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画广告、办期刊、创建研发机构,百年前的药商如何创新

0
分享至

鲁迅在1930年的一次演讲中,批评了当时最流行的商业广告——月份牌。他认为,月份牌上面的女性总是被画成弱不禁风的,“这种病态,不是社会的病态,而是画家的病态”。

当年,把杰出画家引入月份牌等广告美术创作中的,是医药商人。在美国学者、康奈尔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家龙(Sherman Cochran)看来,遭到鲁迅批评的月份牌画家情有可原,他们的画其实是一种商业策略。《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一书写于2006年,并于2008年获得美国亚洲研究协会约瑟夫·列文森中国研究图书奖。

活跃在20世纪早期的“中华药商”,即当时中国和东南亚华人社会经营医药的企业家们,展示了中西文化激荡交融的时期,商业创新的诸多可能性。从连锁经营到广告创意,很多新潮的想法都被药商们变成了现实。


打造上海大世界的人

高家龙选择5个成功的中华药商进行深入分析。同仁堂、中法大药房、五洲大药房、新亚制药厂和虎标万金油,每个案例都有鲜明的特征和时代性。

黄楚九(1872~1931)是20世纪早期中国的“广告大王”,他创办的中法大药房非常赚钱,拳头产品“艾罗补脑液”在上海叱咤风云。他没有留过学,却学会用西式风格包装药品,给自己的企业也取了英文名字,把店开在法租界。

在黄楚九活跃的时代,上海的商业发展和社会文化发育十分迅猛,变化层出不穷。高家龙思考的是: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时刻,是全球化的商业文化更多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孕育了现代化的企业、企业家和消费者,还是更多由本土化作出主动选择,与外来的文化对接?他注意到,对中国人来说,为了健康可以采用实用主义的手段,什么药有用就都可以试试。当时,西方医学的科学逻辑观念和传统中医的体系并存,一边竞争一边融合。消费者有很多选择,企业家需要主动寻找市场。

黄楚九是书中写到的5位“中华药商”之一,其他几位企业家也在商业创新上发挥了聪明才智。他们的留洋经历都很少,但敏锐地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推动了各种试验。


《中华药商》一书主译、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褚艳红告诉记者,这几位企业家都非常有开拓精神,大多采用了西式连锁经营方式,对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都很重视。在使用广告和建设门店等视觉识别方式上,建立融合中西风格、突出门店特征的消费文化传播体系。

黄楚九的药店最初叫“颐寿堂”,是一个很中式的名字。他一步步采用西洋医药模式打造产品和企业,但在广告宣传上,只选择中文媒体,包括报纸、传单和海报。在中医的语境中传播西药概念,是他的总体思路。

1914年,杭州画家郑曼陀在上海张园办展。黄楚九非常欣赏他的技巧,认为他对女性身体形象的呈现非常生动。当时社会上还存在文化禁忌,女性身体多被遮掩起来。1915年,郑曼陀画的杨贵妃月份牌,由黄楚九的公司卖给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作为药品广告。月份牌美女对中法大药房的产品销售帮助极大,高家龙分析认为,黄楚九精准地认识到,美女画像可以把规模庞大的大众消费者的眼球统统抓住,打破了识字与否的壁垒。

20世纪20年代,黄楚九还成为第一个正式将公司总部建在上海的中国企业家。他在两栋总部大楼的设计上,使用了大型玻璃橱窗和平坦的入口,这是为了吸引人们,并让人们可以无障碍入店。1917年,大世界开幕,这是黄楚九最大的手笔,他不仅让这座娱乐城成为此后近百年上海市民娱乐的胜地,也把这里变成了大型行业广告的集中展示点。

高家龙提到,黄楚九设立了广告科,把热销商品收入的60%~75%花在企业广告上,给画家、写手高薪。他的广告预算还支撑着电台、电影短片制作、杂志发行等。黄楚九也是第一个包下报纸整版广告的企业家。

怎样在文化交融中创新

从北京的同仁堂讲起,《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分析了5个“中华药商”的典型案例。这些企业家的做法各有千秋,其中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传媒手段的应用和科研措施的深化,是他们都非常重视的。

高家龙特别提到,西方学界一度认为,在日本占领上海时期,民族商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破坏,经济社会陷于停滞,但在新亚制药厂等企业的经营中,可以看到他们“穿越敌线”,成功游走于当时各政治势力之间,实现了企业的存续和药品市场的持续销售。能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药商们的商业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书中提到,五洲大药房的主管项松茂创建了等级式的市场营销体系,依靠员工或经销商,在每一级都塑造产品的西式形象。他还设立了“领牌联号”这一新的组织形式,相当于现在的加盟店。

新亚制药厂的许冠群很重视人才培养,组建了科学研究室和业务处,创办医学健康类出版物。战后,他继续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并且将新药科研制度化。

虎标万金油的胡文虎,成功运作了一个带有中国文化意味的医药品牌,在东南亚和中国内地实现兼顾国际化和本土化的销售。

如何在文化交融的视角中,看待中华药商们的独到之处?褚艳红向第一财经分享了她的观察。

第一财经:高家龙笔下的中华药商们最值得称道之处是什么?有哪些值得现在的企业借鉴的经验?

