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西南石漠化地区,岩石裸露、土壤稀缺,生态修复一直是难题。石斛凭借 “附石而生” 的独特特性,成为治理石漠化的理想选择,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经济收益的双赢。
石斛无需土壤即可生长,其气生根能牢牢附着在岩石表面,分泌的黏液可缓慢分解岩石表层,逐步形成微薄的土壤层。贵州安顺的石漠化山坡种植石斛后,经过五年修复,岩石裸露率从 80% 降至 50%,土壤厚度增加 5-7 厘米。雨季时,石斛的枝叶能缓冲雨水对岩石的冲刷,每年减少泥沙流失量约 20 吨 / 亩,为苔藓、蕨类等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这种 “石上种斛” 的模式对生态干扰极小。农户只需将石斛种苗固定在岩石上,无需开挖土地,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地貌。云南曲靖的监测显示,种植石斛的区域,自然生长的植物种类比纯荒坡多 18 种,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数量增加 40%,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
对石漠化地区的农户而言,石斛种植让 “石头山” 产生了经济价值。盛产期每亩岩石上的石斛可产鲜条 150 公斤,市场售价每公斤 120-150 元,年收入可达 1.8 万 - 2.2 万元。更重要的是,随着生态改善,周边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村民的饮用水质量也得到改善。“以前石头山是负担,现在种上石斛,既治了山,又赚了钱。” 这是当地农户的共同感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