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账号发文确认,小红书账号@人大刚子确系该校党委书记张东刚个人小红书账号。记者从知情人处获悉,张东刚不仅自己“下场”入驻社交媒体,还在校内工作群中表示,其“下场”目的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提升治理效率,共情共担共创”,并建议,“请每部处长亮明身份、立马下场、及时回复、快速解决(问题)!这样,与我打好配合!”(澎湃新闻)
昵称带“子”,胜天半子,名人起号,更是如此。此前,诸如“军子”“东子”等等,早已被网友轻唤着、簇拥着成为网红,明星企业家的二次出圈,释放出了强大能量,相应地也赚得盆满钵满。个人大IP对于产品和企业的传播带动效应,越发为各方所倚重。而与之同理,近期人大刚子躬身入局、进场做号,或许也有“以点带面”“以私促公”的考量。开号数天,涨粉数万,考虑到其所入驻的平台属性,这个成绩已属亮眼。
所谓网感,其实是个很好营造的东西。但凡名人,一点点网言网语,一点点的网梗逗趣,一点点的“没大没小”,一点点的亲力亲为加之自嘲自黑,那么“有网感”的人设就算是立住了。当人大书记自称“刚子”,这种对戏谑照单全收、丝滑受用的姿态,自一开始就以其幽默、谦卑,与广大网友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做号这件事而言,这至少算是“开门红”了。至于说,后面的事情,或许就连当事人也没规划得那么清楚。
从学生的立场看,能够直接去书记的账号下留言并得到回复,颇有一种上达天听的满足感。这种满足,不仅是“事情解决了”“建议被采纳”了,更是基于书记亲自回复这一动作本身。于是乎,可以预见的是,“我和刚子谈治校”“刚子与我谋大业”之类的二创内容,大概率会成为新的传播热点——倘若这个过程能够连绵不绝,那么“刚子”的号就算是立住了。做号约等于就是做球助攻,新鲜感过后,刚子与学生们如何相互成全,这是个值得关注的过程。
只是需要追问的是,就算刚子的号做成了,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从交流反馈的层面看,中国人民大学,本就有书记信箱和校长信箱以及很多常设的沟通管道;从议程引导的维度审视,此类与高校深度捆绑的个人号,在特定舆情事件中,也有产生负作用的可能性。此前,也有网红官员网上冲浪获得满堂彩,其后大多还是烟消云散。做号这件事,其实没必要将其神化。做成了号就能做成事?治校不是如此,很多领域都不是如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