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李嘉诚基金会过去几十年对中国教育、医疗的投入有目共睹。汕头大学多次改革试点、全科医生培养计划、长江商学院的建立……
最近,互联网又上演了一出“甩锅大戏”:网传李嘉诚向乌克兰捐款5亿美元,顺带把潮汕大学的助学基金也“捐没了”。
消息一出,评论区炸了锅——有人怒斥“资本家无祖国”,有人哀叹“寒门再难出贵子”,更有人悲情发问:“我们的学费,就这么打了水漂?”
可问题是:这事儿是真的吗?还是又一次典型的“信息火锅”——啥都往里涮,真相早煮烂了?
先说重点:截至目前,并无任何权威信源证实,李嘉诚向乌克兰捐款5亿美元。所谓“巴拿马基金转账”的说法,更像是网友根据他复杂的海外资产结构,脑补出的一部《资本外逃记》。
至于潮汕大学学生要自付学费?更是张冠李戴。
李嘉诚基金会从未承担全校学生的全额学费,而是长期资助奖学金、基建与科研项目。学费减免政策的变化,涉及的是地方教育经费统筹,真不全是“李大爷说了算”。
但你看,只要贴上“李嘉诚”“乌克兰”“寒门学子”这几个关键词,情绪立马就点着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太习惯找一个“替罪羊”了。
李嘉诚是谁?是改开初期的“红顶商人”,是无数报道里“爱国港商”的标杆。那时他说一句话,媒体能捧成圣旨。
可风向一转,他又成了“撤资跑路”“钻税法空子”的代名词。如今俄乌战火纷飞,他名字又被拎出来,成了“资助外国、冷落自家”的象征性靶子。
这背后,是一套熟悉的剧本:需要你时,你是“慈善家”;不需要你时,你是“资本家”;一旦出事,你就是“背锅侠”。
更荒诞的是,一边有人坚信他偷偷捐了5亿给乌克兰,一边又抱怨他不再给潮汕学生交学费——您这是既要他当世界公民,又要他当地方财神,还得是个永不枯竭的许愿池龙王?
说白了,这不是在讨论李嘉诚,而是在借他的名,发泄我们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教育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什么寒门上升通道似乎变窄了?为什么总觉得“好处都被别人拿走了”?
这些问题值得追问,但把答案简化为“李嘉诚不捐钱了”,未免太懒政了。就像家里停电,不去查线路,反而砸了电表——问题没解决,还少了读数。
哪一件是“作秀”能撑下来的?慈善本是自愿,不是义务。今天他捐,我们感激;明天他不捐,我们也不能骂他“忘本”。
可现实却是:我们总想把善意制度化,把良心绑架成责任。仿佛富豪的钱是天降甘霖,不洒到自家门口就是背叛。
更讽刺的是,那些在网上高喊“李嘉诚该捐”的人,有几个真正关心过本地贫困生的助学贷款?有几个参与过社区公益?很多人对慈善的理解,还停留在“让有钱人掏钱”这一层,自己却连五块钱的月捐都不愿出。
至于乌克兰的捐款数据,更是被严重误读。3400亿美元援助中,绝大多数是欧美政府的军援和财政支持,个人捐款占比极小。
而俄罗斯并非“无人捐助”,只是其国内动员体系不同,且受国际制裁影响,民间捐款难以跨境流动。拿总金额对比来断言“全世界都讨厌俄罗斯”,纯属数字游戏。
最后回到那句扎心的话:“当别人跟你谈大局时,你往往就是那个代价。”
今天我们让寒门学子为“李嘉诚是否捐乌”买单,明天会不会又让打工人为“某企业家移民”背锅?
社会的信任不该如此脆弱。真正的文明,不是要求别人无私奉献,而是建立一个无论富豪捐不捐、都能保障基本公平的制度。
否则,我们永远都在等下一个“李嘉诚”,却忘了:改变世界的,从不是某个救世主,而是千千万万不愿沉默的普通人。
与其追问“他捐了吗”,不如问一句:“我能做点什么?”哪怕只是转发一条真实的助学信息,也好过在谣言里狂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