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体检单上看到“尿酸高”,却不以为意。
“我只是尿酸高,关节又没痛,没啥事!”
然而,若长期对高尿酸置之不理,等到发展为痛风,关节红肿热痛时,身体内可能已经“埋伏”着更严重的损伤!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已超过13%,在部分城市成年男性中更是接近20%。
尽管大多数人在尿酸超标时并没有明显不适,但持续高尿酸可能带来关节、肾脏甚至心血管系统的多重损害却是不争事实!
高尿酸血症是如何发展为痛风的?
什么是高尿酸血症呢?
首先要了解尿酸。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水平的尿酸对人体具有生理保护作用。但是,若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超过其饱和溶解度,就会析出结晶并沉积,引发炎症或损伤。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尿酸的饱和浓度为420μmol/L。于是得出高尿酸血症的定义:正常嘌呤饮食下,非同日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即可诊断高尿酸血症。
痛风的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关节是尿酸盐结晶最容易沉积的部位,结晶沉积在关节后,容易引起巨噬细胞吞噬,从而引发急性滑膜炎,导致关节红、肿、热、痛。
高尿酸血症既是独立疾病,又是痛风的分期之一。痛风常见分期及特点如下:
①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时期
血尿酸监测尿酸尿酸水平高。
虽无关节疼痛或肿胀表现,但尿酸结晶已经可能在关节、肾脏微小沉积。
这一阶段往往是最容易干预的时期。
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时期
表现为关节剧烈疼痛、红肿发热,常在半夜或清晨突发。
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但踝、膝、手指等均可受累。
疼痛可持续3~10天,严重影响睡眠与活动。
多数患者在首次发作后1~2年内再次发作。
尿酸水平越高,发作风险也越高。
③痛风间歇期
两次痛风发作之间,此时期关节肿痛症状消失。
如果不控制尿酸,发作频率会逐渐增加,间隔缩短。
④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时期
尿酸盐结晶长期沉积,痛风反复发作,容易形成痛风石(内部核心为尿酸盐结晶外部包绕免疫细胞与结缔组织等的慢性肉芽肿)。
痛风石常发生在关节周围、耳廓、皮下等部位。
痛风石可侵蚀骨骼,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痛风石增大或摩擦可导致皮肤破溃,间断溢出白、黄色尿酸盐结晶,一旦破溃伤口经久不愈,可形成慢性窦道和顽固性溃疡,若继发感染可演变为慢性化脓性炎症,危害巨大。
若痛风石不断增大、引起破溃,需及早就医。
长期血尿酸水平高可能导致哪些危害?
血尿酸水平长期高,尿酸盐结晶不断沉积,首先可能引发关节炎,但又不仅危害关节。
①增加痛风发病率
尿酸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痛风发病可能性越大。
表1 男性血尿酸水平与痛风的发病率
血清尿酸(mg/100ml)
5年累加发病率(%)
年发病率(%)
<6.0
0.5
0.8
6.0~6.9
0.6
0.9
7.0~7.9
2.0
4.0
8.0~8.9
4.1
8.4
9.0~9.9
9.8
43.2
>10.0
30.5
70.2
②危害关节结构
早期痛风为间歇性单关节疼痛,但若长期尿酸不受控,其发作次数会增多,且可累及多关节。久而久之,在关节、皮下形成痛风石。痛风石可破坏关节结构,导致关节变形,引发残疾。
严重痛风石患者,关节与骨被完全侵蚀,功能彻底丧失,下肢关节受累需依赖拐杖甚至轮椅。
③损害肾脏
除了关节,肾脏也是尿酸盐结晶经常沉积的部位。肾脏是人体排出尿酸的主要途径之一,约2/3尿酸经肾脏排出。血尿酸水平越高,肾脏负荷越大。
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可导致尿酸性肾结石,引起腰痛、血尿、排尿困难等;还可导致慢性痛风性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乃至进展为肾衰竭。
高尿酸可导致肾功能损害,肾功能下降后又可增加尿酸排泄障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④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尿酸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同属代谢性疾病,互为诱因、互相促进,常并存于患者身上。
高尿酸得不到纠正,也会增加其他代谢性疾病风险,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
长期血尿酸水平高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
面对高尿酸应“主动出击”,别等到“痛风发作再治”?
实际上,并非所有高尿酸都会发展为痛风,且发展为痛风的几率并不高,只有1/10左右。于是,很多人面对高尿酸抱有侥幸心理:“我家里没人得过痛风,我肯定也不会,只要不痛就不用管。”
但事实是:
尿酸盐结晶沉积是长期累积的,今天不痛不等于明天不痛,拖得越久痛风风险越大;
即便关节不痛,长期高尿酸仍可能危害肾脏,并增加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风险,而这些危险早期往往是“看不见”的!
所以,发现高尿酸就要及时干预,能降低风险总归是好的!
很多人不想吃药,其实如果只查出高尿酸没有其他症状,通常是不需要吃药的,先通过生活干预来降尿酸:
①管住嘴——减少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甲壳类海鲜、浓肉汤等)、高果糖食物(含糖饮料、蛋糕等)、酒类(啤酒与烈性酒)、高盐、高糖、高脂肪等不健康食物的摄入。
②迈开腿——坚持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左右),预防肥胖,改善身体代谢,促进尿酸排出。
③多喝水——通常建议痛风患者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3000毫升(心、肾功能异常者除外)。
④不熬夜——合理作息,不过度劳累、熬夜,引起身体代谢紊乱。
⑤护关节——避免关节创伤,注重关节保暖,否则可增加痛风急性发作风险。
⑥吃这些——鼓励摄入低脂奶制品、新鲜蔬菜、浆果等有利于尿酸管理的食物。
但有两种情况的高尿酸血症也会考虑药物干预:
第一种情况是患者的血尿酸水平≥540μmol/L,因为比较高,生活干预很难恢复正常,痛风的发病风险更高。
另一种情况是患者的血尿酸水平≥480μmol/L,但合并代谢性疾病、肾病、心血管疾病,若不及时纠正,高尿酸可能加重这些并发症。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药物干预主要包括:
①急性发作期——以消炎止痛为主(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
②非发作期——以降尿酸为主(抑制尿酸生成:非布司他、别嘌醇,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碱化尿液:枸橼酸盐、碳酸氢钠)。
特别提醒:药物选择需结合尿酸代谢类型、肾功能及并发症考虑,要在专业风湿免疫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擅自、盲目用药。
此外,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还应长期随访与监测,尤其在药物治疗期间,定期评估血尿酸水平是否达标、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表2 不同痛风患者降尿酸目标值
类型
具体情况
达标值
高尿酸血症
无合并症
<420μmol/L
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结石、肾功能损害(≥CKD2期)等
<360μmol/L
痛风
无合并症
<360μmol/L
合并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肾结石、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痛风发作次数≥2次/年、痛风发病年龄<40岁等
<300μmol/L
总之,高尿酸不是“小问题”,它像一颗埋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早期可能不痛不痒,但一步步蓄积,就可能引起“爆炸”,带来关节、肾脏乃至心脑血管等诸多问题。 重视高尿酸,就趁还在无症状期,行动起来——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监测、必要时科学用药,让尿酸水平回到安全区,避免关节和肾脏走向不可逆的损伤。
策划:Ceci
作者:小赵
配图:三诺讲糖自拍
相关合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