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关宁铁骑在辽东和后金僵持多年,明军总被压制。直到1644年山海关之战,吴三桂投降后,这支明军突然变成清军主力,一路打到江南灭了南明。为啥投降后反而战斗力爆棚?其实背后有门道。
关宁铁骑是明军最能打的部队,装备好待遇优渥,但朝廷老拖欠军饷。其他明军更差,有的连枪炮都没。后金看准这点,专门招降明军将领。像孔有德、耿仲明这些降将带着红衣大炮投了后金,教他们用火器打仗。后来吴三桂带着关宁铁骑归顺,清军就等于白捡了明军最精锐部队。
1633年孔有德在山东造反,后来带一万多人投了后金。他带去12门红衣炮,皇太极特别重视,直接封他当大帅。尚可喜也是毛文龙手下,后来带着几千人投降,皇太极马上封官给装备。这些降将打仗拼命,因为清军对他们够意思,发军饷给封地,比明朝实在。
吴三桂投降前,朝廷对他态度反复。崇祯让他回京护驾时封了伯爵,但之前又因为怀疑他通敌关押过他父亲。李自成进北京后杀了吴三桂全家,这让他彻底投了清军。后来追杀李自成时,他带着关宁铁骑一路打到湖北,报仇心切,杀得特别狠。
清军早期打仗主要靠降明军当主力。八旗兵自己很少上阵,基本是降将带着老部下冲在前面。比如打朝鲜时全是孔有德他们打的,八旗在后边指挥。这样既省了自己的兵,又能用熟手带装备。
1644年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和李自成打到一半时投降了清军。多尔衮承诺给他公主联姻,还封王。当时明军其他部队装备差,打不过关宁铁骑加清军的组合。李自成被追着打,最后在湖北九宫山被杀。
这些降将后来被封为藩王。孔有德是定南王,尚可喜是平南王,吴三桂是平西王。他们手底下兵多装备好,后来还闹过三藩之乱。但当时清廷需要他们打仗,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降将们对南方人没感情。吴三桂老家在辽东,打南明时特别狠。尚可喜带兵打广东,见城就烧,抢东西给士兵。因为清军答应他们抢来的地盘能当封地,所以打仗格外卖力。
明朝末年官场腐败,将领打仗前先想着捞钱。像孙传庭的秦兵虽然能打,但朝廷不给粮饷,最后兵败被杀。反观清军对降将大方,发钱给地,所以大家愿意替他们卖命。
清军最缺的是先进火器和懂战术的人。明军降将带去红衣炮技术,教他们如何防守城池。比如宁锦之战明朝用炮打死努尔哈赤,后来清军学会了就反过来用这招打明军。
1645年清军入关后,吴三桂带着关宁铁骑南下,三个月打到南京。南明军队装备差组织散,根本挡不住。后来尚可喜打广东,孔有德打广西,清军就这么慢慢统一了南方。
降将们打仗靠的是熟悉明朝战术。比如他们知道明军哪些城池防守弱,哪些将领好贿赂。孔有德打湖南时故意放话要招降,结果很多明军直接倒戈。
清军用降将还有一个好处:减少伤亡。八旗兵都是满族核心力量,舍不得消耗。让汉人打汉人,清军主力能保存实力。打到最后,基本是明军内战,清军当裁判。
这些降将后来也出问题。孔有德最后在广东造反被杀,尚可喜儿子继位后和康熙闹翻。但当时他们的存在确实帮清军快速统一了全国。
总之,明军投降后战斗力变强,是因为清军把最精锐部队集中起来,加上优厚待遇激发战意。加上明朝内部腐败,导致投降反而成了更实际的选择。历史就是这么复杂,有时候输赢不光看谁对谁错,还得看谁更会用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