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酬酒局和夫妻生活只能二选一?吃了药还得紧张地卡时间?
中年男人的尴尬,终于被国产新药破解了!
昂伟达酒局后30分钟起效,泰妥妥24小时长效还不伤身,上市就逼得万艾可降价25%,单月狂揽50万单。
这两家药企凭啥“躺赢”百亿市场?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难言之隐背后的市场困局
不少中年男人都遇到过这种两难情况:晚上有重要应酬,陪客户喝酒吃饭是免不了的。
可回家后想陪妻子,又想起之前吃的ED药得空腹等1小时才起效,酒后药效还会打折。
要是不喝酒,职场上又怕扫了客户的兴,两边都为难。
还有些年轻人,明明才三十出头,却也被类似问题困扰。
加班到深夜,想和伴侣亲近,却因为之前吃的药没卡好时间,最后只能遗憾错过。
这些尴尬,不是少数人的困扰,而是很多男性藏在心里的“难言之隐”。
从数据来看,这个问题比想象中更普遍。
有权威报告显示,中国男性ED患病率已经达到49.69%,差不多每两个男人里就有一个受影响。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个问题还在往年轻人身上蔓延,30岁以下人群的患病率接近21%。
21到30岁的患者占比更是达到38.03%,比2015年的时候增长了127%。
这么多年轻人中招,和他们的生活状态脱不了关系。
现在20到35岁的年轻人,大多过着996的工作节奏。
每天忙到很晚,平均睡眠不足6.5小时,能做到每周运动超过3次的人只有23%。
平时吃饭基本靠外卖,高脂高糖的食物天天不离口,时间长了,血管功能自然会受影响。
再加上现在年轻人面临的婚恋压力、工作竞争压力都大,情绪一直紧绷。
不少人出现的是心理性ED,这类情况在年轻人里占比超过60%。
还有些年轻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明明身体没问题,却觉得吃了ED药才有底气。
他们将ED药当作“保险”,依赖心理反而削弱自愈能力,埋下健康隐患。
过去,遇到这种问题,大家能选的药不多,最常见的就是万艾可。
可这款药的局限很明显,吃的时候必须提前1小时空腹,要是吃了饭喝了酒,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不少人为了赶上药效,只能提前饿肚子去赴宴,结果酒还没喝多少,胃先开始不舒服。
而且万艾可的副作用也不少,吃完后肌肉酸痛、视觉模糊的情况很常见,副作用发生率高达21.3%。
单粒128元的价格,年均用药成本达1.2万元,更让普通患者望而却步。
两款国产新药登场
2025年7月,中国男性健康市场终于迎来了变化。
7月8日,旺山旺水研发的昂伟达正式获批上市。
仅仅17天后,扬子江药业的泰妥妥也跟着获批。
这两款国产新药一出来,直接打破了万艾可统治中国市场25年的局面,也让之前的用药困境有了新解法。
昂伟达直击“应酬场景痛点”,以“30分钟起效+酒后能用”成为爆款。
其研发团队源自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中药淫羊藿中提取活性成分,经200多次分子结构改良。
让药物在酒精环境下仍能快速被吸收,代谢速度提升40%,副作用发生率降至12.1%。
对经常有饭局的人来说,这意味着应酬时喝了酒,回家后半小时就能用药。
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边陪客户一边算“空腹倒计时”,也不用怕喝了酒药效就失效。
泰妥妥则走“长效安全”路线,主打“24小时长效+精准靶点”。
它的优势在于能精准作用于需要的部位,减少对肌肉和视觉的影响。
对中年男性来说,这一点很关键。
不用频繁吃药,一天内不管是晚上还是周末午后,只要有需求都能应对,还不用担心吃完后腰酸背痛、看东西模糊的问题。
不少中年患者觉得终于不用再为用药时间“提心吊胆”了。
两款新药上市即爆发,首月合计订单突破50万单,直接导致万艾可销量暴跌32%。
3个月内,两款药共抢下15%市场份额,倒逼进口药价格体系崩塌。
万艾可单粒价格从128元降至96元,还推出“买三赠一”促销;
另一款进口药希爱力也跟着降了30%。
对比下来,国产药的价格优势很明显,昂伟达单粒58元,泰妥妥单粒89元。
将患者年均用药成本压缩至5000-8000元,负担减轻近半。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
过去国产药企依赖仿制药突围,如今纷纷转向原研创新。
恒瑞、复星等十余家药企已启动ED原研药计划,就连辉瑞也宣布在上海建研发中心,计划2027年推出适配中国人体质的改良药。
昂伟达和泰妥妥的出现,标志着国产药终于走出“只仿不创”的瓶颈,开启行业发展新阶段。
科学用ED药三大要点
国产新药的出现,给很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但药不是“万能钥匙”,用错了反而可能伤身体,掌握科学的用药方法很重要。
首先要纠正一个常见误区:ED药不是壮阳药。
很多人以为吃了药就能“雄风大振”,其实ED药的学名叫“PDE5抑制剂”。
它的作用原理是扩张血管,改善特定部位的血流,帮助勃起功能恢复正常。
但它必须在有性刺激的情况下才能起效,不能凭空提升性欲。
如果没有需求硬吃,反而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头晕心慌。
其次,不能把ED简单当成“功能问题”来处理。
很多时候,ED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数据显示,超过70%的ED患者都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
这些疾病会慢慢损伤血管,而血管功能出了问题,才会导致ED。
要是只靠吃药缓解症状,不及时控制基础疾病,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遇到ED问题,先去医院检查,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潜在疾病,比单纯吃药更重要。
最后是回归根本,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长效药”。
比起靠药物缓解,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清淡饮食、戒烟限酒,才是预防和改善ED的根本办法。
比如每天保证7到8小时睡眠,每周做3次以上、每次30分钟的运动。
少吃外卖,多吃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
这些习惯坚持下来,对血管健康有很大帮助,也能从根源上减少ED的发生。
尤其是对心理性ED患者,学会释放压力、保持良好心态,比依赖药物更有效。
药物始终是“辅助手段”,健康的身体与心理,才是应对问题的核心底气。
结语
越来越多人不再把“难言之隐”捂成“心头大病”,愿意去医院、敢聊健康。毕竟比起靠药物撑着,能坦然面对身体信号、把日子过规律,才是真的活得踏实、有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