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距离中国7300公里外,存在一座海外大岛,持中国国籍可永久居住

0
分享至

众所周知,持有我们中国国籍的人,可以在中国的任何一片土地上永久居住。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在7300公里外,存在着一座海外大岛,持有中国国籍就可以永久居住。



那么为何中国人能够在这座国外的土地上永久居住,我国又是从什么时候和这座岛产生联系的呢?



签署条约

1925年,当时的中国,正是北洋政府当家,国内乱战不止的,国际上也没啥地位。

而在遥远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刚打完,大家正忙着重新划分地盘和利益。

斯瓦尔巴群岛,这片冰天雪地的地方,因为没人管,之前几百年一直是各国捕鲸队和挖矿队争抢的地方。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1920年,挪威、美国、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在巴黎坐到了一起,签署了《斯瓦尔巴条约》。

这个条约的核心内容很简单:第一,承认这片岛归挪威管理,第二,所有签了字的国家,他们的人民都可以自由进出这个岛,在上面捕鱼、打猎、做生意、搞科研,权利都是平等的。



但有个前提,就是得遵守挪威的法律,同时挪威不能在岛上搞任何军事活动,让这里成了北极地区的一个非军事区。

五年后,也就是1925年,法国不知道怎么想起来,邀请中国也来签字。

当时的中国虽然名义上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实际上国力弱得很。



对于北洋政府来说,这更像是一场无法拒绝的外交应酬,根本没想过要在北极搞什么长远规划。

所以签完字后,这份来自北极的“福利”很快就被大家忘到了脑后,在之后几十年的战乱和动荡里,它就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档案柜里,没人再提。



从“纸上权利”到黄河站

时间一晃就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国力强了,眼光也开始放得更远,看向了海洋和极地。

就在这时候,一位叫高登义的科学家在挪威偶然翻阅资料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竟然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约国之一。

这个发现,一下子把一段快要被人遗忘的历史给找了回来。



光有纸上的权力还不行,得真正用起来才算数,国家很快就重视起这件事。

经过一番努力,2004年7月28日,中国的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在斯瓦尔巴群岛上的新奥尔松镇正式建成了。

黄河站的建立,意义非同小可,首先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正在正当行使自己作为条约签约国的权利。



这让一份沉睡的法律文件,变成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存在,为中国以后在北极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其次,斯瓦尔巴被叫作“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在这里建站,中国的科学家就能长期、稳定地进行观测和研究。

从冰川融化到海洋生态,再到大气变化,黄河站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对全世界研究气候变化有帮助,也为我们国家自己应对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支持。

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变暖,北极的战略价值越来越大。

传说中的“冰上丝绸之路”,也就是北极航道,一旦能通航将大大缩短亚欧之间的航运距离。



加上这里可能蕴藏的丰富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北极已经成了大国之间一个新的角逐之地。

黄河站的存在,就相当于给了中国一个参与北极事务的立足点,让我们从一个“局外人”,变成了有能力、有贡献的“参与者”。



永久居住权

随着黄河站越来越有名,“中国人可以永久居住斯瓦尔巴”的说法也传开了,甚至有人把它说成是“海外飞地”和“免费移民天堂”。

但实际上,这中间有很大的误解,从法律上说,拿着中国护照确实可以不用签证就进入斯瓦尔巴,并且在当地登记后住下来。

但这背后的现实却没那么美好。



首先斯瓦尔巴没有咱们想象中的那种社会福利,当地政府有明确规定,任何住在这里的人都必须有足够的钱养活自己。

如果你失业了,或者没钱了,就得离开,这就断了那些想去这里的人的念想。

其次这里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一年里有小半年的时间是见不到太阳的极夜,冬天十分寒冷。



最要命的是,岛上的北极熊还很多,近年来已经发生过好几起北极熊伤人甚至致死的事件。

所以只要离开镇子,就必须带枪,但拿枪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审批,不是谁想带就能带的。



而且生活成本也非常高,岛上什么东西都生产不了,吃的、用的,几乎所有物资都得从挪威本土用飞机或者轮船运过来,价格自然就贵得离谱。

岛上的工作机会也很少,主要就是围绕着采矿业、旅游业和科研服务这几个行业。



所以说,“永久居住权”听起来很诱人,但它更像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适合那些有特定目的,比如搞科研或者做生意的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把它当成一个理想的移居地,很不现实。

进入21世纪,斯瓦尔巴的地位变得越来越敏感,中国在这里的活动,也开始被一些西方媒体戴着有色眼镜看待。



比如,中国游客去得多了,或者有中国的游轮开过去,就会被过度解读。

但黄河站作为一个开放、透明的科研平台,不断地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就是对这些杂音最好的回应。



未来,斯瓦尔巴对中国的意义会越来越重要,它是一个科学外交的舞台,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增加信任,消除误解。

它也是未来北极航道的探路石,黄河站收集的气象和水文数据,能为将来“冰上丝绸之路”的商业化运营提供关键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河南一地预制菜园区加速改名

