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供暖系统是保障冬季舒适与节能的关键。然而,许多用户在操作供暖系统时存在一些认知误区,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增加了能耗和成本,甚至缩短了供暖系统的使用寿命。采暖季快到了,想要科学使用供暖系统,这篇供暖干货快快GET!
![]()
误区一:即用即开真能省气?
![]()
部分用户习惯只在需要时开启供暖系统,出门则立即关闭,认为这样可以节省能源。殊不知,这种做法对于大多数供暖系统,尤其是地暖,效果恰恰相反。因为典型的地暖供暖系统具有显著的热惰性。其发热源(电缆或热水管)深埋于混凝土层中,导致整个供暖系统升温缓慢,降温也同样滞后。频繁启停意味着供暖系统需要反复从低温开始全力工作,消耗的能量远高于维持一个基础温度所需的能耗。这不仅大幅增加了供暖系统的运行费用,其反复热胀冷缩还会加速系统部件老化。正确维护您的供暖系统至关重要。
正确做法:
对于不常用房间,可将该区域供暖系统温控器调低几度。短时外出(几小时),只需将整个供暖系统的温度设定值调低3-5℃。长时间离家(数日),可选择关闭供暖系统,但务必注意:若室内有怕冻设备或管道(如水管),必须开启供暖系统并设定防冻温度(通常5℃左右),以免发生冻裂损坏您的供暖系统相关设施。
误区二:设定高温升温就更快?
感觉室温低,就把供暖系统温控器直接调到最高温度(如35℃),期望快速升温,这是另一个常见错误。实际上,供暖系统的升温速度与设定的目标温度值高低无关。升温快慢主要取决于两个核心因素:一是室内外温差大小,二是您家安装的供暖系统单位面积功率(即“配置够不够强”)。在功率和温差固定时,房间从当前温度升到目标温度(比如18℃)所需的时间是固定的。无论您将供暖系统温控器设为18℃还是25℃,它达到18℃的时间都一样。设定过高温度,反而可能在达到舒适温度后因忘记回调而持续浪费能源,让您的供暖系统做无用功。
正确做法:
需要多少度就设定多少度。推荐使用智能型温控器,它能学习房屋热特性,自动计算并提前启动供暖系统,确保您在预定时间达到舒适温度,让供暖系统运行更智能、更节能。
误区三:所有温控器设定都一样?
许多用户认为,只要将各个房间的供暖系统温控器都设定在同一温度值(如20℃),全屋感觉就应该一致。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首先,供暖系统的温控器类型多样:有控制室温的、有控制地面温度的(地温型)、有同时监控室温和地温的(双温型),部分双温型还可选择不同控制模式。如果地温设定过低,地面很快达到设定值,但室温可能远未达标,用户就会误以为供暖系统不够热。其次,温控器安装位置显著影响感知:靠近门窗、外墙等散热大的地方,温控器感知的温度可能偏低,即使它显示的温度不高,但房间实际体感已足够暖和。不了解温控器特性,会影响对供暖系统效果的判断。
![]()
正确做法:
确认家中每个供暖系统温控器的具体型号和类型。根据地温型、室温型或双温型的不同特性来合理设定温度值。对于安装位置不利的温控器(如靠窗),可根据实际体感适当调高其设定值1-2℃。供暖系统温控器的正确配置是节能高效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