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功勋”奖章还挂在办公室墙上,人却已经卷铺盖走人。
昨晚小米内网一封寥寥百字的通报,把红米掌门王腾直接打成“前同事”,理由是“泄露核心产品信息+利益冲突”。
没有缓冲、没有停职调查,干脆利落得像拔掉一根充电线——啪一声,灯灭,人散。
圈里人先是一愣,随后各种聊天截图像爆米花一样往外蹦。
最扎眼的版本:K80至尊版还没出生,参数表就先被王腾亲手送到某数码博主邮箱,顺带抄送一家配件厂老板,双向“投食”;另一版更戏剧,说是私人局上多喝了两杯,把Q4出货节奏和价格策略当段子讲,结果有人摁了录音键。
无论哪个版本,都指向同一个结局:饭碗砸了,微博黄V被系统回收,快手号也黑屏。
别误会,这不是什么“阴谋论”现场。
王腾自己发出来的道歉信,短短五行字,像一份手写检讨:错了,认罚,谢培养,祝好。
没甩锅,没卖惨,甚至没@雷军。
评论区里有人唏嘘“当年K40封神,如今K80成墓志铭”,也有人冷嘲“功高盖主,活该”。
情绪翻涌,但小米官方只回了一句——“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
翻译过来:功劳簿不护身,泄密就是红线,天王老子也照裁。
这事儿最疼的点,不在一个人倒台,而在它撕开了大厂光鲜的袍子:高管也是人,也会被利益撩得心里长草。
王腾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手机行业卷到按天迭代,一个价格数字、一张主板图,流到外面就是千万级的差价。
诱惑太大,保密制度却永远慢半拍——靠道德自律,终究敌不过人性。
小米连夜扶正接任者“李明”,同时给内网加了两道加密锁,权限颗粒度细到“谁几点几分点开过哪张PPT”。
可制度是死的,人心是活的。
真要防,还得让“泄密成本”高到肉疼:一次丢工作+行业拉黑+竞业赔偿,三件套齐上,比喊一百句口号都管用。
再往深看,王腾事件给所有狂奔的科技公司提了个醒:业务增速可以陡峭,但管理坡度得缓一点,别把功臣直接逼成“风险因子”。
激励与约束,本该是两条腿走路,如今一条肌肉爆棚,一条萎缩,摔跟头只是迟早。
雷军想做的“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不光要会冲锋,还得学会在酒桌、在邮箱、在深夜的微信语音里,给野心系上安全带。
至于王腾,江湖从此少了一个“腾哥”,多了一则警示片头。
下次再有高管举杯,耳边会不会响起那声“啪”,就看自己记性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