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元旦,
新四军三师是这么过的!
1940年10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进军苏北,挺进阜宁。皖南事变之后,党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重振新四军军威,1941年2月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
毛泽东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走到哪里,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结果。三师入驻阜宁之际,正是抗日战争进入十分困苦的艰难时期,日伪的扫荡围剿,烧杀抢掠,给盐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寇统治下的盐阜大地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三师来了之后,在阜宁迅速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宣传发动群众,发展巩固抗日根据地,清剿土匪,打击恶霸,组织贫苦农民生产自救,广泛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积极灵活地开展抗日斗争,很快打开了敌后抗日工作的新局面。
黄克诚(中排右二)
新四军第三师在阜宁前后有近5年时间,5年里,三师紧紧依靠人民,不断发展壮大,到1945年开赴东北战场前,队伍已由当初的万余人,发展到7万余人的人民武装。期间,三师发展生产和对敌斗争两手抓,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狠狠打击和震慑了日伪势力,经过彼消我长的长期斗争,使抗战形势逐步向有利于人民的方面转化。特别是1943年初,根据地的军民在粉碎了日军二万余人的清乡大扫荡之后,新四军第三师又接连在单家港、陈集等地打了几个漂亮的歼灭战,大长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大灭了日伪的嚣张气焰,从此,日寇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像样的清乡扫荡活动了,只能孤零零地龟缩在几个据点里等待末日的到来。
抗日形势的急速好转,预示着抗日大反攻的时机已经来临,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的军民,1944年秋,新四军第三师师部转移到罗桥村,为了迎接抗日高潮的到来,三师领导与阜宁抗日民主政府,通过总结前一阶段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教育根据地的军民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胜利。
三师进军东北
转眼1945年的元旦春节即将到来,军地双方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军地双方互访互慰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并商定举行一次军地双方“同乐大会”。
元旦前夕,“同乐大会”如期举行,参加同乐会的军民有一万多人,现场锣鼓喧天,彩旗飘飘,人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激动人心的歌曲此起彼伏。会上军地领导都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叙说军民团结的深厚情谊。同乐会上的节目更是丰富多彩,县文工团带来的小品《照减不误》,形象地再现了根据地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深入民心的场景;《王大进冬学》则展现了根据地人民刻苦学习文化的感人事迹;小戏《绝头路》辛辣地讽刺了汉奸走狗的可耻下场。三师文工团,师直,阜宁县中队,师卫生队等都有精彩节目呈现,那些反映抗敌斗争、军民团结、反帝反封建、倡导文明新风的节目精彩纷呈,诸如《妇女解放之路》《参军》《怪哪个》等表演,不断引来台下观众的热烈的掌声。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等军地领导自始至终参加了同乐会,演到高潮处,师长黄克诚还情不自禁地上台与战士共舞。这次同乐会是根据地军民的一次大型文艺汇演,大大推进了根据地军民文艺活动的开展。
元旦春节期间,根据地军民走访慰问活动频繁,军政军民关系得到了空前改善。这期间师长黄克诚住在罗桥村民张学成家,春节快到了,除夕这天,黄师长特地安排警卫员去节市买了几样菜,师长夫人唐棣华亲自下厨,做了七、八个菜,有湖南风味的,也有本地特色的,邀请张学成一家一同吃了年夜饭。多年之后,张学成还记忆犹新,逢人就说:黄师长平易近人,共产党真正是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我们老百姓也会永远怀念那个“黄老头子”“我们的黄师长”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