褚艳红:从这些中华药商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成功者,他们有勤奋坚毅的精神、善于开拓创新的意识。他们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建立了相关的机制。他们有奉献社会的责任感,想要卖好商品、持续经营老店、打造好的产品文化和适应性强的文化传播网络,也很了解营销方式的重要性。

他们都很会顺应时势,无论是加强与政府的联系、运用金融机构的力量,还是顺应民族主义的需要、呼应传统文化潮流,他们都能在危机时刻顺利转型。这些企业家的成功,也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高家龙在书中强调,这些中华药商是自上而下的消费文化传播机制的推动者,采取了某种程度上有别于西方公司的形式。他们在组织创新、宣传推广、产品研发等方面想办法,也更倾向于依赖家族纽带、同乡关系等社会网络。

在创业初期,这些中华药商企业家普遍受西式教育程度有限,还是能够很好地根据中国本土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西方元素打造产品和传播健康信息。比如选取中国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的店名和药名。中法大药房老板黄楚九避开对人体器官的描述,而称“六脏六腑”,用中国的脏腑称谓取代西方器官的说法,体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这本书也让我想到马克斯·韦伯提出的“韦伯之问”,即为什么中国等东方社会没有能够在政治、经济、科学等领域形成独立于西方之外的理性化发展路径。这个问题显示出西方学者以欧美经验为基准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高家龙对中华药商的研究证明,在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期,中华药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勤奋精神和聪明才智,把中西文化元素相结合,利用现代民族主义兴起和中华文明的内涵,在中国近现代最艰难的时局下,成功实现企业的运转和盈利。他们身上的商业精神与韦伯笔下的资本主义精神有很多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带来丰富的比较研究视角,引人思考。

第一财经:为什么有很多近代药商企业在上海取得成功?是否与这座城市的一些特点有关?

褚艳红:在书中可以看到,早期的上海并不是药商们开设总部的理想场所。中药的保存需要适宜的温度、干爽度。比如同仁堂和达仁堂的总部设在北京、天津,而不是上海。

但从黄楚九的中法大药房开始,上海逐渐成为药商们喜欢的“总部城市”。要开设分店,上海也是最重要的地方。很多媒体宣传活动也是从上海开始扩散,风靡全国。

我认为近现代以来上海“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是首要原因,从近代中国最早的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发展到中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聚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也是西方传教士、政客、科学家、商人来华的目的地,新旧交织,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并存。

从消费需求来讲,医药是具有普适性的商品,每个人都可能生点儿大病小病,这就为药商总部建立广告推广平台、连锁门店提供了良好的试验田。各类药商综合中西文化元素,上海的各类人群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药品。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和商业的中心,在近代具有消费引领性。所有产品,如果能率先在上海打开市场,就具备向全国推广的可能性和基础。

从开放性和文化传播的条件上看,上海的优势也很明显。黄楚九利用女性的身体形象为产品创作广告,在大世界挂上霓虹灯广告牌;许冠群的新亚制药厂创办医学期刊,广为发行。这样的做法放到现在看,也都是具有前瞻性的。

金融、资金和人才方面也非常重要,上海当时各地同乡会盛行,为医药企业招募、培养销售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金融机构和外资机构,近水楼台,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许冠群在上海设立了新亚化学药物研究所,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医药科学实验室,他很重视科学在药品研发中的应用和研发方面的国际交流。从此中国药企既有专门从事研究的全职研究人员,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室,开了药企科学研究的先河。

上海经济外向性强,是重要的国际贸易节点,具有枢纽特征。海外的药企商品可以从上海进来,国内的药企商品可以从上海推出。淞沪会战以后,日本占领了上海,上海的药企作为重要的民生企业,可以继续为敌占区民众提供医药,企业也继续发展,新亚制药厂就是一个典型。

大型企业不会在荒芜之地孤立出现,上海的民族资本主义各产业相互扶持、共同发展,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是因为它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中。


《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

[美]高家龙 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万川2025年8月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第一财经资讯 incentive-icons
第一财经资讯
第一财经官方账号
231172文章数 6200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