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的朝鲜半岛,寒流席卷,气温只有零下四十多度。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位身材瘦削的连长,正带领着战士们在冻土上挥镐挖掩体。
他叫毛张苗,浙江奉化人,与蒋介石同乡,但是两人走的路却截然不同。
这位裁缝的儿子,将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创造军事奇迹:以一连之力,力抗美军陆战一师与韩国陆军的两个师,并最终改写了战场格局。
回国后,他更是从连长一路晋升至师长,成为一位传奇人物。
这一仗到底怎么打的?让我们回到那个冰天雪地的高原,看看那场生死对决。
解放战争结束后,毛张苗所在的解放军第9兵团20军60师178团,原定要参加攻台战役。
但是,由于朝鲜战争突然爆发,所有部队只能紧急转向,奔赴鸭绿江西岸。
由于补给困难,第9兵团的战士,只穿着单薄的轻棉衣入朝。当时他们没想到,自己会一头扎进极寒的战场里去。
志愿军这里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状况,全连80%战士手脚生满冻疮,炊事班烧开水需凿冰两小时,土豆冻成“铁疙瘩”,只能用体温捂软后一点点啃着吃。
面对这种情况,毛张苗想了一个办法:将全连的24床棉被全部拆解,用外层的布料缝制手套、耳罩,内层的棉花则用来填充单衣的夹层。
剩余布料则包裹枪栓,防止其被冻住。虽然这没能彻底杜绝冻疮的发生,但是已经让情况好了很多。
除了生活上的困难外,毛张苗所在连队还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战斗压力。
他们的对手,是被称为“王牌”的美军陆战一师,这支部队装备精良,每个营都配备了105毫米榴弹炮和坦克。
而志愿军方面仅有一些轻武器,火力上比敌人弱得多。
那要怎么办呢?毛张苗仔细察看了自己的阵地:1355.7高地。这里是美军南逃下碣隅里的必经之路,有比较完整的公路网。
毛张苗思考一番后,决定将机枪阵地设在公路拐弯处,形成交叉火力打击敌人;接着,他又让战士们用积雪堆砌假掩体,以迷惑敌军。
随后,他又带人挖掘了深1.8米、宽0.8米的掩体,顶部覆盖圆木和冻土,让其可承受105毫米炮弹的直接轰击。
这些,已经是毛张苗能够做到的极限了。能不能拦住敌人,就要看战场上的发挥了。
11月27日,美军的特遣队开始冲锋。他们以12辆M26坦克为先导,试图强行冲破我军的封锁。
然而,毛张苗早就在公路埋设了反坦克地雷,并用巴祖卡火箭筒,不断轰击敌人坦克。
当首辆坦克触雷瘫痪后,美军的特遣队停了下来,这也就给了志愿军更好的歼灭机会。
于是,火箭弹不断发射,阵地前爆炸声不断。
这一仗从下午打到了午夜,其中,其他连队的阵地失守后,有37名战士在撤退时,被毛张苗征召了过来,编为了火力组和突击队。
毛张苗亲自带着突击队,绕到了美军侧翼发起攻击,还真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后来,我军弹药耗尽,毛张苗便用刺刀和敌人拼杀。
这一战,毛张苗的连队毙敌189人,摧毁坦克3辆,成功封锁公路12小时,超额完成了任务。
长津湖一战,毛张苗表现突出,并因此有了“最狠连长”这个称号。
然而,由于两军的后勤保障相差太远,本来已经在水门桥封住的口子,最后被敌人的两个铁桥组件就给打开了。
最终这一仗,第9兵团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而且由于天气寒冷,非战斗减员太多,他们一度错过了之后的两次战役。
不过,在第五次战役中,第9兵团又有了用武之地。而毛张苗,也打了自己的又一场硬仗。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原定负责主攻的4连因地图错误,未能到达指定位置。
于是师部决定,紧急调派毛张苗连去负责穿插,然后拿下战略要地五马峙!
