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绍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研究员):
萧先生是我的老师,是我的老前辈。萧先生最初是师承王雪涛先生,是王先生平生最满意的弟子。从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就跟着雪涛先生,然后又通过王先生的关系跟齐白石、萧谦中、王梦白等先生学习。解放初到华北大学(中央美院学习班)学习,华北大学毕业后到天津美院任教,那时天津美院还叫河北艺术师范学院。萧先生在我的印象里,不大喜欢社会活动,交际很少,所以到80岁才到北京开办个人展览。萧先生人品好,画画得很好,但从不为名利所动,所以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中国花鸟画,特别是小写意,从明代的青藤、白阳到清代的恽南田、新罗山人、任伯年,到近代的王梦白、王雪涛、汪慎生,几百年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因为这种小写意花鸟画特别强调表现花鸟的生动,画的颜色也比较漂亮。画面相对注意形似,也相对注意神似。所以在形神兼备方面,中国小写意花鸟画的成就是很突出的。当然也还有像吴昌硕、齐白石这一路的大写意花鸟画。在小写意花鸟画中,特别是王雪涛的作品,由于雪涛先生最初是学习西画,有西画的功底,后来跟齐白石学习大写意,又和王梦白学习小写意。所以他的作品既吸收了传统中新罗那种强调生动活泼的长处,还有八大的艺术营养。又具西画的强调造型的艺术特点。所以雪涛先生的小写意花鸟画,形似、生动、活泼、颜色漂亮。这便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尤其是在本世纪的城市受到广大美术爱好者的欢迎。
萧朗先生继承了雪涛艺术,又有所发展。特别是萧先生到广西去了近十年,对南方的草虫、动物以及各种奇花异草画了很多写生,他的画把南方的题材与北方的题材融合在一起。我觉得萧先生他在雅俗共赏这一路里,比雪涛先生晚年的东西雅,他的颜色用得不是那么艳。雪涛先生晚年一个是卖画的需要,一个是建国以后强调要大众看懂,提倡漂亮、鲜艳。所以雪涛先生晚年的画在雅俗共赏这一路偏于俗,特别是在颜色上。而萧先生的作品,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的画,已经脱离开五六十年代社会那种背景。此外在笔墨造型上,萧先生也和雪涛先生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刚才我碰到李松先生,他也有这种感觉。李松先生觉得在某些方面萧朗先生超越了雪涛先生。
特别是在目前商品画特别流行的情况下,很少有人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萧先生的花鸟画给我们中青年画家树立了一个榜样。他认真地去创作,讲究笔墨,讲究比较高的格调。我觉得萧先生的花鸟画这两年受到海内外的欢迎不是偶然的。花鸟画还要讲究造型,讲究笔墨,讲究色彩,要有一定传统。我认为萧先生这次在北京举办的画展是成功的。
(摘自美术理论家论萧朗—萧朗花鸟画艺术研讨会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