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提起华人首富,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李嘉诚,但在马来西亚有一位百岁华裔老人,他的财富不仅不输李嘉诚,行事还低调得多,他就是被誉为“亚洲糖王”和“酒店大王”的郭鹤年。
这位老人虽然身在海外,却始终怀着一颗中国心,他曾说自己的心分成了两瓣,一瓣爱他出生的国家马来西亚,另一瓣则爱他父母的家乡——中国。
不仅仅是说说而已,郭鹤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实业报国”,他甚至曾瞒着全世界,为中国办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挺身而出
1973年,当时中国正面临一场严峻的“糖荒”,国内食糖供应极度短缺,关键时刻,一通神秘的电话打给了远在马来西亚的郭鹤年,邀请他前往香港宝华大厦。
当时身为“亚洲糖王”的郭鹤年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启程,到了那里他才发现,接待他的是中国的外贸部门人员。
工作人员向他道出了实情:国家急需进口30万吨白糖,但当时国际环境复杂,如果直接以国家名义采购,不仅价格会被恶意炒高,甚至可能遭到政治阻挠。
放眼全球,唯一有能力在不惊动市场的情况下完成这个任务的,只有掌控着全球糖业贸易命脉的“亚洲糖王”郭鹤年。
听到祖国的求助,郭鹤年当场就答应了下来,但他深知这件事的难度远超想象,以他当时在国际糖市的地位,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全球糖价的剧烈波动。
而且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需要大量进口资源,在国外商人眼里就是一块砧板上的鱼肉,谁都想来“宰割”一笔,一旦让国际炒家察觉到是中国需要大量购糖。
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郭鹤年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商业操作。
他首先将目光锁定在全球最大的产糖国巴西,但不是自己出面,而是精心挑选了一位亲信,伪装成日本商人,说着日语、用着日本名字,悄悄潜入巴西进行采购。
为了给前方“打掩护”,郭鹤年自己则高调飞往日内瓦,出席国际糖业大会,在会上他与各国同行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并故意放出风声,说自己对近期的糖市不看好,没有购买计划。
这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功麻痹了市场,为亲信在巴西的秘密采购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就在全世界都以为糖市波澜不惊时,巴西那边的好消息已经传来,30万吨现货白糖被悄无声息地凑齐了,但郭鹤年还有后手,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或者糖价突然飙升,他提前在伦敦的期货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买入了大量的白糖期货。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动用自家的船队,将这30万吨白糖安全、秘密地运回了中国。
当这批“救命糖”抵达中国后,郭鹤年才向外界公布了自己从巴西购糖的消息,国际糖价应声暴涨,正如他所预料,这时他果断出手,将手中早已埋伏好的白糖期货全部抛售,不仅弥补了采购成本,还净赚了500万美元。
然而这笔巨款郭鹤年分文未取,而是悉数交给了中国,在那个外汇储备极其珍贵的年代,这笔钱无疑是雪中送炭。
事后他对此事绝口不提,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直到多年以后,这段传奇经历才逐渐为人所知,2012年他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时,这段往事才被正式公开提及。
郭鹤年对祖国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为国分忧
时间来到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但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急需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现代的新形象,许多外国商人来到北京考察,却发现连一家像样的国际化酒店都很难找到,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投资信心。
郭鹤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痛点”,他认为,要吸引外资,首先要给他们一个好的“落脚点”,于是他再次挺身而出。
1983年他与中方合作,在北京投资兴建了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这家酒店的落成,不仅成为了当时京城最豪华的国际品牌酒店之一,更像一个窗口,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决心和潜力,极大地增强了外商的投资信心。
酒店只是第一步,不久后,国家计划在北京建设一个规模宏大的地标性建筑,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以此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
项目计划一提出,美国和日本的财团闻风而动,但他们并非真心合作,美国财团嫌5亿美元的预算太少,张口就要10亿,日本财团更是提出了一系列近乎羞辱性的苛刻条件。
就在中方一筹莫展之际,郭鹤年听闻此事,拍案而起。
他认为这个代表国家脸面的项目,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做!
于是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赌上自己的信誉和身家,个人出资5.3亿美元,与经贸部合作兴建国贸,促成了当时中国引进的最大一笔外资,也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许多人都劝他三思,但他坚定地表示,华人要争气,不能让外国人看扁了。
1990年,国贸一期全面开业,它不仅成为了北京的新地标,更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如今国贸中心的年租金收入早已超过50亿元,成为寸土寸金的商业核心区,但很少有人记得,这背后凝聚着郭鹤年当年孤注一掷的勇气。
除了地产和酒店,郭鹤年还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倾注在了关乎国计民生的粮油领域,我们今天家家户户都在用的“金龙鱼”食用油,正是郭鹤年商业帝国的一部分。
这个品牌由他的侄子郭孔丰主导,在中国开创了小包装食用油的先河,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厨房。
从糖、酒店、地产到粮油,郭鹤年的每一次重大投资,都踩在了中国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他不像某些富豪热衷于金融和资本运作,他的财富根植于一个个工厂、一座座酒店、一栋栋写字楼,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业,不仅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更深刻地融入了数亿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位百岁老人,一生都在践行着“实业报国”的信念,他从不把爱国挂在嘴边,却用一次次果敢的行动,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
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怀揣赤子之心的爱国者,郭鹤年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来自于投机取巧的浮华,而是源于脚踏实地的创造,他的财富与精神,都将激励着无数华人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2020.10.21《马来西亚首富、山顶香江富豪、亚洲糖王郭家的故事》
海外网2021.10.01《“一瓣爱马来西亚,一瓣爱中国”(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31))》
中国侨网2008.05.27《“甜蜜事业”到“亚洲糖王” 郭鹤年:永不止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