这条路十分难走,全程有30公里,需翻越海拔800米的昭阳江分水岭,而且还要穿过韩国陆军第6师防区,危险性很大。
为了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拿下五马峙,毛张苗命令部队轻装前进,除了少量的粮食和轻武器之外,其他的全部舍弃。
5月17日凌晨3时,连队来到了一处断崖之下。毛张苗用缴获的美军尼龙绳制成绳梯,亲自攀岩探路,将全连带到了安全地带。
可是很快,他们就遭遇了韩国的巡逻队。毛张苗让战士用韩语高喊“自己人”,然后趁敌松懈时突然开火。
他用这种方式,先后骗过了7股敌军,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到了上午7点,毛张苗连队开始对五马峙敌人展开攻击。
他们的爆破组,先炸毁了敌人碉堡;然后,毛张苗便带着突击队,沿着交通壕发起冲锋,并用手榴弹清理残敌。
这一仗,他们歼灭了敌军15人,看起来似乎战果不大。
但是,敌人的第3兵团司令刘载兴正好在这里视察。看到志愿军打来,他抛下自己的部队,直接跑路了。
毛张苗连还有一个很大的战果,就是缴获了1部电台。通过电台,他们得知了韩军第3师正向自己这里撤退的消息。
毛张苗立刻行动起来,将全连的机枪都部署在公路制高点上。
很快,撤退的敌人就来到了阵地跟前。毛张苗一声令下,志愿军的所有火力都向敌人倾泻而去。
仅仅10分钟,韩军车队的首尾两辆车就被炸毁了,他们的逃跑通道,也被封闭得严严实实。
韩军的20辆卡车和8门榴弹炮,都成了我军的瓮中之鳖。
很快,我军后续部队到达,逃跑无门的韩军第3、9师,根本无心再战,于是便成建制地投降了。
这一战,我军共歼敌2300余人,缴获汽车78辆、火炮24门。而毛张苗连也因为表现优异,被授予了“尖刀连”称号。
在表彰大会上,彭德怀司令员亲自给他们颁发了嘉奖令。
毛张苗本人,也成为了一级战斗英雄。1953年,他还获得了朝鲜政府颁发的国旗勋章。
第五次战役之后,中美韩朝各方军队,都开始转入相持,战场烈度大减,也不再有穿插的机会了。
而9兵团,也开始分批回国休整。很快,毛张苗也得到了撤退的命令。而这次他回去,就没有再回来了,因为上级要交给他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
1953年的冬天,上级将毛张苗提升为营长,责成他训练士兵们的雪地战斗技巧。于是,毛张苗在吉林白城子开始了大练兵。
他要求战士们必须能做到仅带着一天的粮食,在48小时内急行军60公里,赶到预定阵地并完成演习科目。
而且,他还将自己在长津湖战役中的御寒方法作了推广,还发明了进行雪地伪装的装备。
这些战术和装备,极大地提升了解放军在寒冷环境中的战斗力。
1954年,一江山岛战役打响了。已经是副团长的毛张苗,带领一个整团执行登陆任务。
他对当时的登陆艇做了大胆的改进,让其能输送更多的装备,有利于己方部队占领滩头阵地。
登陆后,毛张苗又亲自带领爆破手,用“炸药包接力”战术,掀翻了敌人的一座座碉堡。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指挥,毛张苗终于将红旗插到了敌人的阵地之上。
一江山岛战役胜利后,毛张苗便被送入军事院校进修。
毕业后,他从副参谋长做起,一路上升到了师长的高位之上,还成为了人大代表。
可惜的是,他在1985年便病逝了,终年60岁。虽然他的人已经离开了部队,但是他留给解放军的“战术遗产”,却永远不会被丢弃。
从长津湖的冰窟到五马峙的密林,毛张苗用裁缝般的细致与战士的勇猛,在异国战场书写了中国军人的铁血传奇。
当今天的我们回望那段历史,应该更能理解他的绰号:他所谓的“最狠”,是对敌人才有的雷霆手段。
而对战友的爱护,对家国的忠诚,才是毛张苗的本色所在。
参考资料:
1、观察者网专访毛战海:从裁缝到指挥合成登陆 抗美援朝英雄毛张苗的传奇人生——观察者网2020-10-27 14:49
2、口述·抗美援朝 | 回忆父亲毛张苗:还有更多牺牲,我们只知曾经发生——文汇客户端 2020-10-27 18:21:5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