的重新掌控。
众议院方面,罗穆亚尔德斯的资产在三年内由2亿比索飙升至30亿比索,引发广泛质疑。面对“火箭式”增长的质询,罗穆亚尔德斯公开否认所有贪腐指控,并强调自己从未接受贿赂。与此同时,部分众议员和公路部高官被指控滥用职权,甚至有工程师因涉案被查时公然逃避法庭传唤,另有一名工程师因赌博损失1.5亿比索。
![]()
近期,众议院将2026年预算方案退回政府,内阁文官长卢卡斯·贝萨敏要求众议院自查自纠。众议院“预算监督网络”发起人莉萨·马萨公开质疑总统府2026年预算激增至272.8亿比索(同比增长72%),并呼吁总统以身作则,接受同等审查。
社会抗议全面升级,民众信任危机加剧
民间抗议浪潮席卷全国,多个青年和社会团体“人民浪潮”“卡利卡桑”“阿克巴扬青年会”等走上街头,以泼洒泥土、喷涂标语、扮鬼魂、敲鼓等方式表达愤怒。部分抗议者在众议院和公路部门前投掷腐烂蔬菜和水球,要求彻查1.35万亿比索的“幽灵项目”。
社交媒体上,话题#反对防洪腐败#快速登顶,网友纷纷曝光涉案官员和承包商的奢华生活。帕西格市市长维科·索托在公开讲话中呼吁抵制腐败文化,青年组织则要求起诉所有责任人,推动体制性变革。
![]()
菲律宾大学政治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罗德里戈·马内洛指出,菲律宾长期洪灾频发,公共投资却频频流入“无底洞”,腐败已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信任崩塌。SWS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当前“反腐举报”平台的出现虽有助于透明度提升,但系统性“吃回扣”问题仍未根本遏制。
政府高层表态,执政压力凸显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于9月8日出访柬埔寨期间,罕见发表强硬声明,表示“打击防洪项目腐败绝不手软,必须揪出背后的大鱼”,承诺不论涉及何种官员、盟友,绝不姑息。总统府发言人卡斯特罗补充,总统一贯不干涉参议院事务,行政部门将尊重议长人选。
![]()
多家国际财经媒体分析,马科斯政府自2022年上任以来,公共工程领域腐败问题屡屡被曝光。尽管马科斯提出多项改革措施,并推动“SumbongsaPangulo”举报平台上线,但民众对政府廉洁度的信心持续下滑。菲国主流媒体指出,若总统本人及其亲属无法主动接受财产公开、资产审查,反腐效果恐难以获得舆论认可。
体制性腐败困局待解,制度重塑呼声高涨
多位菲律宾政治学者认为,当前防洪工程腐败案不仅暴露出权力监督和预算分配的制度漏洞,更凸显出系统性利益输送和官商勾结的顽疾。菲律宾“透明国际”分会报告显示,上半年,菲律宾公共部门腐败感知指数再度下滑,较去年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
防洪项目作为民生工程,长期以来被外界视为“腐败高发区”。承包商纷纷指控被“强制分红”,一旦拒绝便面临合同终止、招标资格取消等风险。证人迪萨亚夫妇强调,自己多次被胁迫参与违规招标,担忧企业与家人安全,只能被动配合腐败机制。
![]()
菲律宾全国记者协会(NUJP)9月初发布声明,呼吁政府应加快信息公开、保护举报人,防止证人遭受报复。专家指出,唯有推行全流程公开、加强司法独立、完善预算监管,方可从根本遏制“回扣文化”。
信任的重建与未来展望
此次防洪工程腐败丑闻的爆发,将菲律宾政坛和社会推至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边缘。政界高层的腐败指控、民众的愤怒抗议、媒体的深度揭露,三股力量交织,推动着一场关于制度透明和公共责任的大讨论。
![]()
未来,能否彻底查清案件、追责到底,取决于政府的决心与行动力。菲律宾社会正期待一场真正的“自我革命”,让每一笔民生资金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项公共工程都经得起历史考验。体制重塑的路上,唯有直面问题、还权于民,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升级。
参考资料:(国际观察)马科斯“震怒反腐”:“幽灵工程”折射菲律宾治理困局
2025-08-25 20:32·中国新闻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