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火星任务?NASA又开始做梦了。每一次星际任务的铺陈,总是让人心潮澎湃。毕竟,这是人类踏上新天地的机会。但你认真想过没有,NASA在这场“太空舞蹈”中,真的懂得如何做准备吗?最新的新闻,NASA将在10月启动一项“模拟火星任务”——4名志愿者被送入一个3D打印的模拟舱里,闭关训练378天。好家伙,火星离得远,这帮人居然能把自己关在一个人造“火星”里一年多。是不是觉得这像极了一个“科技秀”?让我们仔细看看这场“花里胡哨”的展示。
首先,告诉我,模拟火星任务能为真正的火星登陆提供什么切实的帮助吗?NASA安排四个志愿者,在这个约158平方米的舱内,完成包括模拟行走、蔬菜种植、机器人操作等任务,当然,还要忍受与地球的通讯延迟和隔离生活。说实话,这不过就是NASA给自己做的一个“空中楼阁”——摆了个架子,展示给公众看,至于有没有实际意义,没人知道。毕竟,你关在一个模拟舱里,种几颗土豆,真能让你为火星之旅做好准备吗?还不如拿出点实际的资金,直接给火星任务派点宇航员。
更可笑的是,这一切的背后,是NASA推崇的“宇航员健康与任务表现探索模拟计划”(CHAPEA)。什么研究、什么任务表现,连任务核心都不清楚,又怎么谈得上科学决策?你可以通过这些模拟活动来研究“资源受限”或“设备故障”的应对方式,但这些模拟场景与火星的实际环境有半毛钱关系吗?模拟舱里,冷气十足,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宇航员们还可以定期沟通,穿上合适的衣服,吃得上美味的食物。火星上呢?冷得要命,没有空气,环境恶劣,生死一线之间。拿这种“高级度假村”似的环境去试探真正的火星,太荒谬了。你完全无法模拟出真正的空间压迫和心理崩溃。
看,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整个任务的设定都充满了迷惑。以为模拟火星生活仅仅是“关个门,演个戏”就能揭示未来火星探险的复杂性?实际上,能否成功登陆火星,最根本的还是技术、资金和后勤支持。更别提最不可能测量的那个因素——火星真的会欢迎我们吗?如果NASA像现在这么一成不变地做“火星实验”,到头来可能不过是用这些象征性的活动为自己赚取赞誉,拉人气,殊不知,真实的挑战远在天际。
但我们还不能完全否定这些模拟实验的意义。毕竟,若你真要去火星,不试试封闭环境的逼仄,难道能顺利开启航程?然而,NASA的实验,除非你能在模拟舱中真正找到对接火星的科技突破,否则它充其量只是一场花哨的表演,甚至成了“冷门玩具”一样的存在。你要准备的是如何应对外部突发情况,而不是在模拟环境中悠闲地“种菜打卡”。
再说,NASA真敢像他们说的那样,直接去火星吗?再瞧瞧这次任务的参与者,4位志愿者也不过是自愿被关进模拟舱,经历一场有点“过家家”的任务演练。既然他们是“志愿者”,是不是意味着这些模拟的任务仅仅是为了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和公众的观感?你敢问他们,哪一项研究能直接移植到真实火星环境中?估计他们也不敢说清楚。这场实验,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它告诉我们,要去火星,先得过一场人类“半封闭”生活的折磨——而不是什么火星土壤的探索或气候的应对。
最后,不得不说,NASA的这场任务,成了巨头级的“品牌秀”。靠着几位“有勇气”但不知是否有能力的志愿者,NASA只是在给自己打广告——展示它能挑战最艰难的任务,给未来的火星旅行定下了一个“美丽的蓝图”。但这背后藏着的不仅仅是一个“未来”的问题,更是现实的落差:火星探险,真得像现在这样做吗?还真有那么简单?
火星之旅,看似遥不可及,但别被这种“泡沫化”的任务弄得心跳加速。真正的挑战,不是将几个人关进一间模拟舱,而是如何在遥远的星球上,活得下去,活得安稳。而这一点,NASA,恐怕还需要再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