河南一地预制菜园区加速改名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5 17:41:36
成都大雨海昌路积水淹到市民小腿肚,目前已恢复畅通

成都大雨海昌路积水淹到市民小腿肚,目前已恢复畅通

封面新闻
2025-09-16 13:16:06
江苏一县政协副主席,任上被查

江苏一县政协副主席,任上被查

扬子晚报
2025-09-15 17:19:44
莫言:女人接近男人,不过图这两样东西,那她也不缺一个祖宗供着

莫言:女人接近男人,不过图这两样东西,那她也不缺一个祖宗供着

诗词中国
2025-09-04 17:56:45
赵丽颖直播0互动被骂!网友:钱赚够不装了,不想播别接代言

赵丽颖直播0互动被骂!网友:钱赚够不装了,不想播别接代言

八卦南风
2025-09-15 21:10:03
杭州女子散步时踩到氢氟酸中毒身亡,官方:事发地为征迁区域,正调查溶液源头

杭州女子散步时踩到氢氟酸中毒身亡,官方:事发地为征迁区域,正调查溶液源头

极目新闻
2025-09-16 11:28:56
金正恩:让朝鲜人民每天都能吃到肉!

金正恩:让朝鲜人民每天都能吃到肉!

微微热评
2025-09-16 11:34:57
当年工人阶级说下岗就下岗,为什么现在多余的老师不能下岗?

当年工人阶级说下岗就下岗,为什么现在多余的老师不能下岗?

李老师讲最真教育
2025-09-15 21:19:53
林志颖妻子晒180大儿子,首次回应10年不让Kimi露脸,不是长得丑

林志颖妻子晒180大儿子,首次回应10年不让Kimi露脸,不是长得丑

心静物娱
2025-09-16 11:28:03
17号台风准备,18号台风随后,冷空气南下,7省暴雨局地大暴雨

17号台风准备,18号台风随后,冷空气南下,7省暴雨局地大暴雨

老牛讲
2025-09-16 11:07:22
罗永浩公开担心自己可能失踪,继续闹下去可能性很大

罗永浩公开担心自己可能失踪,继续闹下去可能性很大

深度财线
2025-09-15 22:18:55
队记:爱德华兹上赛季结束后坦承自己跟东契奇和亚历山大有很大差距

队记:爱德华兹上赛季结束后坦承自己跟东契奇和亚历山大有很大差距

懂球帝
2025-09-16 09:39:15
地铁小哥用一根牙签救了大爷25万,网友:这波反诈操作绝了!

地铁小哥用一根牙签救了大爷25万,网友:这波反诈操作绝了!

周道社会百态
2025-09-16 10:17:58
王欣瑜:我们对阵意大利不是占优势的那方,心态其实会更轻松

王欣瑜:我们对阵意大利不是占优势的那方,心态其实会更轻松

懂球帝
2025-09-16 11:05:10
湖南学生自带餐具打饭被拒:连饿3天,官方介入,校长回应惹众怒

湖南学生自带餐具打饭被拒:连饿3天,官方介入,校长回应惹众怒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9-14 13:26:36
热搜爆了!西贝道歉,10月1日前全国门店调整!于东来:希望不要毁了西贝

热搜爆了!西贝道歉,10月1日前全国门店调整!于东来:希望不要毁了西贝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14:05:40
“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秦代石刻

“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秦代石刻

封面新闻
2025-09-15 12:32:15
英媒:通勤距离多达80公里,瓦尔迪的住所选择引发争议

英媒:通勤距离多达80公里,瓦尔迪的住所选择引发争议

雷速体育
2025-09-16 09:36:11
辛芷蕾终遭反噬:面对梁婷的5000字檄文,她真认怂假偿还

辛芷蕾终遭反噬:面对梁婷的5000字檄文,她真认怂假偿还

光影新天地
2025-09-15 21:20:10
3轮2球1助攻!皇马青训捡到宝,1000万欧白菜价,天赋顶级颜值高

3轮2球1助攻!皇马青训捡到宝,1000万欧白菜价,天赋顶级颜值高

阿泰希特
2025-09-16 10:11:36
2025-09-16 13:32:49
素衣读史 incentive-icons
素衣读史
洞鉴历史真相,品位真实历史
2527文章数 28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印度要再买114架"阵风" 巴总统猛然晒出一张歼10照片

头条要闻

印度要再买114架"阵风" 巴总统猛然晒出一张歼10照片

体育要闻

乌姆蒂蒂,为世界杯冠军赔上职业生涯

娱乐要闻

宋祖英事业巅峰隐退?李谷一道破原因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理想i6定档9月26日发布,定位纯电五座SUV

汽车要闻

优质智能体验/1.5T增程 别克至境L7正式亮相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时尚
亲子
数码

教育要闻

官宣:研究生,实行大类招生!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2025秋冬靴子八大流行趋势!

亲子要闻

# 二年级# 365天日记积累 每天练一篇#时光学作文 # 时光学金句

数码要闻

AMD宣布终止AMDVLK驱动!转向全力支持RADV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